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力强 《矿产与地质》2000,14(5):311-313
初步阐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重要性,探讨编制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步骤,并介绍了规划编制工作所取得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2):F0003-F0003
走过46载风雨历程的总站。于2000年正式划归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为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编制和实施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划、计划,参与编制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遗迹等地质环境资源规划。承担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研究、评价和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速报制度,推进和建立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体系。组织地下水、地质遗迹、矿山地质环境等地质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预报工作,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缺乏统一规范要求、重点把握不准的普遍问题,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编制的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验,在综合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重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4.
钱丽萍 《吉林地质》2014,(1):131-133
桦甸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矿业、水利、交通发达地区与枢纽之一,长期的人类活动,诱发了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在调查编制《桦甸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针对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践,围绕水生态调查与监测、水安全保障建设、水环境管理、水景观建设、水管理建设、水生态经济建设、水文化建设等规划内容提出了规划的要点,对当前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3):F0002-F0002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主要作了4个方面工作。①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②围绕安置点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③参与都汶路的抢通工程;④围绕灾后重建编制重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后重建国土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7.
关中盆地城市群是一个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区。笔者以关中盆地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资料集成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关中盆地城市群环境地质图》。笔者阐述了关中盆地城市群环境地质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原则,详细介绍了环境地质图反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图、镶图的编制方法。本图的编制为关中盆地城市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中国其他地区环境地质图件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单体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启动要求、预警与应急等级划分和便于操作应用的表格图式等。文章可为提升城乡社区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编制一个地域的国土规划,如果忽视国土整治、环境保护,将会导致规划成果失败,地质灾害整治在国土规划中应是制约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992年以前,汉源县没有编制过全面系统的国土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中,受重力滑块启发,并通过分析研究地质构造、气象条件及已发地质灾害规律,发现了致灾营力当量定律。运用该定律将岩性、构造、降雨致灾因素作用统一到坡度致灾作用上,编制专用软件。以0.25km×0.25km为计算单元实现了全省空间范围的致灾营力当量计算。根据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致灾营力当量阈值,追踪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警级别。依据预警级别,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刘钦 《安徽地质》2023,(3):255-258
歙县位于皖南山区,是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在歙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中,通过移动端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与电脑桌面端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成果数据的数字化建库过程。建立了统一的调查格式与数据格式,实现了歙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数据库建设,数据格式规范统一、内容完整丰富,有利于全省或全国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类项目的数据整合与管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件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要工程以及集镇和村庄选址提供了更为翔实、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的方法,总结了浙江省开展此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围绕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工作编制铜川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旨在为铜川市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也为铜川境内各区县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指导。我国目前尚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技术要求,该文章为我省乃至全国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4.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滑坡、塌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部分灾害体已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资料复核和现场核查,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进行逐一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巴东城区地质安全分区评价,提出了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和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5.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1:1万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依据。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嵊州市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编制过程及方法,对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合理规划与部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地质调查工作重要支撑作用,对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况及重大意义,概述经济带地质矿产与资源概况,分析经济带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并提出了经济带全区基础性地质图件统一编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服务城镇化建设的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保障用水安全的水文地质调查与成果服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生态农业地质调查、支撑境外战略的优势能源与矿产资源潜力合作调查评价等7大重点工作内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好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本文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有关地质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勘察设计》2010,(7):12-12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以及编制程序,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采活动直接导致地质环境的破坏,而地质环境的改变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只有对地质灾害体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后,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本文以某矿山旅游改造项目为例,探讨了矿山因开采诱发的崩塌,不稳定边坡和泥石流灾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为矿山编制旅游改造控制性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在类似矿山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