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区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位,是山前第四纪冲洪积扇发育区.由于山前冲洪积扇内部结构复杂,相变迅速.海相、湖相的工作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北京平原由第四纪冲洪积扇群和沉积凹陷几个地质单元组合而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在山前冲洪积扇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冲洪积扇和沉积凹陷为地质单元,以建立基准孔网,结合钻孔和物探资料,并通过绘制剖面组进而构建第四系三维结构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北京平原第四系的三维结构对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都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天府新区直管区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通过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路线调查、剖面测制及样品测试分析,查明了研究区第四系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厚度。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有:下更新统磨盘山组、下-中更新统牧马山组、中更新统合江组、上更新统广汉组、上更新统-全新统资阳组以及上更新统成都粘土。岩石粒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更新世网纹红土和成都粘土均属于粉砂质粘土,更新世网纹红土经历了湿热环境下强烈的化学风化,成都粘土次之,推测更新世成都平原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相似的古气候环境。研究区牧马山组及合江组的测年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直管区第四纪堆积物的时代,为与成都平原第四系地层对比划分,以及第四纪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序言第四纪沉积物在地表上比起其他时代的地层来是分布最广的,尤其在平原地区,例如河北、准河、松辽等大平原内都有广大面积和厚度很大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水利工程建筑时,无疑地,建筑物的地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第四纪的松软岩层。由于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历史和过程与其他的地质时代的岩层有着很大的区别,因而它们的物理一技术性质也就显著的不同于其他的岩层,这一点就更  相似文献   

4.
朱志义  郭媛  张小帅 《江苏地质》2020,44(3):250-257
研究第四系地层结构特征和沉积环境,不仅对掌握区域第四纪发展史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重要依据。以怀来地区ZK02孔揭露的地层特征为依据,分析第四系地质结构,探讨怀来地区第四系特殊的沉积环境演变。结果表明:海拔600 m以上的山间河流发育了较厚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沉积物,且研究区第四系自下而上以河床-边滩相沉积环境为特征,表明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控制了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变,特殊的地质环境塑造了特殊的第四系地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松拉河间地块位于松嫩东部高平原中段,面积约1600km~2。该区第四纪堆积物厚度较大,一般70~100 m,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工农业供水价值。因此,对松拉河间地块第四纪地层的研究,不仅对认识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演变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地下水含水层(组)的划分、水资源评价及工农业发展均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根据区内200余个钻孔资料,可将松拉河间地块高平原部分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致划分四套地层,自上而下为:(1)黄土状亚粘土下伏粉细砂岩,厚15~40m; (2)黄——  相似文献   

6.
河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砷的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分析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把握砷如何溶于地下水是研究高砷地下水形成机理的重要视点之一。笔者通过对岩、土样品的分析、测试和不同介质(水、酸、碱)的溶出实验,研究了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存在形态,认为河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的砷主要是以非晶质的胶体形式而存在。沉积物中的砷、铁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X射线仪和电子显微镜装着的EDS分析结果表明,在砷污染区,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钻探岩心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砷矿物的存在;岩心中的有机质与砷含量不显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含量很低;沉积物中的砷很容易被碱性水溶液溶解出,其中对砂质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87.5%~98.75%,对粘土类沉积物中砷的溶出率为72.73%~84.21%,而该溶液对硫铁矿矿石(砷含量为87.30mg/kg)中砷的溶出率仅为0.02%。  相似文献   

7.
试论安徽淮北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地质结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条件安徽淮北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位于其南部。第四纪以来大规模沉降,第四系沉积厚度很大。沉积厚度东部一般在200—300米以内,西部据物探资料在1000米以上,钻探最深达360米,未见基岩。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8.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支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在皖江经济带沿江丘陵平原区通过系统分析第四纪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组合,以地貌以及第四系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物源为指标,结合已有区域第四纪研究成果以及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划分标准,进行皖江沿江丘陵平原区“第四纪地质单元”划分,共划分出冲积-湖积平原地质单元、洪积-坡积岗地地质单元和残积-剥蚀丘陵地质单元3个一级地质单元,总结了7种类型第四纪地层结构组合及其特征,为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浅析广西北海市偏酸性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海市滨海平原松散沉积物中分布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pH值普遍偏低,一般4.0~6.0者居多。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矿物成分石英占50%~80%,含少量粘土矿物,化学成分中SiO2占绝大多数。以难溶成分为主的沉积物和长期的淋滤作用使地下水具有低矿化度。天然状态下偏酸性地下水的H 来源于碳酸的离解、粘土层中的H2O 以及雨水中的酸度。碳酸则是由CO2溶解于水而形成。其中CO2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地下含水系统中缺少可以中和酸的碱性物质,有利于H 集聚,使地下水pH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
地质部系统各水文地质单位近一、二年来,陆续开展了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江苏二水对淮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辽宁、浙江队编制了全省第四纪地质图,江苏一水在对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中,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协作,完成了1/50万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质图和1/20万南通沿海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工作;黑龙江一水初步确定了黑龙江省第四系下限深度,认为第四系内存在九套地层,并首次获得了白土山组地层的年龄,为编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地区第四纪沉积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国 《江苏地质》1999,23(4):229-235
通过对 1∶5万区调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连云港地区第四系分为低山丘岗区和平原区 ,并对各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岩相、古气候、地貌、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军涛 《地下水》2022,(3):168-171
湔江冲洪积扇是成都平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岩性结构具有成都平原沉积物的普遍特征,反映了成都平原新生代第四纪以来以继承性沉降为主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湔江冲洪积扇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空间分布特征、富水性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于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梅茵 《沉积学报》1985,3(3):95-104
第四纪红色粘土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最典型的分布在华中岗地上,土层较厚,上部土质均匀,下部具有红白网纹并含砾石,大都是中更新世的洪积-冲积或残积-坡积物,笔者认为可能是间冰期比较暖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熊毅早就指出:各地环境殊异,地形复杂,母岩不同,其理化特征将随之而异。第四纪红色粘土来自不同的堆积相,和经受不同的风化和成土过程,这将在矿物组成方面反映出来。土壤普查的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按其分布的地形部位,成因和物质来源,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残积坡积相,为中更新世较早的暗红色沉积物,即Q2另一类是冲积相,为中更新世较晚的红化程度较轻的淡红色沉积物。它们都经历了中更新世至今的成土过程1)”。为了查明它们的差异,并有助于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笔者用部分标本进行矿物分析,并对初步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遗址的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底,北京大学博士生岳升阳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在北京市区范围内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东方广场工地地貌上属于由永定河冲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该地的第四纪沉积物据钻孔和地基基坑揭示,主要为河流相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砂和砾石层。施工中揭露出来的古人类遗迹,分别见于工地东南区地下10.8m和12.0m的砂层之中。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将地表以下6.68~12.70m之间含有文化层的地层剖面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粒度较粗,主要由灰黄色细砂和中砂组成,下细上粗,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第四纪地层、环境、构造活动、现代湖群成因等方面,介绍了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针对江汉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分别建立了覆盖区和露头区第四纪地层系统,其中覆盖区第四系下限年龄达3 Ma左右。不同研究者对第四纪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认识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基于江汉盆地周老镇钻孔第四纪沉积的砾石特征、重矿物组成及磁学特征的研究表明,长江贯通三峡的时间为1.1 Ma左右。对盆地构造活动存在断陷、坳陷以及其他不同观点。对全新世暨近现代区域主压应力有NE-NNE向和NW向2种不同认识。对于现代湖泊或湖群的成因,或强调非构造因素,或强调构造因素,或认为构造与非构造因素均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江汉盆地第四纪地质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纪气候与环境演化、盆地凹陷区边缘第四系厚度变化特征、覆盖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的精细调查以及现代江汉盆地升降特征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平原区南部大兴榆垡镇420m 深的PGZ01孔岩心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14C测年、介形类组合和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Matuyama(松山)/Gauss(高斯)和Brunhes(布容)/Matuyama(松山)极性界线分别位于280m和78.35m处,钻孔底部已经进入Gauss正极性带;取280m处Matuyama/Gauss极性界线作为第四系下限,显示可能的永定河泥石流-冲积扇在第四纪之前即到达了北京平原南部,但是华北平原上新统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厚层棕红色黏土在Olduvai(奥尔都维)极性亚带之上即已出现。(2)结合AMS14C测年,尝试将约60m以上地层的氧化-还原状况,与对古季风影响反映灵敏的沿海平原钻孔同样深度地层进行对比,继而确定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底界深度分别位于56.60m和18.95m。(3)MIS5(海洋同位素阶段)以来的特征沉积物,与沿海平原钻孔地层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也有8~4ka期间史前大洪水的影响。本研究为廊(坊)固(安)凹陷西北边缘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活动断裂以及区域差异构造沉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地层格架,对理解晚更新世以来古季风变化的环境效应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位于辽西海岸带第四系地层的剖面测制、14C及OSL测年、地质环境综合样分析研究,将辽西海岸带分布的一套黄色—桔红色松散沉积物及其上部的一套灰白色含砾粉砂-粉砂-粘土质沉积物,按形成时代归入全新统中—上部,建立第四系全新统六股河组和大凌河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平原区南部PGZ01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平原区南部大兴榆垡镇420 m深的PGZ01孔岩心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14C测年、介形类组合和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Matuyama(松山)/Gauss(高斯)和Brunhes(布容)/Matuyama(松山)极性界线分别位于280 m和78.35 m处,钻孔底部已经进入Gauss正极性带;取280 m处Matuyama/Gauss极性界线作为第四系下限,显示可能的永定河泥石流—冲积扇在第四纪之前即到达了北京平原南部,但是华北平原上新统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厚层棕红色黏土在Olduvai(奥尔都维)极性亚带之上即已出现。(2)结合AMS14C测年,尝试将约60 m以上地层的氧化—还原状况,与对古季风影响反映灵敏的沿海平原钻孔同样深度地层进行对比,继而确定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底界深度分别位于56.60 m和18.95 m。(3)MIS5(海洋同位素阶段)以来的特征沉积物,与沿海平原钻孔地层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也有8~4 ka期间史前大洪水的影响。本研究为廊(坊)固(安)凹陷西北边缘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活动断裂以及区域差异构造沉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地层格架,对理解晚更新世以来古季风变化的环境效应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