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秀萍  王曰风 《山西地震》2004,(2):29-30,40
利用河北怀来4井1990年至2002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对怀来4井汞量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较好,1990年以来,其异常对于测点监测范围的有感地震及中小地震和距离测点较远的范围内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有很高的对应率。  相似文献   

2.
怀4井汞量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首先介绍了怀来4井地质构造情况,然后根据怀来4井1989-1998年水汞观测资料,分析了4次中强地震前汞量异常与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怀来4井汞量异常与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怀来4井数字气汞观测条件及观测装置,该仪器投入观测已近6年,与模拟水汞观测相比,具有采样丰富、数字传输、保存和资料处理快捷、人为观测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汞的信息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该井数字气汞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数字气汞在短临预报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旬变化率新方法分析了河北怀来4井水汞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河北张北M6.2地震前怀来。井出现了明显的水汞短期异常变化。用旬变化率新方法对怀来4井水汞短期异常的特征作了分析。认为,水汞的短期异常显示是有普遍性的,在判定异常时必须采用合适的数学分析方法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热田区的构造特征和怀来4井井孔成孔条件,研究了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分析该井的映震灵敏性,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该井处于热田区活动断裂上;②含水层母岩为糜棱岩化片麻岩及泥质物塑状体,怀来4井水汞映震异常与其所处独特的地质构造、成孔条件及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因而有较好的映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怀来地震台体应变所处地质构造情况,根据怀来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北部近年来中强地震及本区4.4级地震与体应变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怀来体应变异常与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基本是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7.
怀来4号井测汞数字化改造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来4号井的汞观测由原来的人工模拟日观测改为与自动连续整时观测并行,大大增加了资料的信息量,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该井数字化测汞资料,探讨了数据变化特征及与地震活动可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怀来地震台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 1991~2006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与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2与地温呈正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傅立叶去年周期方法消除观测中的干扰,提取震前异常信息,在2002年8月3日怀来4.4、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均提取到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再结合2002年以前的震例,分析与探讨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  相似文献   

9.
引言 2001年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系统工程在河北省全面实施。怀来4号井流体观测台是河北省地下流体学科的重点观测台站。经过室内外观测环境改造之后,陆续安装了SD-3A自动测氡仪、DFG-B智能测氡仪、LN-3型数字水位仪以及气象辅助观测仪器。这些新仪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了资料的观测精度和自动控制功能,原有的人工读数模式改为数字化自动采集模式,增强了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控范围。于2001年9月1日正式产出数据,实现了观测仪器智能化、资料产出数字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 1 怀来4号井概况 怀来4号井位于怀来县城东南13 km后…  相似文献   

10.
怀4井气汞观测井口装置设计及其气汞固体潮汐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南怀4井气汞观测的井H装置进行了介绍,并利用2004年10月怀4井的气汞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提取了气汞潮的半日波和日波。将其分别与重力理论固体潮的半日波和日波比较,认为它们形态一致,相位吻合。怀4井井口装置的设计可为今后水文地质井的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软硬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阐述了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设计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了该中心的软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分布对平扭耦联隔震体系隔震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一个三层两跨钢框架,通过调整上部结构负重块位置及下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分布位置,进行不同偏心工况下平扭耦联隔震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偏心工况、不同阻尼分布情况下结构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试验和分析表明:隔震层阻尼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心位置接近,或者增大隔震层的阻尼半径,可显著地降低上部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区域地震信息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地震信息系统方案,并具体描述了其总体网络结构及市级信息中心和区域信息中心的功能规划。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黑龙江省地震监测中心工作任务和技术系统密集的特点,用Java开发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区域台网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仪器自动化监控与故障分析、台网智能化运行与管理、综合信息智能化发布等功能,以自动化技术替代部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中控系统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可视化智能中控系统的功能需求、逻辑结构和应用框架结构,分析了可视化智能中控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中控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经过第二期技术改造后的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数据处理中心(DMC)的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个功能完善且实用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有利于在大震应急时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握震情和灾情,便于有效地抗震救灾,最低限度地减少损失。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的技术思路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测震台网为例,介绍灾备处理中心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框架、子系统建设关键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运行效果给予评价。江苏省测震台网采用SDH/MSTP有线专线和4G无线网络同步实时传输方式建立备份信道,原主信道数据由数采以太网口采集,备份信道数据由数采串口采集,从而实现测震数据的实时备份。现已建成溧阳地震台灾备处理中心,部署实时波形汇集交换、数据存储备份、自动速报、人工速报和信息发布、运行监控5个子系统,确保地震监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重点监视区地震与次声联合台阵探测对比试验》支持下,在云南腾冲火山区建设了一个由4个子台组成的三角形地震/次声台阵,首次将宽频带地震计及次声传感器联合部署在强地震活跃区及火山区。本文详细介绍了腾冲火山区地震/次声台阵的建设及其观测系统组成,特别是与次声观测有关的次声降噪滤波系统,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文  李慧玲 《山西地震》2001,(4):11-12,15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网络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共享的方式,指出用港震系统和泰德系统实现的资源共享方式可满足《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行之有效,优点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