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大国,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它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朝所在地,它有非常丰富的景观,正如紫禁城一样风格独特。这个城市拥有很庞大的建筑结构,而很多的建筑都是四散在城市当中。目前,投  相似文献   

2.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考虑一下我们城市的发展,我们在建立自己生活空间的同时,使得城市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增加,结构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城市的建筑和景观不像过去那么密集,那么,为什么城市有了这样一个结构?因为人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且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城市当中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一来,城市不再以密集的方式发展,而是出现了这种零散化、片段化的趋势。中国城市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城市的边缘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景观和农村也在不断地融合,看起来,它既不是城市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号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5.
充分考虑用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周边环境件因素,以及住区建筑与周边建筑及城市空间相协调,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与发展。创造一个从城市公共空间—〉住区公共空间—〉内庭院半私密空间—〉住户私密空间的设计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应经历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双向过程,表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使个体建筑的理想形式和实际的都市纹理达到互动与契合,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建筑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把握大的构思,使它成为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与街道、广场、地标和周围建筑发生关联,进行新的组景或对景,使其加入到城市的大构架中,建立良好的外部的空间秩序,为后人提供激动人心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低碳经济的核心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适合国内一般城市的低碳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依托低碳化城市景观规划研究、低碳景观施工方式研究、碳汇系统研究和碳排放量化体系研究几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分析,归纳出了城市景观设计在低碳形势下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公共环境这一对象关联层面切入,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现象,对景观设计与城市意向的建构关系问题,从城市公共环境与意向的系统性、城市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城市景观设计的公共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指出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必须面对来自城市各方面的矛盾做出应有的反应,以充满智慧的手段理性而优雅地去消解城市的症结,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设计,不断建构易于识别、易于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系统,以形成清晰生动、唤起意识的城市意向,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国人在城市中“迷失”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08,29(2):346-346
2007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部党组成员姚兵在天津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城市规划、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这三个方面对城市节约能源和资源有重大影响。城市规划直接影响到城市用地。在城市资源中,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中国未来20到25年中,每年的城镇化增长率将在1%以上,意味着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新迁入城市,将要有大量的土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建设理论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景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01,(12):37-38
通过对黄石市广播电视教育中心方案设计过程的总结,提出了广播电视中心的设计既是建筑单体的设计,同时也是城市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建筑师应着眼于全局,在展开单体设计之前,应对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关注,在受到总全规划约束和限定的前提下,应能够将建筑单体恰如其分地 嵌入到城市总体环境当中去。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规划的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栖居地,其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直接影响到世界人口的生存质量。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生态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材料,整理并总结了城市景观格局的特征、研究方法和演变机制。在文献综述和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城市景观格局动态的“类库兹涅茨曲线”现象,即在从城市化初期到城市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周期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快速增加—增速减缓—平稳下降”的过程,并探讨了这一规律的适用性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景观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充分结合生态学原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岩土力学》2007,28(5):1020-1020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发展战略室副主任: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城市容量的扩张需求与土地等稀缺资源的供给不足。解决这个矛盾除了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提高建筑容量,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以外,还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扩大城市容量,有效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今城市中河道利用的现状和不合理的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在发挥城市河道防洪作用的同时,应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规划相结合,提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并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景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黄炳仁 《岩土力学》2004,25(2):279-282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正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空间、地面和地下三维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建筑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地下和地面建筑之间的地基处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一种复合土拱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该技术在今后城建领域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师的任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城市设计出最好的建筑物和居住环境。一座有创意的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社区就是一张城市的名片,就像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华盛顿的白宫和国会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伦敦的大笨钟一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第二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和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主持会议。王树平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这个平台,为地下空间领域的管理、设计、科研单位找到了一个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推动了技术交流,促进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的建设几乎同时进行。也正因为如此,两者的衔接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建筑设计水平。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问的衔接。此次《意见》的出台,恰恰呼应了这一话题,对加强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更好地衔接,促进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勘察设计》2006,(12):14-15
本刊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建设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与自然保护司,以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台湾造园景观学会、香港园境师学会、上海市景观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四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6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于10月27日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大会开幕式上,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景观中国网站(www.Landscape.cn)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