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展示活动星系核研究和引力研究中的一些难点,揭示了某些天体的光变存在分形结构的可能性。我们提出了活动星系核的中心黑洞具有某种随机微活动性的假设,该假设可解释活动星系核的一些观测现象。我们发现Weierstras函数的分形图形可以用来很好地拟合OJ287的短时标光变。一个用Weierstras函数构造的分形曲线与OJ287的历史光变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73。我们计算了OJ287光变曲线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结果表明,这些维数均大于1。我们研究了两个活动星系核(OJ287和3C345)的历史光变,发现在星等和这两个物体滞留在这个星等之下的时间长度的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源于光变的分形结构。我们提出,空时点及附于该点的一个标架与Minkowski空间上的一个3阶反对称张量场对应。场中的张量取自于一个固定的张量集合。我们得到了Riemann正则坐标下引力场的一个级数表示式。我们还计算了Ricci张量的线性近似和一级非线性近似。这有利于强引力场下的局部非线性结构分析。期望对于引力的进一步研究,通过非线性科学这门新方法的桥粱,沟通极端天文现象与基本引力相互作用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93-1995年BLLac、OJ287和PKS0735+178三颗BLLac天体光变的监测结果,并结合文献上他人发表的资料,发现一些BLLac天体处于高态时活动性较强,短时标光变频繁发生,而处于低态时活动性较弱,短时标光变很少发生.文中提出活动星系核的相对论性喷流方向会改变,从而导致长期光变;高态是喷流方向与观测者视线夹角较小的表现,而低态则是夹角较大的表现。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BLLac天体短时标光变行为在高态和低态下的差别,并能很好地解释Takalo等人监测OJ287时发现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93-1995年BL Lac、OJ287和PKS0735+178三颗BL Lac天体光变的监测结果,并结合文献上他人发表的资料,发现一些BL Lac天体处于高态时活动性较强,短时标光变频繁发生,而处于低态时活动性较弱,短时标光变很少发生。文中提出活动星系核的相对论性喷流方向会改变,从而导致长期光变;高态是喷流方向与观测者视线夹角较小的表现,而低态则是夹角较大的表现。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BL  相似文献   

4.
张雄 《天体物理学报》1998,18(3):260-268
本介绍一种分析寻找BLLac天体光变周期的方法,给出了BLLac天体OJ287,ON231,Mrk421托光变周期。  相似文献   

5.
使用活动星系核射电喷流的VLBA监测实验(Monitoring Of Jet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with VLBA Experiments,MOJAVE)的15.3 GHz超长基线阵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VLBA)观测数据,利用功率谱密度函数方法对59个耀变体的光变曲线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这59个耀变体的光变曲线显示了从2.6年到11.1年的可能的光变周期。分析了59个光变周期与其红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没有相关性,进一步搜集了14.5 GHz波段上的110个活动星系核的周期并分析了它们的周期与红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活动星系核有两种主要的光变:不规则的闪耀和比较有规律的周期性光变,不规则光变的典型的时间尺度是10~4—10~5秒,周期性光变的典型的时间尺度是10~6—10~8秒。这篇综述主要讨论基于活动星系核黑洞吸积模型上的一些光变模型。这些讨论表明,活动星系核的短时标光变特征对厚吸积盘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时标较长的周期性光变,尽管现在已有不少模型(“亮斑”、薄盘的不稳定性、双稳定性、自引力吸积盘的脉动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模型都不够完善;当然也有些模型是很有希望的(如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光变是活动星系统的共同特征,光变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人类探索活动星系核物理的有力手段,综述了类星体样本光变的研究现状,对样本的光变比例,光变类星体的平均光变幅,光变时间尺度,光变幅与类星体物理参量的相关情况,类星体样本光变和其它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评述,并评述了样本光变的星暴模型,微透镜模型,吸积盘模型三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天文学进展》2001,19(2):231-231
连续谱辐射是研究活动星系核结构主要手段之一,谱型,光变,偏振是表征连续谱性质的最主要内容,活动星系是的最主要特征是几乎覆盖了整个电磁波波段,且有着大幅度和快速时标的光变,主要评述了活动星系核从射电到γ射线的全波段性质,观测对活动星系结构核的物理限制及现存的物理模型和解释,并指出了将来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用Jurkevich方法分析计算BL Lac天体的光变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分析寻找BLLac天体光变周期的方法,给出了BLLac天体OJ287,ON231,Mrk421的长光变周期.分析计算表明:当观测样品的数据点很多、观测时间很长(大约100年左右的光学波段数据)、数据样本不少于6个周期并能从光变曲线的两次大振幅中,看出有若干小振幅的周期时,则能用该方法准确地认证和确定其长周期值.这种方法在寻找周期时,对无规律不等间隔的样品数据有较高的灵敏度,而计算方法简捷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探索活动星系的快速光变,是研究星系中心致密核结构及辐射机制的强有力手段。NGC4051是在X射线波段具有短时标(分—小时)光变的极少数活动星系之一。为进一验证X射线波段短时标光变的观测结果,也为了探索光学波段是否具有短时标光变及它们的相关性,我们于1985年5月13—15日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对NGC4051进行了X射线波段及可见光波段的同时性联测。Martin博士和程福臻在美国利用EXOSAT卫星观测了NGC4051的X射线辐射;谢光中等人在云南天文台利用一米RCC望远镜及积分光度计进行了U波段的观测。结果如下:(1)软X射线的流量降低了13倍,而硬X射线的流量已小到探测不到(至少降低了203倍);(2)U波段在13日晚的观测表明NGC4051有一个时标~1200秒、振幅ΔU 0.11(±0.03)的短时标光变。这种光变共有四个事例,且光变曲线十分完整,由于标准误差σ=0.03,可信度已大于3σ。此外,这一结果还与P.E.Marshall等人在X—射线波段所得到的光变时标~1000秒相吻合,这似乎表明两个波段的光变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综述了Blazars天体的基本观测特征,给出了目前较为完整的BLLac天体总表。对该类天体的相关理论,多波段相关性,光变周期分析,Hubble关系,BLLac天体的偏振度的变化作了一定研究。并介绍了我们用CCD测光和光谱对3C345作准同时性观测的结果,我们讨论了3C345的历史光变曲线和光变周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C345具有(10±0.8)a(年)的光变周期,其中心有一个106M⊙的黑洞。Jurkevich方法是一种Blazars天体的光变周期分析研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央的剧烈能量释放现象,伴随有光度高、尺度小、多光变和发射线强等观测特征。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燃料供给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黑洞的吸积和质量增长过程,而且对于人们了解黑洞与其寄主星系的共同演化过程也十分有意义。首先简要讨论了燃料供给中的四个关键问题。然后着重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光学和近红外积分视场光谱的观测,以及冷气体的观测三个方面介绍了近邻星系核区的观测结果并进行了讨论。上述观测研究表明,星系中的各类非轴对称性结构(如大尺度的棒,核棒套在棒内,核旋臂套在棒内,核区卵形扭曲套在棒内等)能够有效转移气体的角动量并使其向星系中央内流,因而对于活动星系核的燃料供给具有一定的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ift/BAT观测的活动星系核在硬X射线波段光变曲线数据,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法,分析了Ⅰ型塞弗特、Ⅱ型塞弗特、平谱射电类星体、蝎虎天体功率谱的幂律指数的分布特征。发现塞弗特Ⅱ型与Ⅰ型活动星系核的幂律指数分布有显著差异,而Ⅰ型活动星系核各子类之间的幂律指数分布差异性不显著。塞弗特Ⅱ型的硬X射线可能来源于吸积盘内区及热冕,而塞弗特Ⅰ型的硬X射线主要来自有外流的冕。发现来自相对论性喷流或者外流冕的硬X射线在统计上有更大的幂律指数,而来自吸积盘热冕的硬X射线幂律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活动星系核 (Seyfert星系 )统一模型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Seyfert1和 2型星系的差别不仅仅是视线方向上的不同 ,星系的环境、演化、星系核的活动等在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发现Seyfert 2型星系中宽线区存在和星系核的活动密切相关。在一些核活动较低的Seyfert 2型星系中 ,宽线区很可能不存在 ,即可能存在所谓的“真正”的Seyfert 2型星系。  相似文献   

15.
ROSAT卫星的全天巡天观测到了一大批射电星系和各种活动星核,为我们研究这些活动性剧烈的河外天体的辐射机制、多波段辐射相关性以及各类星系核之间的演化联系提供了重要数据。通过将ROSAT全天巡天观测与PMN射电(5GHz)巡天观测进行交叉证认,我们得到了642颗天射电源。对这些对应体随后进行的光学证认构建了一个星系和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其中311个对应体(占52%)被过去的光学观测证实为河外天体(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射电源表1Jy,S4 ,S5 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数据,发现射电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与5GHz 射电辐射强相关。BLLac 天体具有较弱的宽发射线辐射,但具有与其它活动星系核类似的统计行为。结果表明射电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与吸积过程存在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7.
耀变体是一类喷流与视线方向近似平行的活动星系核,高偏振是其区别于其他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典型特征。耀变体的偏振一般认为是由喷流中相对论电子的同步辐射产生的。通过对光学偏振的观测,可以充分约束喷流性质,也给其他波段的光变信息提供补充。主要介绍耀变体光学偏振的研究情况:首先介绍耀变体及其偏振的一些背景;随后介绍耀变体偏振产生的原因、耀变体的去偏振效应、耀变体偏振随波长变化的研究,以及高能耀发与光学偏振相关性研究;最后,对耀变体光学偏振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法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计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对有光变资料的34个类星体及9个活动星系统计了它们的平均光变速率与红移的关系,发现平均光变速率有随红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而活动星系的平均光变速率比类星体要大.从宇宙演化的角度来看,类星体的光变随着宇宙时愈演愈烈,最后与活动星系相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