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机遇和区域意义。在研究分析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新兴市场与资产扩展格局、国家关系格局、文化教育交流格局等错综复杂和必然联系的地缘关系格局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腹地区、前缘区、扩散区、辐射影响区的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地缘空间结构,从新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针对面向东南亚与南亚的市场扩展条件、前景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参与国际化资源市场;建立"经济腹地"与外部市场的紧密联系;完善海陆交通"点-轴"网络,连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投资、技术、教育、管理与劳务的合作等重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霍仁龙  任柳 《地理研究》2022,41(4):1122-1135
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网络的重建与研究,有利于深化历史时期中国西南边疆各区域之间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之间经济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认识。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理学等研究成果、田野调查资料、当代交通和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等,复原汉晋、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的交通路线网络,分析影响古代西南山区交通路线走向的人文和自然因素,对比研究古代交通里程与实测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① 南方丝绸之路川滇间的交通网络格局在汉晋时期即已基本形成,两千年来相对较为稳定;云南内部和经云南出境的交通路线网络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② 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力度的变化等人文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整体格局及空间演变起到重要作用。③ 在影响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具体走向的自然因素中,海拔2200 m、坡度20°是重要的阈值。④ 历史时期西南山区1古代里约可换算为实测距离0.45 km。  相似文献   

3.
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涛  程艺  刘卫东  刘慧 《地理学报》2017,72(10):1731-1745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深刻分析复杂地缘环境下,中国内陆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合作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挖掘利用边境传统优势,促进中国边境、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意义重大。在综合分析边境地缘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搭建地缘经济分析框架,纳入本地经济、外向型经济、本地综合发展三大类指标后,系统刻画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发展及演化。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中国边境地区地缘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平稳增长,空间分异明显。东北地区地缘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逐渐下降。优势地区在空间上高度分散,呈现以东北地区的牡丹江市、内蒙古地区的包头市、新疆地区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云南广西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为增长极核的空间极化格局。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邻国发展水平、与中国展开双边贸易的合作意愿等。政策优惠指数、交通通达度、文化接近度等因素对边境地缘经济影响显著。其中,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以邻国影响为主;东北地区、新疆地区以中国政策影响为主;云南广西地区为综合因素影响。最后,文章提出复杂地缘环境下,差异化边境地区地缘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着一个“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贯穿中国周边的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北亚、中亚五大地缘政治战略区,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东南亚中国南海之争直接威胁到中国领土安全;目前东北亚已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关系热点中的热点;南亚存在着中印陆海长期之争;北亚俄罗斯将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将长期影响着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研究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下好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是“一带一路”战略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对遏制东北亚局部战争、确保国家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投资建设的成本大,效益也大,同时风险也大。基于此,要汲取国内外世界级大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相关问题,不可急功近利草率上马。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法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处于亚洲东部中央,邻国众多,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需要开展以空间分异为基础的地缘环境分析与研究。然而,现有的地缘环境研究并没有提出完整的地缘环境区划方法,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方案。本研究综合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参考地理学中传统区划方法的思路,构建地缘单元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地缘环境单元划分原则、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流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三个部分。应用于南亚四国后,将南亚四国划分为四级地缘环境单元,其中三级地缘环境单元有19个,四级地缘环境单元有9个。南亚四国地缘环境单元分区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快速把握周边地缘环境的总体格局,加深对重点地区地缘环境态势的认识,能为周边外交和周边地缘环境分析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各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面向21 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文章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跨世纪地缘安全框架的四条建议:(1) 大力推进世界地缘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地缘格局的相对均衡;(2) 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3) 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这是提高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证;(4) 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及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南亚是中美两国重要的地缘战略区,无论是对中国海上运输的安全和西部边疆的稳定,还是对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解析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变化及演变机制,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研究视角,采用数学建模方法,构建国家地缘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选取南亚为研究区域,探讨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时空演变,探寻地缘影响力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10年,中美在南亚的地缘影响力在小幅波动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增幅比率看,中国在南亚地缘影响力的增速要比美国快。2国家地缘影响力演变是一个缓慢过程。2003-2012年间,中美在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变化幅度不大。3硬实力、软实力、相互依赖力和摩擦力是地缘影响力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主导因素,起拉力作用;相互依赖力是辅助因素,起推力作用;而摩擦力是弱化因素,起反向力作用。4中美在南亚地缘影响力演变的驱动力包括地缘区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地缘区位是国家地缘影响力演变的制约力,地缘政治是主导力,地缘经济是驱动力,地缘文化是辐射力。5国家硬实力不等于地缘影响力,国家硬实力强并不能代表其对外的地缘影响力就高,两者是非线性关系。硬实力虽起主导作用,但不能决定地缘影响力变化的强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9.
传媒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重塑地缘环境的有力工具,把传媒和地缘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地缘环境对传媒的影响、传媒对地缘环境的塑造、国际传媒地缘格局三个方面试探性地构建出传媒的地缘环境视角理论研究框架。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传媒和地缘环境具有明显的相互关系,地缘环境影响传媒,传媒重塑地缘环境;(2)中国在国际传媒地缘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十分严峻的地缘环境,要从地缘环境视角探讨中国传媒发展战略问题,并努力通过传媒改善中国的地缘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东南亚地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秦奇  吴良  李飞  成升魁  张丹  陈晓鹏 《地理学报》2018,73(10):2014-2030
在全球化背景下,考察国家间地缘关系需将其置于宏观地缘格局中。安全等传统地缘政治因素仍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不可忽视。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地缘系统视角下地缘关系分析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冷战后东南亚地缘系统内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安全)关系的整体与结构特征,测度系统内各国在经济和安全上的权力特征以及依赖关系,并初步探索东南亚地缘政治(安全)依赖关系形成机制。结果显示:① 冷战后东南亚地缘系统内对东南亚10国地缘经济权力总和最高国家的转移路径是从日本到美国再到中国;对东南亚10国地缘政治(安全)权力总和最高的国家始终是美国,2005年以后中国跃居至第二位,但与美国还有明显差距。在地缘经济领域,东南亚国家总体上对中国的依赖水平最高;在地缘政治(安全)领域,东南亚各国对美国及其盟友英、法、德等国的依赖较高,中俄也不可忽视;“东南亚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地缘政治论述可见一斑。② 国家实力差异是产生安全依赖关系的根本动力;国家间地理距离可以调节安全依赖的具体方向;国家的政治地理属性差异是形成安全依赖和影响安全依赖程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印度洋通道及其对中国地缘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良  秦奇  张丹  成升魁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10-1520
印度洋通道是中国获取能源和其他资源、出口工业产品并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国家交流合作的生命线。随着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地缘态势的深刻变化,中国需要积极谋划逐渐降低对传统的南海—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建设新的印度洋通道,从而降低自身的地缘环境风险,并由此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布局,推动西南沿边地区进一步开发与开放,并提升中国同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本研究从通道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梳理了现有及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比较分析了各条通道的战略意义、前景及地缘环境影响,从而为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分析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空间格局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格局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亚作为哈·麦金德"陆心说"中"世界岛"和斯皮克曼"陆缘说"中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缘政治地位因印度作为重要大国的出现而上升到突出位置并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区。印度作为南亚力量中心,其在与南亚邻国互动过程中使得南亚地缘政治显现出印度领衔下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互动的统一,现实利益需求与不确定性并存,地缘政治主体间合作与心存互疑的矛盾心理和南亚地缘政治走势受印度影响等特点。而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既是南亚地理环境作用的结果,也与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南亚国家间权力结构以及印度抵制外部势力渗透等有关。最后提出对中国经略南亚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东南亚地缘政治变化中的大国战略调整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在冷战时期展开地缘战略博弈的两大阵营势力的淡化与退出,缓和了东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二是东南亚国家实现了“大东盟”的内部联合,并强化了自身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而世界大国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对航道安全的关注,也凸显了东南亚的地缘战略地位;三是中国的崛起效应。这些变化引起了新一轮的大国战略考量,并在美国的推力下,其它几个大国借着新时期南海问题、缅甸民主化等地缘环境的变化,调整了对东南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实现了平衡和遏制中国的深层次战略目标,从而也加剧了东南亚地区大国互动关系的复杂化和大国战略博弈的炽热化。  相似文献   

16.
印巴战略平衡是南亚地区格局形成的基础,是影响中国海上丝路地缘安全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经济和军事尤其是核力量方面持续不平衡增长以及美国南亚战略发生转向,持续多年的南亚地区均势走向瓦解,以中美印大三角为核心的弹性均势体系正逐步取代过去中印巴和美印巴并行的双三角体系。一个缺少制衡且向西方倾斜的印度,可能会给中国印度洋海上油路安全以及西南边疆稳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巴基斯坦的战略处境更加困难,其作为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桥梁、屏蔽极端势力向新疆渗透的能力会有所削弱。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南亚地区再平衡建设,在利用经济合作增进地区互信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并在南亚次大陆周边寻找更多战略立足点,谨防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两个方向被美日印联合压制,力求把海上丝路沿线地缘安全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缘环境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关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多以地缘环境内涵、地缘环境解析、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环境研究方法的单项研究为主,而缺乏对地缘环境要素的系统研究,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更未搭建完整的地缘环境分析框架。论文认为地缘环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理要素通过地缘环境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缘体、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组成地缘环境系统,地缘距离和地缘流量是地缘环境的核心变量。为此,未来的地缘环境研究需更加关注地缘结构影响下的地缘关系,加强多维度、多尺度、长周期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和地缘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拓展地缘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化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缘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印巴战略平衡是南亚地区格局形成的基础,是影响中国海上丝路地缘安全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经济和军事尤其是核力量方面持续不平衡增长以及美国南亚战略发生转向,持续多年的南亚地区均势走向瓦解,以中美印大三角为核心的弹性均势体系正逐步取代过去中印巴和美印巴并行的双三角体系。一个缺少制衡且向西方倾斜的印度,可能会给中国印度洋海上油路安全以及西南边疆稳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巴基斯坦的战略处境更加困难,其作为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桥梁、屏蔽极端势力向新疆渗透的能力会有所削弱。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南亚地区再平衡建设,在利用经济合作增进地区互信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并在南亚次大陆周边寻找更多战略立足点,谨防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两个方向被美日印联合压制,力求把海上丝路沿线地缘安全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鄂豫皖三省相互交界地区投资硬环境和发展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借鉴鄂皖两省沿边发展政策,并充分利用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提出了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对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研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地区,地缘环境十分复杂,地缘政治事件频发。通过事件分析刻画东南亚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的等级,并分析其时空特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1)东南亚地缘政治风险总体稳定可控,但内部时空差异较大。菲律宾和缅甸的地缘风险水平相对较高,老挝、新加坡、东帝汶和越南较低,其他国家则处于波动状态。(2)印尼、柬、泰、马等四国地缘政治风险受内部事件影响高于其他五国,国家内部问题亟待解决;文莱、老挝、东帝汶、越南和新加坡等五国地缘政治风险受外部事件影响较高,内部环境相对较为稳定。(3)东南亚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受外部事件影响远高于内部事件影响,其中外部事件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域内国家占比较低,主要来自泰国和马来西亚。研究结果为掌握东南亚地缘政治风险情况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