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同日冕物质抛射(CMEs)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基于对Ⅳ型运动爆发的研究以及CMEs开放场的物理条件,探讨了CMEs形成及抛射的物理条件。由于磁通量突然喷发,能量大量释放,在CME闭合场中的等离子体被加速,导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被大磁环捕获。随着磁环内的热压P和磁压Pm的升高,当β>βT时磁环将炸裂,从而产生CMEs。抛射出的未离化的等离子体团将产生等离子体基波与谐波辐射。随着等离子体的不断离化,高能相对论电子绕开放磁场线作螺旋飞行,这时等离体辐射降到次要地位,回旋同步加速辐射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射电Ⅳ型运动爆发。如果离化的早,则在微波波段也能看到Ⅳ型运动爆发。这就是微波Ⅳ型爆发,也是微波Ⅳ型爆发罕见的原因。射电运动Ⅳ型爆发源就是日冕抛射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耀斑或/和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二十年来的地面和空间太阳有关观测资料,得出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为耀斑和/ 或日冕物质抛射(CME) 而不仅仅是耀斑,这将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太阳射电爆发和共生高能现象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大尺度的太阳高能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发现令人瞩目,其强烈的行星际和地球物理效应更引起了天文、空间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共同关注。在本文中介绍了自CME发现以来的22年中观测和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它给太阳物理学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了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展望了CME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232MHz太阳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232MHz观测太阳,具有3.8’的空间分辨率,20ms的时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及很好的抗干扰能力。1999年共观测到12次大爆发,其中8次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可以利用米波射电爆发预报CME事件。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次产生CME的活动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5月8210活动区在日面上接连出现6次大的爆发活动,搜集了这个活动区在整个日面上软X射线曲线,射电Ⅱ、Ⅳ型爆发,射电日像仪和远紫外观测等资料,它的能量积累过程快,3次软X射线爆发曲线的时间轮廓有一定的相似性。发生日冕物质抛射(CME)时,它的磁环只是局部开放,很快又收拢成一个闭合磁环,在一些非热电子的轰击下,再度被加热,又产生了强列的X射线爆发和射电Ⅱ、Ⅳ型爆发,磁环的薄弱处犹如一个活火山口,CME容易从此处再次喷发,找到非热过程与热过程衔接的拐点,在SXR时间轮廓曲线上它表现为斜率突变点,往往有Ⅲ型爆发作为对应的标志,日冕不同层次上先后出现的Ⅱ型爆发可作为CME出现的有力证据,并可作为判断CME运动速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 232 MHz观测太阳,具有 3·8’的空间分辨率、 20 ms 的时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及很好的抗干扰能力.1999年共观测到12次大爆发,其中8次与日冕物质抛射相关.可以利用米波射电爆发预报CME事件.  相似文献   

7.
本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Ⅳμ型爆发的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微汉Ⅳμ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辐射,叠加在Ⅳ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理  相似文献   

8.
为解释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机制提出一个理论模型.从耀斑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被扩展上升的太阳磁流管俘获.在磁流管顶部,这些高能电子的速度分布形成为类束流速度分布,激发柬流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直接放大O模电磁波.不稳定性增长率敏锐地依赖了日冕等离子体参数fpe/fce和射束温度Tb,这能定性解释在太阳运动Ⅳ型射电爆发中观测到的高亮温度和高偏振度,以及宽频谱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北京天文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Ⅲ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 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 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阶段.最后讨论该磁环可能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IVμ型爆发的观测待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波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spike)辐射,叠加在微波IV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孙凯 《天文学进展》1997,15(1):44-52
综述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和持性,简短的前言之后,给出CME的发现经过及统计特性,着重介绍CME与其他种类太阳活动的相关。然后介绍CME的一般特性,包括可能与CME相关的一些物理过程的观测特性。初步结论是:CME是一种演变中的磁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80、1984和1989年SMM卫星观测到的140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在时空分布上与“冕洞边缘结构”、耀斑爆发和爆发日珥等事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ME事件与日冕边缘结构的关系最密切。此外,CME与赤道冕洞具有同步的长期演化关系。由此认为,冕洞边缘结构对CME的可能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太阳微波M型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天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III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日冕物质抛射与共生射电爆发的地面和空间联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述了近年来太阳和空间物理的一大研究成果;产生日地空间射电爆发和地球物理响应的主因不是太阳耀斑,而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论述了射电爆发在研究CME中的作用;分析了1991-06-15CME事件中射电爆发和质子事件产生的物理过程;介绍了地面/空间对CME和共生射电爆发联测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地面/空间联测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9,40(4):419-427
通过1991年6月6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约1-4劝现象等)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天文台微波(1.0-2.0 GHz和2.6-3.8GHz)射电频谱仪于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了一个稀少事件,它是一个伴生多重周期脉动、Ⅲ型爆发和类I型噪暴的复杂射电Ⅳ型爆发,着重介绍该爆发所具有的多重长周期(约7.3、4.9、3.7、1.2和0.4分钟)脉动成分。这个长周期脉动可能是归因于在封闭环中的驻波模式,由于光球层速度场驱动的MHD的Alfven驻波横穿磁场,导致了对射电辐射的调制。此外,由于这些脉动存在向下的运动,也不排除在一个封闭环或开放场结构中传播的扰动引起振荡的可能性。因为Alfven波的共振与光球层5分钟振荡模式相联系,所以甚长周期的脉动可能来自光球层驱动源的假设,可以说明日冕磁环和光球层之间存在一个互相耦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18.
王德焴 《天文学报》2004,45(2):168-175
为解释太阳运动IV型射电爆发的相干辐射机制提出一个理论模型.从耀斑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被扩展上升的太阳磁流管俘获.在磁流管顶部,这些高能电子的速度分布形成为类束流速度分布,激发束流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并且主要直接放大O模电磁波.不稳定性增长率敏锐地依赖了日冕等离子体参数,fpe/fce和射束温度Tb,这能定性解释在太阳运动IV型射电爆发中观测到的高亮温度和高偏振度,以及宽频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振荡周期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与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呈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