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80年初开展CT以来,先后引进美国、日本、荷兰、西德等厂家的CT扫描机。目前我院正在使用的两台全身扫描机一台为Philips TOMSCAN 350于1985年8月引进使用。另一台系西门子CR 于1989年8月引进使用,并有一台MRI 机,系西门子高磁场1.0Tes,我院尚有先进的B 超机近10台、DSA3台、X线机30余台进口洗片机10台.  相似文献   

2.
北京急救中心现使用美国CG公司Sytec-4000 CT机并有1000mA血管造影机和500mA普通X线照相机,移动式C形臂贮存图象X 线机10多台床边照相机,另有B 超及超声心动机等。医院配备二名专业维修工程师.CT 机从未买保修,除必须进口备件外一般都能自己解决维修问题。全年无故障进行比买保修的85%还高,一般有90%以上.从87年开院以来已完成CT 扫描2万人次以上,87—92年使用的CT 机为CGR—9000型,93年以后使用Sytec—4000型。本院诊断医师有中高级职称4人,一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X 线CT 机的几个主要技术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计论如何去选择一台价格低、图像质量高的CT 扫描机。  相似文献   

4.
林治富主任医师自1978年至今任蛟河市人民医院院长、蚊河市人大常委、市科协委员、《中华医院感染杂志》等书编委,1988年全国优秀院长,199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2年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他重视医院的科学管理和科技兴院。1990年,在全省首家县级市医院引进美国△—Scan 50型全身CT 机。1992年又从美国引进了picker1200ex CT 机,在CT 机安装、拆装更新工作中,院长亲临现场办公,CT 机更新顺利到位,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腿痛的病因,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腰腿痛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对198例腰腿痛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腰腿痛病因阳性率为89.4%;CT诊断阳性率为96.7%,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4例;在X线及CT诊断阴性结果25例中,MRI诊断椎管内肿瘤2例,转移瘤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8例。结论:腰腿痛病因复杂,腰椎间盘突出为最常见的病因,X线平片可以作为必不可少的筛选方法,MRI应作为首选的方法,特别是对椎管肿瘤的病例,在条件不许可情况下,CT可以替代MRI进行检查,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X线CT扫描机的故障,指出X线系统故障占30%以上。以TCT80A和GE900为例,概述了 X 线系统的构成,讨论了 X 线系统的维护和检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620例同时有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的骨盆骨折影像资料,比较检出率,分析漏诊因素。结果:620例共有骨盆骨折1036处及关节脱位/分离38处,其中髂骨骨折255处,髋臼骨折226处,骶尾骨骨折99处,耻骨上下支骨折341处,坐骨骨折115处,髋关节及骶髂关节脱位20处,耻骨联合分离18例。X线片共漏诊169处小骨折,1处髋关节后脱位,5处骶髂关节脱位、3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X线的骨折诊断检出率为83.7%,脱位诊断检出率为76.3%;其中226处髋臼骨折X线、SSD分别漏诊61处、20处,X线、SSD骨折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3.0%、91.2%。99处骶尾骨骨折X线平片与SSD分别漏诊48、11处;检出率分别为56.0%、89.9%。经χ2检验,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检查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与常规螺旋CT和/或MPR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骨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螺旋CT结合MPR、SSD可更好地显示骨折及其周围情况,术前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及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股骨颈疝窝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CT检查确诊的125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中发生于右侧股骨颈51例,左侧33例,双侧同时发生41例;单发72例,多发53例,共计218个病灶,包括右侧121个、左侧97个.98%的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及股骨颈近端前外象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见环形硬化边为100%,见裂隙样骨质缺损占39.4%.病灶最大径0.3~3.0 cm,最大径<1.0cm占83.9%,≥1.0cm为16.1%.病灶表现软组织、液体、脂肪密度者分别为17.9%、10.5%、17.9%.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观察,除个别病灶轻度增大外,其余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发现与确诊本病较普通X线平片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霉菌的CT、X线征象,评价肺霉病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采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 NX/I 型CT机及日本岛津产的1250型X光机,对34例肺霉菌病在CT、X线中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4例肺霉菌病中19例为白色念珠菌,10例为孢子群菌霉菌球,均经痰培养及细菌学检查鉴定,5例为新型隐球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肺霉菌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病变,通过对CT、X线征象的分析,结合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对霉菌病可做出明确诊断,使影像学在肺霉菌病的诊断中又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CT机的进展:CT机器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探测器技术、X线技术的不断及发展以及新的微电子和显微技术不断的应用于CT机,从而提高了CT机的性能,标志着CT扫描从层面扫描到螺旋扫描的换代。2)图象后处理技术:螺旋CT的出现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导航技术做出具有3D仿真内窥镜的图象,既(VE),这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34例,疑诊3例,漏诊1例,对其中24例正确分型.CT三维重建对38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均能正确分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方位、准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等情况,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方案制定优于X线平片,有较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在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像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服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X线、CT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6例,肺纤维化15例,痊愈出院3例. 24例患者按中毒时间分中毒早期(5天以内)X线胸部均未见异常改变,18例HRCT检查显示肺呈轻微磨玻璃改变;中毒中期(5-14天)X线显示两肺中下野线状、条状密度增高影,其中3例显示两肺血管模糊、肺门阴影显示不清,心影稍有增大.HR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双肺广泛磨玻璃影.中毒后期(14天以后)X线、CT显示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表现,提示预后差.结论 X线、CT检查对百草枯急性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HRCT对早期肺损伤的轻微病变及肺水肿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ARS的X线影像诊断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对39例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胸部X线影像及部分CT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SARS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为病变呈片状、条片状或磨玻璃样改变,病灶变化快,动态观察可呈游走性,而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像及肺实变影像等特点.结论 SARS患者X线胸片影像、CT影像表现需结合流行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0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作了 CT 与普通 X 线对照分析.其中中心型肺癌64例,周围型肺癌39例.对于肺癌所具有的 X 线征象如分叶、胸膜凹陷等 CT 均能显示.对肿块边缘及瘤体内部结构如棘状突起、空洞、钙化等的观察更佳.据统计48%的周围型肺癌有数条致密索条影引流向肺门,这是诊断肺癌的重要征象.CT 对肺门块及支气管狭窄阻塞后的并发症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 X 线的显示,同时对肺门、纵隔、胸膜、肺的转移显示亦较 X 线易于早期发现,对判断肺癌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9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骶椎9例,坐骨4例,跖骨2例,掌骨、腕骨、肩胛骨,腰椎各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无硬化边;MRI表现:病灶在T1WI常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提高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脂肪栓塞综合征的X线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被诊断为肺脂肪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评价。结果:行X线片扫描5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表现为双肺中下野分布为主的片状阴影,1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行CT检查5例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3例弥漫性分布、1例呈"地图样"片状分布、1例合并肺小叶间膈增厚呈现网状阴影),3例表现为多发实变影或结节影,2例合并有双侧胸腔积液。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肺脂肪栓塞比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螺旋CT能够提供更多特征性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56例患者,具有冠心病临床症状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行128层螺旋CT检查,并于3~12天内给予CAG检查。以CAG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冠状动脉开口异常检出的发现率。结果:根据128层螺旋CT显示,纳入的56例患者中,共672支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其中正常505支,狭窄或闭塞167支,其中斑块引起狭窄或闭塞152支,冠脉开口异常4支。对照CAG检查结果,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冠状动脉不同分支中,混合斑块发生率(55%)远较钙化斑块(27%)及软斑块(16%)高,左主干不同性质斑块总发生率(11%)及软斑块发生率(0)均低于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A与CAG成像质量比较,CAG对斑块性质的确定准确性不如CTA,冠脉开口异常显示的准确性优于CAG。结论:128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方法,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确定上优于X线冠脉造影,而且对于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发现率(7%)好于X线冠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某些程度上CTA可以选择性代替X线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X射线CT研究混凝土的试验设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CT研究混凝土的目的是通过CT扫描获得的CT图像,分析混凝土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细观裂纹的演化过程,解释混凝土宏观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加载设备和CT机的功能难以同时充分发挥.采用现有的医用CT机和专用加载设备,可以初步实现对一、二级配混凝土动力加载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细观裂纹的实时观测.进一步的要求是需要研制专门的CT机,提高扫描速度;研制与其配套的加载设备,实现对二级配混凝土试件的动力压缩破坏的混凝土CT试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CT等现代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设备相继问世;1979年中国引进第一台全身CT扫描仪。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多层螺旋CT机的临床应用。目前,在中国新近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俊渊教授任名誉主编,唐秉航主任医师主编,戴建平教授作序的专著《多层螺旋CT原理和临床应用》面世,实为非常及时和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