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西藏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呈近EW向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该组以陆相磨拉石建造为特征,角度不整合在蛇绿岩及老的海相地层之上,从早到晚由河流相向湖泊相演化。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出露的竟柱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形成时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竟柱山组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全面闭合后的陆相山间盆地沉积,是洋陆转换全面完成之后的陆相沉积。本文首次对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进行了ESR年代学、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了研究区竟柱山组底部砾岩的ESR年龄为92.0±9.0 Ma,古地磁测年显示该组的底界年龄约为96 Ma。班公湖地区在96 Ma左右全面完成了由洋到陆的转换,进入了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分布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层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巴龙贡噶尔组,将该地层重新厘定为拐杖山组。该组岩石由片岩段与火山岩段组成,构造变形强烈,片岩段原岩为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与岩屑砂岩,火山岩段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总体表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在火山岩段获得玄武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4±8.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拐杖山组在南祁连地区出露较好,分布广泛。在沉积环境上,拐杖山组的物源与沉积建造均指示其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特征,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因此,拐杖山组的发现与确立为正确建立祁连陆块地层格架、研究祁连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测区岩石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正式填图单元33个、非正式填图单元20个;在南羌塘板片内首次发现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并新建亭共拉组;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的接奴群解体为多仁组和日松组;证实竟柱山组与江巴组应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江巴组应恢复其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竟柱山组之上;发现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硅质岩建造被沙木罗组陆源碎屑岩角度不整合覆盖,从而揭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关闭上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证实郎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一大型海侵超覆界面;在古昌蛇绿混杂岩带内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获128Ma(Ar-Ar法)年龄.证实拉布错一带有一条蛇绿岩带存在,并在蛇绿岩中获141Ma(Ar-Ar法)年龄,表明其构造侵位时期为侏罗系.  相似文献   

4.
对测区岩石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正式填图单元33个、非正式填图单元20个;在南羌塘板片内首次发现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并新建亭共拉组;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的接奴群解体为多仁组和日松组;证实竟柱山组与江巴组应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江巴组应恢复其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竟柱山组之上;发现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硅质岩建造被沙木罗组陆源碎屑岩角度不整合覆盖,从而揭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关闭上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证实郎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一大型海侵超覆界面;在古昌蛇绿混杂岩带内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获128Ma(Ar-Ar法)年龄.证实拉布错一带有一条蛇绿岩带存在,并在蛇绿岩中获141Ma(Ar-Ar法)年龄,表明其构造侵位时期为侏罗系.  相似文献   

5.
对测区岩石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正式填图单元33个、非正式填图单元2 0个;在南羌塘板片内首次发现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并新建亭共拉组;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的接奴群解体为多仁组和日松组;证实竟柱山组与江巴组应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江巴组应恢复其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竟柱山组之上;发现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硅质岩建造被沙木罗组陆源碎屑岩角度不整合覆盖,从而揭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关闭上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证实郎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一大型海侵超覆界面;在古昌蛇绿混杂岩带内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获1 2 8Ma(Ar Ar法)年龄。证实拉布错一带有一条蛇绿岩带存在,并在蛇绿岩中获1 4 1Ma(Ar Ar法)年龄,表明其构造侵位时期为侏罗系。  相似文献   

6.
对测区岩石地层系统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正式填图单元33个、非正式填图单元20个;在南羌塘板片内首次发现晚三叠世磨拉石建造,并新建亭共拉组;将班公湖一怒江结合带南侧的接奴群解体为多仁组和日松组;证实竟柱山组与江巴组应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江巴组应恢复其岩石地层单位,并在竟柱山组之上;发现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硅质岩建造被沙木罗组陆源碎屑岩角度不整合覆盖,从而揭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关闭上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证实郎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一大型海侵超覆界面;在古昌蛇绿混杂岩带内首次发现斜长花岗岩,获128Ma(Ar-Ar)年龄。证实拉布错一带有一条蛇绿岩带存在,并在蛇绿岩中获141Ma(Ar-Ar法)年龄,表明其构造侵位时期为侏罗系。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岩石地层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的地质解剖工作表明,东天山地区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出露4套岩石地层组合,即早石炭世小热泉子组火山岩、晚石炭世底坎儿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晚石炭世企鹅山组火山岩、晚石炭世脐山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根据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同位素资料以及彼此的产出关系,认为这4套岩石地层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别为岛弧、残余海盆、岛弧和弧后盆地。结合区域资料重塑了大南湖岛弧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格架及演化模式。早、晚石炭世的4套岩石地层组合并置体现了东天山的复杂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阿克沙克组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前人确立的大哈拉军山组中,新发现一套富含早石炭世腕足和珊瑚等化石的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其与上覆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伊什基里克组)及下伏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建造(大哈拉军山组)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新发现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均与阿克沙克组层型剖面可对比,故将其从大哈拉军山组解体出来,对比厘定为阿克沙克组.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确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建立了正确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为本区的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拉萨地体中部上白垩统达雄组的建立及构造隆升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高远  胡修棉 《地质学报》2017,91(12):2623-2637
拉萨地体中部措勤盆地内,呈东西向发育一套厚度巨大(~1800m)的晚白垩世陆相磨拉石沉积建造。通过对研究区内达雄村附近出露较好的虾格子剖面开展详细的测制工作,并将该套地层自底到顶分为5段,依次为中-粗粒砂岩层段、大套砾岩层段、中粒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层段、大套紫红色与绿色粉砂岩/泥页岩层段以及均质中粒砂岩层段。地层底部与下伏郎山组含圆笠虫灰岩呈沉积不整合关系,顶部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通过岩相组合与沉积结构构造分析研究,认为该套地层形成于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通过地层顶部火山灰夹层和下伏郎山灰岩的圆笠虫化石显示其形成年龄约为98~91 Ma,这与获得的砂岩碎屑最年轻锆石年龄较为一致。砾岩砾石统计结果显示火山岩砾石为其主要成分。砂岩碎屑成分显示以大量火山岩岩屑为主。这些碎屑成分特征表明其主要来自岩浆弧的物源区。结合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表明,中拉萨地体上广泛分布的则弄群火山岩可能为其主要的物源区。本文综合该套晚白垩世沉积的时空分布、岩性组合以及物源区特征,将其新命名为"达雄组",并将其与中拉萨地体北侧的竟柱山组对比表明,两者可能共同代表了中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早期(约98~91 Ma)所经历构造隆升,为青藏高原腹地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前隆升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0.
黄建国  马德胜  龙胜清 《贵州地质》2014,31(3):206-209,240
分布于塔惹增地区帕荣山一带的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对其时代归属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一直颇有争议.前人根据岩性将其归为古近系日贡拉组,通过对此套地层详细的剖面研究表明其时代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其沉积环境为残留海相沉积,此套地层的时代厘定,为研究怒江洋在该地区的关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熊猫  杨蓉 《江苏地质》2018,42(4):575-583
武关岩体位于北秦岭武关镇,侵入于丹凤岩群之中,为原泥盆系刘岭群北侧解体出来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岩体。锆石阴极发光(CL)及LA-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显示,武关岩体中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为(349±10) Ma,该年龄代表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即形成年龄。石榴子石黑云斜长片岩中碎屑锆石峰值年龄为850 Ma,最小年龄为324 Ma,反映武关岩群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温都尔庙群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特征入手,研究显示该套岩石具有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岩石稀土特征表明其形成于陆间小洋盆环境.它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为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镜下研究,利用XRF和ICP-MS对白云岩及其周围的板岩的主、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硫化矿化的样品开展硫同位素测试。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白云鄂博Fe-REE-Nb建造白云岩既具有部分火成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也具有部分沉积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鄂博Fe-REE-Nb建造赋矿白云岩不是典型的火成碳酸岩或沉积碳酸盐岩。硫同位素的测试结果表明,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不呈塔式模型分布,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峰值,一个在0‰左右,具有深源特征;另一个在+8‰左右,明显高于幔源硫,这个结果说明其来源可能有两个:地幔和海水。赋矿白云岩中Nb随着稀土的富集也发生富集作用,但是Ta的富集作用却十分微弱,显示了成矿热液强烈富REE和Nb及贫Ta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元素和硫同位素结果,我们认为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是沉积碳酸盐受地幔碳酸岩岩浆及派生的流体交代的产物,而非直接源于火山碳酸岩喷发成因。地幔深部碳酸岩岩浆及其派生的富稀土流体沿区域性深大断裂上涌与沉积碳酸盐岩进行交代作用,形成了白云鄂博独特巨大的Fe-REE-Nb矿床及区域性的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4.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作为扬子板块与中咱地块的碰撞结合带,其对探讨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新龙地区瑞环山组进行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其沉积时代及物质属性,探讨其沉积构造背景。新龙地区瑞环山组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石组合,其碎屑岩物源区为安山质火山岩及陆缘复理石,母岩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环境。瑞环山组灰岩中珊瑚化石主要集中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砂岩中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板块(435Ma、764Ma、1888Ma峰值)以及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229Ma峰值),锆石最新年龄为196±2Ma,指示其应沉积于早侏罗世之后的残留海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洋在晚三叠世末弧陆碰撞造山之后又经历了侏罗纪残留海阶段,在残留海盆地西侧临近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浅海环境中沉积了瑞环山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至早白垩世全面进入造山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15.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勉县-略阳(勉略)地区寒武纪的含碳岩系与磷、锰矿的形成关系密切,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研究区含碳岩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认为,含碳岩系总体上富亲石元素和亲铜元素,贫亲铁元素.含碳岩系中P、Mn元素相对富集且富集系数较为接近,反映含碳岩系与本区P、Mn矿的成因具有一定的联系.含碳岩系中较低的MnO/TiO2...  相似文献   

17.
贵州开阳磷矿以其厚而富的磷矿石资源备受关注。对开阳龙水地区含磷岩系(洋水组)剖面进行地层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并讨论其沉积环境和成磷作用。区内含磷岩系岩性组合为黏土岩-白云岩-碎屑状磷块岩-硅质岩-泥晶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龙水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整体为靠近古陆边缘的滨岸潮坪沉积环境,并经历了2次海侵-海退。其沉积环境由初期的无障壁海滩转变为晚期的潮坪环境,表明陡山沱期古海洋处于较为动荡的环境,海平面升降频繁。富含生物化石的致密状泥晶磷块岩、圆柱状叠层石磷块岩和磷质生物团粒,均属于原生磷块岩。三者磷酸盐含量极高,属于高品位磷块岩,其形成环境可能是弱酸性至弱碱性的浅海陆棚。生物与高品位磷块岩的密切关系说明生物在高品位磷块岩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形成具有3个必要条件: 海水富磷,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生物繁殖及磷酸盐结晶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西昆仑北带沉积区中,泥盆系沉积是该区古生代最早的沉积层,它超覆在中上元古代沉积层之上。在莫木克以南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纪中上段地层发育较好,颇有代表性。这套沉积层根据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是一套富含凝灰质的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具有重力流的沉积特点。上段是一套陆屑砂砾岩-杂砂岩建造,属于滨海海滩相、滨海近岸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曾令高  张均  孙腾  郭东宝 《地球科学》2013,38(6):1197-1213
为探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时间序列, 完善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 对平川地区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 黄草坪辉长岩成岩年龄为259.7±1.2 Ma, 其捕获锆石结晶年龄为269.8±2.4 Ma, 辉绿(玢)岩等次火山岩参考成岩年龄为248± Ma, 其变质锆石年龄为67± Ma.研究结果表明, 平川地区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产出于大陆裂谷环境, 岩浆源区来自上地幔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 为一套同源异相有利于铁矿化形成的富钠质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岩浆活动开始孕育时间不晚于269.8±2.4 Ma, 大规模岩浆活动发生于259.7±1.2 Ma, 其约束了岩浆分异型和火山喷发(溢)沉积型矿化的成矿时间, 次火山岩的成岩年龄约束了次火山热液型矿化的成矿时间上限, 变质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平川地区经历了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作用.平川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具有爆发性、阶段性和成矿专属性等特点,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作用有关, 攀西地区海西-印支期的成岩-成矿作用为同源岩浆受区域统一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约束演化的异相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