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及1:2万化探普查资料,通过对母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点,阐述了东海—新沂地区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及土壤环境质量,并对1:20万区域化探圈出的异常地段中元素的改良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地球化学探矿资料作为基础性的资料,除了为找矿服务以外,更能象基础地质图一样,服务于农业、工业、环境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1:20万)化探资料整理中,对区调队二十余年来积累的几十万个铜、铅、镍、钻、钼、锌元素光谱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编制了吉林省东部区1:50万铜、铅、镍元素地球化学图和综合异常图。同时为我省提供了土壤Cu、Pb、Ni、Co、Mo、Zn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反映元素区域离散程度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其区域分布特点和富集规律、划分地球化学成矿省、圈定地球化学成矿区等提供了有用的地球化学信息。本文是整理区域化探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疆库马苏地区Pb、Zn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马苏Pb、Zn等多元素异常集中区是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的重要的"元素含量高、分布范围大、元素组合全"异常集中区之一,具Pb、Zn、Ag、Cu、Sb等多元素的复杂组合.采用1:5万化探和1:2.5万土壤化探加密测量,Pb、Zn、Ag、Cu元素组合明显.异常进一步分解,主成矿元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局部异常面积缩小.异常分布与石炭系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有关,地表发现了与石英细脉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化,分析认为属典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异常.结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研究全国部分铅锌矿综合信息找矿特征,指出了本区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表微量元素含量对环境及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_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九寨沟、黄龙等著名旅游地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的开发,研究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和都江堰等四川省著名旅游胜地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农业必需元素、生态环境和地热的元素异常发育特征,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景区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东部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化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中东部针对半干旱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方法研究.在典型已知矿区进行了流长、层位和粒级方法试验,以及不同采样密度、采样粒级的面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深度为20~ 80 cm时可以有效地发现异常,但为了提高采样效率,避免风成沙干扰,建议采样深度在钙积层上方40 ~ 80 cm为宜;流长从500~3 500 m都可以有效发现区域异常,因此流长对1∶20万或1∶25万区域化探调查影响不大;-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中,贫SiO2而富集各种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受风成沙稀释影响较小,是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根据试验结果,对该景观区进行2 000 km2的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均能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多处异常,证明了所选采样介质的有效性;与1∶20万区域化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此研究圈定的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范围大,显著避免了风成沙对元素含量稀释的影响.因此,-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可作为该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8.
1:20万区域化探不仅在地质找矿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有益的依据,在第四系覆盖较厚的地区根据40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对比法进行地球化学分层,并且以典型元素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为基础,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进行区域大断裂推断.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凉城县草几坝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浩 《地质与勘探》2011,47(3):473-482
数学地质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图件综合显示多元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核心信息,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凉城草几坝一带1:2.5万土壤化探测量显示出本地区矿化异常是一个以Au为主,伴随有As、Cu、Ag等元素的多元素组合异常.本文应用数学地质分析方法对凉城草几坝一带的南伙房1:2.5万土壤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异常主要是由一系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所形成的矿化异常.南伙房和坝底地区的土壤化探数据聚类分析表明,8种微量元素可以分为4类,Cu、Ag、Au、As为一类,Pb、Zn为一类,Bi和Sb各为一类.第一类是反映石英脉或蚀变岩型矿化的指示元素组合,第二类反映了中低温的矿化元素组合.南伙房土壤化探元素主因子F1可能代表了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化.对南伙房440个样品分别计算F1因子得分,得分大于1的有33个,F1因子得分异常等值线图与南伙房工作区Au、As、Cu异常等值线图异常分布情况大致相吻合,因此,Au、As的异常区域及F1因子得分>1的样品所在的区域重叠处应该是以Au为主的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罗素菲 《物探与化探》1979,3(5):17-25,54
1958年—1977年湖南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全省21万平方公里面积上共采55万土壤化探样品。对这些样品逐年作了水平电极撒料法光谱半定量分析,并依次用拐点法圈出异常图。由于拐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化探效果。为尽快挖掘这些老资料的潜力,给矿产普查区划及成矿预测提供基础资料,自1977年开始组织力量利用上述老资料重新整理编制了1:20万和1:50万Cu、Pb元素地球化学草图。至1979年5月已完成全省上述图件的底图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在嵩县地区农业环境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自然气候、土壤特征、母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理化性状、营养元素全量、营养元素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嵩县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和营养元素丰缺及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浙江杭嘉湖平原区土壤中营养元素丰缺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杭嘉湖平原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结果,对本区土壤中农作物营养元素含量及有效量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营养元素除Mo、S含量表现缺乏外,其它元素为足量和丰富水平。不同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区域分布规律上,营养元素的含量及有效量随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人类耕作等因素的不同而显示其差异特征。评价研究结果为本区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区划、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土壤改良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及1∶1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该区化探工作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异常元素增多,异常强度增强,异常浓集中心更加明显,显示出主成矿元素异常和相关伴生元素的继承性和多样性。异常元素组合显示,矿区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圈定的异常中,金、汞、砷、锑、银等中、低温元素异常发育,成为大桥金矿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和直接找矿指标。原生晕特征标明,金及伴生元素异常展布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而异常强度在顶、底板明显减弱,说明赋矿层位和岩性对矿体的分布控制作用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该矿床不同介质系列化探异常特征,为西秦岭区化探找金工作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土壤地球化学分类及基准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才浩 《第四纪研究》2005,25(3):347-354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探讨了福建沿海土壤地球化学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分类命名方案和诊断标准,将研究区土壤按SiO2含量划分为铁铝土、硅铝土、铝硅土、硅土4个大类,其中硅铝土又分为一般硅铝土、铁质硅铝土、钾质硅铝土、硫铁质硅铝土4个亚类,铝硅土分为一般铝硅土和钾质铝硅土2个亚类;提出了在各种统计量中,中值比较客观地反映元素含量背景,适合作为基准值;给出了研究区各类土壤的分布图和52种元素及pH的基准值,分析了其成因和农业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蒋建强 《物探与化探》2004,28(4):330-332
在桐柏-信阳一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获得40多种元素的地球化学成果资料,较全面深入地总结了区内这些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对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及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长春经济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台地平原两个地貌区.自然景观环境要素由东向西呈有规律的渐变,土壤亦由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过渡.通过对大量的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环境要素控制区域土壤地球化学作用及土壤元素分布,地质构造单元制约成土母质元素分布;元素分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母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景观环境中元素分布亦有一定的差异;而且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元素的分布以及土壤性状土壤肥力影响巨大,对此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1992,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2019,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