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山区引水渠道可以沿着山坡按照规定坡度,应用红外测距仪直接测定渠道的堤顶位置。施工时,按此开挖一条等于渠道标准断面宽度的道路;然后按照断面尺寸逐步挖成规定深度的渠道。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宜于山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航空摄影方式制作山区正射影像时,山坡区域容易在正射影像上形成拉丝现象。根据拉丝区域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种自动检测和修补拉丝区域的算法,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山区正射影像制作的真实性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地测量学在全球变化中可以在下述三个方面作出贡献。一是精确测定地壳运动、为大地构造、地幔对流及其动力学机制、为预报和预防地震、地质灾害提供基础信息。二是测定海平面变化,为研究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为预报和预防沿海地区海浸灾害提供基础信息。三是测定极区冰冠、格陵兰冰盖、山区冰川的体积消胀,为研究全球性水循环和全球变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的坝坡放线方法,是用经纬仪沿坝坡斜平面扫描,扫描面与山坡及河床的交线,即是需要测设的坝坡线。本法与过去沿用的方法比较,仪器设站少,现场不需试算试放,其精  相似文献   

5.
在全能法测图中,相对定向元素误差引起的模型高程变形是由四个部分组成:dB_z引起X方向倾斜;dκ引起Y方向倾斜;d(?)引起X方向的抛物弯曲;dω引起鞍形扭曲。通过绝对定向后,抛物和鞍扭变形仍然存在。这种变形规律是在航高H为常数的基础上作出的。在山区全能法大比例尺测图时,经常发现立体模型的主点连线(方位线)地段产生同向的高程误差。这种情况是上述变形规律所解释不了的。山区全能法大比例尺测图中,航高H不能作为常数考虑,每个象点的航高因地形起伏而不等,山顶与山谷的航高差h与平均航高H的比值是不能略去的较大数值。下面将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和分析相对定向元素误差引起的模型变形规律,并推荐其解决办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若祥 《今日国土》2014,(11):40-43
山地地区推进城镇化,既要符合城镇化的自身规律,还要符合山地的自然规律,在推进山地城镇化的同时,更好统筹山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按照内聚外迁、集约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思路来推进山地城镇化,在促进山区居民向山区内重点城市内聚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地落户发展,实现外迁式的异地城镇化。在空间形态上,山地城镇化要沿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点状式组团式的空间布局形态,形成都市区带动、节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入研究地表曲面函数的流水矢量模型后,根据山脊线具有分水性和山谷线具有合水性的物理特性,利用有关数学原理,推导出山脊点和山谷点是该点流水矢量正交地形断面上局部区域流水矢量模的极小值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点流水矢量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特征点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山脊点和山谷点的判别标准合二为一,使算法设计更加简单,程序执行效率得到提高。试验表明,该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候选点具有较好的抗噪力,且不受山脊线和山谷线走向的影响,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上的点与实际地形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方学东 《测绘科学》2014,(3):149-152
修建在山谷、山腰和山顶的机场为复杂地形的特殊机场,于这类机场的飞行要求具有特殊机长资格。本文研究利用机场区域地形图等高线作为数据源,在GIS平台中进行矢量化后,进一步转换为DEM数据,叠加配准后的真彩色遥感图像,构建出山区机场真彩色三维场景;利用GIS二次开发控件开发出山区机场三维模拟飞行软件后,导入机场真彩色三维场景和飞行程序航路点数据文件,实现了飞行程序的飞行仿真。  相似文献   

11.
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及其在雷达图像地形影响纠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国清 《遥感学报》2002,6(6):406-411
在从雷达估测森林生物量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形对雷达信号的影响。地形使得雷达波的入射角度改变,使每个雷达图像像元所包含的地表面积改变,由于地面的起伏,植被本身的结构也不同,纠正这种由地形而不是植被类型引起的雷达图像的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除了需要高质量的地形数据外,还必须理解植被雷达信号随地形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可用来模拟森林及其它植被处于山坡上的雷达后向散射模型。结合DEM数据,模拟的结果可用来进行雷达图像的地形影响纠正,如果多极化或多波段图像存在,通过雷达模型可用从一种极化推导出的地形信息来纠正其它极化的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12.
韩丁  盛夏  尹珊建  孙永刚 《遥感学报》2017,21(1):149-158
为定量分析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参数的准确性,利用10年以上的TIMED和ENVISAT卫星探测数据,以及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地转风公式计算出的密度和风场结果,统计得到大气温度、密度、纬向风、经向风和合成风的分布,并与中国参考大气开展对比验证,分析中国区域内临近空间大气参数误差随高度、纬度和经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对于临近空间卫星数据应用、环境特性分析和气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温度偏差在55 km高度以上的春季和秋季沿纬向逐渐减小,密度偏差随高度降低逐渐增大,沿经向在30 km高度以下存在偏差较大的经度带。纬向风偏差在夏季随高度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沿纬向在40—70 km高度逐渐减小;经向风偏差在40 km高度以下沿纬向均匀分布,且季节性差异较小;合成风偏差随高度的震荡特征明显,沿纬向在秋季的40—60 km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沿经向在春季的30—45 km高度呈不断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空气成分随着时间有微小的变化,这必然影响气折射率,同时标准空气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折射率的计算也有变化,本文讲座了空气折射率的计算,并给出了EDM测距气象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于GPS流动观测确定垂向变化速率受年周期运动影响较大,但因观测数据较少,不能有效消除周期性运动的影响,使得GPS流动观测得到的垂向速率精度较低。提出利用同一区域GPS连续观测修正流动观测垂向速率的方法,首先依据GPS连续站垂向时间序列计算得到连续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然后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各流动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进而对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运动修正,最后依据修正后的流动站垂向时间序列求取垂向线性速率。分别选用云南地区陆态网络GPS连续(2010~2013年)和流动观测数据(2011~2013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年周期运动空间一致性较好的区域,该方法能够有效修正GPS流动观测垂向速率,提高垂向速率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提出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研究了现有的仅从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几何特征或物理特性的单一方面设计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表面流水分析与等高线几何分析相结合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该方法把等高线几何分析的方法与地形表面流水模拟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克服各自所具有弊端。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已知土壤表面温度的前提下,分别利用AVHRR卫星遥感资料和准同步地面观测数据,应用LSF概念模型成功反演了草冠层叶面温度。通过对星、地资料反演的草冠层叶面温度比较发现,二者反演结果相差小于0.2K,说明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应用LSF概念模型反演草场冠层叶面温度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假设其他参数不变,分别对不同叶面发射率和不同土壤表面发射率反演的叶面温度分析发现,组分发射率的估算精度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小,而整层空气柱可降水量的估算精度对卫星资料反演草冠层叶面温度影响大,用探空资料和露点温度估算的整层空气柱可降水量可导致反演的叶面温度相差达1.1K。在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晴天11:00-17:00时,即使太阳总辐射强,叶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土壤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小。以1999年8月6日为例,叶面温度变化仅有1.22K,而同时土壤表面温度变化为9.5K,1.5m高的空气温度变化为6.0K,叶面温度变化幅度比土壤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平缓。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Becker和李召良的分裂窗模型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陆地表面温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地质测绘队现有一百九十八名职工。为满足自治区内工农业建设的需要,常年战斗在云贵高原到桂东平原,桂北山区到北部湾畔的丛山峻岭之中,工作流动分散。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广大职工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深山测绘认真学,分散作业坚持批。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新宾地处长白山山脉边缘,地貌类型属于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498米。全县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绘》2005,(5):172-172
珠峰历次攀登路线共有15条:(1)东南山脊路线: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箦。1953年5月29日,才由英国队沿此线首登成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关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对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该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地形高程断面极值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候选点时,能够克服高程断面极值法的诸多弊端,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候选点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