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电法在非洲尼日利亚火成岩地区勘察地下水的应用实例,总结出该地区地下水赋存的电测深曲线特征:电阻率曲线尾支呈45°上升,转折点对应的AB/2≥38 m;电阻率曲线转折点<38 m,但有极化率异常.  相似文献   

2.
以蕴涵丰富地下水系统水循环信息的电性特征为线索,采用电测深法,在分析研究银川平原450 m深度内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平原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为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廖哲文 《湖南地质》1992,11(4):343-348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电法找水建井的成功率一直不高。为此,本文在总结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电法找水的工作和资料解释方法,探讨了电法找水模式及利用测深曲线“接口”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岩溶是否含水,旨在提高找水建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结合第四系电阻率分布特征,并在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研究高密度电法测量温纳装置对工作区内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完整性的判别效果;最终通过数据处理,反演解译,结合已有的水文、地质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和附近现有水井的相关情况,圈定工作区内第四系地下水储存的有利位置。根据异常对比解译、确定目标体范围、经过钻孔验证: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对基岩面的区分反应明显,对较浅层地下水储存位置的确定较为准确,为以后需找类似地层地下水起到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夏凡 《地下水》2014,(1):115-116
利用大功率激电测深法( IP)在张家口地区某严重缺水村庄进行地下水勘探工作,并最终成井,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效果,极大的解决了该村庄村民用水难题。实践证明激电测深法在张家口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是很有推广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王俊业 《地下水》1998,20(2):57-60
本文分析了红粘土分布区的电性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实例,讨论了在本类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工作方法。对于应用电法在红粘土分布区的地下水勘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区的重要安全问题,地下水严重影响着露天矿边坡的稳定。从研究区边坡地下水渗漏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对可能的渗漏源头区开展高密度电法工作。通过对实际数据处理和反演,并利用三维可视化与切片提取技术对电阻率异常体进行提取,最终确定了两处地下水渗漏通道。经与现场边坡渗漏情况对比分析,高密度电法应用于边坡地下水渗漏探测准确可靠,可为露天矿边坡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既比处于泸西盆地下游边缘,岩溶发育均匀性差,地表干旱,严重缺水,打井找水难度较大。文章论述了既比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赋存特征,介绍了岩溶区地下水勘查布井的工作方法;利用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物探成果,结合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确定了井位,结果证实钻孔水量丰富。分析认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差异主要受溶隙充填、连通程度控制,总结出一套以岩溶水开发利用为龙头,抗旱与节水喷灌高效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应急抗旱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胶莱盆地,其红层所属地层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含、透水性较差,查找低阻断裂构造是其地下水勘探的唯一途径。而红层地区的压扭性断层,会因挤压密实的断层泥存在,导致单纯利用低电阻率参数判定地下水的赋存位置出现差错。根据该区地下水的自然电位异常值约为-100mV、含水破碎砂岩极化率大于2%、衰减度D大于50%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电位观测法与激发极化电测深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即利用自然电场法进行剖面测量,判定含水异常位置,然后利用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准确判定地下水所在层位及埋深。在胶州市某镇政府水源勘探中,利用该组合方法,成功的圈定了3个井位,并在预定的深度内打出了单井出水量为1000t/d的优质井。  相似文献   

11.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怀化方石坪村红层找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怀化方石坪村红层进行找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该红层区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虽然该红层区电阻率值低,电性差异小,但音频大地电磁法是综合利用岩土层(体)的电性特征和磁性特征来分辨异常,电性差异对其影响相对较小;(2)数据处理的结果能很好地指示出异常特征和比较具体的异常位置,推断结果与钻井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最大涌水量为82.94 m3·d-1 ;(3)钻孔处视电阻率测深曲线ρs能有效地对地下电性结构进行评价,其K曲线将ρs 曲线中的微弱变化进行放大,突出异常,标示该红层区地下异常比较具体的深度和分层位置,分层结果与钻孔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张平松 《地质与勘探》2015,51(5):964-969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电阻率,判断井孔周边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异常分布特征。结合野外井地条件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井地联合测试系统可以对钻孔周边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辨,为储层介质探查与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阻率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电阻率相关参数指标与土的工程力学指标紧密相连,并可反映土的一些特殊性质,如土的污染特征、地基液化特征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土的电阻率理论,分析了土电阻率的室内外测试原理与方法。在归纳相关文献与工作的基础上,探讨土电阻率法在地基处理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电阻率法在水泥土搅拌桩质量评价、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地基液化评判、压实土质量评价以及地基污染中的应用特征以及评价方法。并讨论了土的电阻率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土电阻率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沿海地区划分海水入侵界线具有重大意义,在海水入侵范围内,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虽然工业生产、人畜生活不能利(饮)用,但深部海水可为海产品养殖业带来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2种方法准确划分了浅、深部海水入侵界线,并根据电性特征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区域的由浅至深的侵入特点,推测了不同深度上岩石破碎及富水规律,为探讨沿海养殖业利用温度相对稳定或较高的深部入侵海水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巴林左旗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利用地面电法,在巴林左旗扶贫凿井工作中确定井位。扶贫工作组首先在测区进行水文地质踏勘,并向当地群众了解一些凿井情况,运用水文地质方法分析初步适宜凿井的地点,再布置地面电法工作,进而依据测深曲线的解释资料确定井位,最后通过实际凿井工作来对物探工作加以验证。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水文、地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丰富了找水经验,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时彦芳  李波 《地质与资源》2020,29(4):363-368
花岗岩地区一般地下水匮乏,找水难度相对较大,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效果常常不理想.近年来,通过多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综合电法在花岗岩地区确定了多处井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2处定井实例,分析了高密度电法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在花岗岩地区相对富水区域的电性特征.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井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同类地层找水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航空物探资料及地面查证(包括地质观察、地面磁法、电法、化探等)资料,探讨了空地异常组合特征与铁及多金属矿产的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利用空地异常组合特征寻找铁及多金属矿的分析方法,对于今后利用空地综合方法确定找矿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金韬  金晓媚 《现代地质》1998,12(3):419-424
借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贮水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利用贮水系数计算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量的方法,并利用唐山沿海地区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对这一地区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产生的地面沉降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9.
The applicability of resistivity methods to ground water investigations is well recognized. As water-saturated rock formations have a lowe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han dry ones, a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urvey should result in low resistivity anomalies. Normally, such anomalies are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areas of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ground water flows. In karst areas, however, interpretation may not be as straightforward: for example, larg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domains can represent water bearing zones, whose fluid-permeability may be poor; alternatively, fast flow conduits, which may be unsaturated, occur as slender objects, and not as clear anomalous featur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such extreme heterogeneities, resistivity investigations require some specific adjustments. One example is the so-called “mise à la masse” method. In Romania, it was used to trace the cold karst water inflows that detrimentally affected the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a thermal spring, Hercules at Baile Herculane. Conventional geoelectrical approaches––such as using resistivity highs to detect air-filled cave passages, are proved to be less efficient in the considered karst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其地电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赤峰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大致可划分为玄武岩高台地和高平原、丘陵、掩埋阶地3种地貌形态,该地区的地下水可划分为玄武岩裂隙水,层间裂隙孔隙水和层底砂砾石孔隙水3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讨论了各种类型地下水的地电特征,总结出了该地区的电阻率法找水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