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微地震的线性方程定位求解及其病态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体破裂时会产生微地震现象,微地震的发生与岩体内部的能量释放以及进一步的裂纹演化、破裂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用微地震的时空分布来预测岩体的破裂。微地震定位是预测岩体破裂的基础。研究了微地震定位方程求解过程中不同情况下解的几种情况无穷解、唯一解和最小二乘解。由于定位问题属于反问题,因此,定位方程往往呈现病态,为此,进一步分析了病态方程的正则化处理方法。实际算例证明,用正则化方法求解定位方程具有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非常适合求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峰  唐卫军 《陕西地质》2011,29(1):57-59
提高地震信号的分辨率是地震勘探要解决的一项主要任务,而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提高地震信号分辨率的先决条件。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去除地震资料中的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本文介绍了平稳小波变换结合阈值压制面波干扰的方法,通过实际地震记录的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时移地震的可重复性高低是时移地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需要有效的时移地震数据重复性度量及一致性分析方法。这里首先分析了常用的时移地震数据重复性度量方法,即NRMS和PRED方法。经研究发现,PRED度量方法对地震数据的差异性并不敏感,因此提出了基于第三代相干分析的COHE度量方法,COHE方法比PRED方法对地震数据的差异性更为敏感。NRMS和COHE方法可以度量地震数据的重复性,但不能直接分析不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因此这里引入地震数据处理中的相关参数分析法,提出了基于相关函数的时移地震数据一致性分析方法,求取相关函数的特征参数,可以直观地分析时移地震数据在时间、振幅、相位和频率等方面的一致性,指导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进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4.
浅谈活断层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海峰 《江苏地质》2006,30(2):89-93
介绍了活断层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活断层性质及地震的概念及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地震与活断层的关系,认为地震的产生往往伴随断层位移且可常见于地表。以已有的科研成果为例,总结了近年专家、学者研究活断层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综合应用活断层研究方法及相互论证是预测地震更为有效的技术。阐述了对地震产生的动力机制的认识,并认为活断层往往是地震孕育场所,但不一定所有地震都在活断层的基础上发生。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形成了以2D、3D、VSP方法为主的地震反射系列,提出了地震散射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效果.金属矿地震找矿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展,不再局限于矿体本身,控矿构造、蚀变晕、重要岩性层等大型深部构造单元成为了地震间接找矿的目标体.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尤其是3D、VSP方法,面临着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和解释方法研究,建立金属矿地震技术示范区,为推广和应用金属矿地震方法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景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86-90
地震方法技术在能源和工程地质勘查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技术。由于在金属矿区所涉及到的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有效地识别和利用地震记录上复杂的地震波场,并使地震方法技术较好地应用在金属矿勘查中,结合内蒙古大井多金属矿区的地震试验,开展了复杂条件下的地震模拟和解释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方法在能源勘探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地震方法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多解性和分辨地下目标物的精度优于其他地面物探方法,但因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所研究的地层难以满足油气地震勘探所要求的层状介质,因此常规的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地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金属矿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拟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一种适合金属矿区开展地震勘查的方法技术是十分需要的.文章结合在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区地震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城市活断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地震方法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技术。在活断层探测中,地震方法不但能确定断层的产状,而且还能确定断层的上断点。由于大多数地震资料都是在干扰背景较强的情况下取得的,高分辨率城市活断层中,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是在不降低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前提下,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一般来说,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这里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活断层探测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变换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数学模型的求解到地震数据压缩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数学变换。着重概述了现今地震勘探方法中几种常用数学变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K-L变换及R adon变换等,并介绍了各种方法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于地学研究的小宽线深反射地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反射地震方法分辨率高、准确可靠,是用于地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技术。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深反射地震技术—小宽线反射地震技术,把该技术应用于东秦岭深反射地震调查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中的应变局部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应变局部化现象及其研究进展,然后介绍地质灾害中常见的应变局部化现象,即边坡失效、圆形洞室失效、地震中的局部化现象和流固耦合应变局部化现象。采用材料的分叉分析方法和变形局部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可望对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预测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泉  杨亦春  吕君  滕鹏晓 《地球科学》2014,39(12):1807-1817
通过提出应用于广域次声传感器阵列的最小方差法信号源定位模型, 分析了阵列信号相关系数特征和本地次声波实时大气传播特性, 对阵列阵元数量、阵元组成结构引起的定位误差以及本地次声波的真实大气传播射线进行仿真, 并利用中国境内布置的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监测到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雅安)地震的瑞利波激发的本地次声波, 验证了上述模型和仿真, 结合中国地震台网的国内的地震监测台站数据, 从信号走时、信号互相关系数、小波时频图、质点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并使用广域最小方差法搜索的算法对次声波和地震波进行定位, 结果显示: 各次声站点接收到由地震瑞利波引起次声站附近地表震动产生并垂直地表向上传播的次声波, 在地震瑞利波之后到达, 而且相关系数都达到0.6~0.9, 计算得到次声波源方位角为230°(以北京为原点), 距离震中小于150 km, 而且本地次声波受大气传播影响较小, 能够较容易的被广域次声阵列探测到, 因此地震本地次声波监测能够作为地震监测、研究地面起伏运动与大气波动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与 Cosserat 理论相比,偶应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数值框架的复杂度,已逐渐应用于岩土体应变局部化分析中。然而,一般的偶应力有限元法需要满足 C1连续性,即单元内部和单元交界面上的应变都需要具有连续性。为了避免开发较为复杂的C1型偶应力单元,在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框架下,通过借助罚函数方法对 C1连续性进行松弛来获得偶应力理论的逼近解,建立了基于罚函数的偶应力有限元方法 PCS-FEM。通过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弹性圆孔应力集中问题对 PCS-FEM 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应用于土体应变局部化分析中。通过对Ottawa砂的平面应变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发现 PCS-FEM 方法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剪切带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能够克服经典连续体理论病态的网格敏感性问题,保证应变局部化问题的适定性;通过对承受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土坡应变局部化经典算例进行分析,发现 PCS-FEM 方法同样可以克服土坡应变软化阶段的网格敏感性问题,展现土体的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梯度塑性模型的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分析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引入梯度塑性模型情况下的含液多孔介质双重内尺度律的特征以及相互作用问题。在引入梯度塑性本构模型的情况下,一方面材料应变局部化分析数值结果的正则性得到保证;而另一方面,含液多孔介质会出现双重内尺度律参数的共同作用问题。本文给出了此时内尺度律预测的一个基本方法,并对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情况下实波速存在的条件,给出了对于给定的渗透系数情况下实波速存在的波数区间,并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选择有效的找矿方法实现隐伏矿定位预测是国际地学界的一大难题。通过10多年在云南会泽铅锌矿、昭通毛坪铅锌矿、易门铜矿与陕西铜厂铜金多金属矿等矿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了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了矿田(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主要特点,认为矿床(田)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是受构造控制的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岩石结构稳定性问题是岩土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地震为例,讨论了地质灾害的局部化特征,介绍了经典弹、塑性理论的某些缺陷及梯度塑性理论的几点优越性:(1)控制方程总是适定的;(2)病态网格依赖性消失;(3)局部化带宽度由材料的内部长度完全确定;(4)可对岩石结构的尺寸效应及失稳回跳进行合理解释和预测;(5)对预测宏观及微观问题均比较有效。介绍了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石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研究进展。梯度塑性理论可用于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试件发生剪切破坏时全程应力一应变曲线、尺寸效应、剪切带倾角尺寸效应及失稳回跳等问题。它们对土木工程及岩土工程均十分重要。若将单轴压缩岩样比拟为矿柱,则该失稳判据即为矿柱岩爆准则。梯度塑性理论可用于研究韧性断层带内部应变、应变率分布规律、断层带错动位移及带内孔隙度分布规律,为韧性断层带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此外,该理论还可对直剪试验机——岩样系统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系统失稳可比拟为断层岩爆。发展基于梯度塑性理论尺度律及失稳判据等解析解一方面可加深对岩石变形、破坏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用来检验数值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对甘肃省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笔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发生在四川省江油市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此次成功的地震预测实践为甘肃省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科学依据,为减轻地震灾害和稳定被地震扰乱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从中笔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尚未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砂土的渐进破坏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正银 《岩土力学》2008,29(3):580-585
紧密砂土在排水剪切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应变软化特性,会出现变形局部化并伴随剪切带的产生。对此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如何模拟紧砂的应变软化特性,如何处理有限元数值分析过程中刚度矩阵的非正定导致计算结果发散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应力不连续的问题,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学滨  刘杰  王雷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4,25(7):1127-1130
提出了利用不同尺寸试件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得到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的一种方法,并研究了结构尺寸对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的影响。根据尺寸不同试件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实验结果,并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解析解,在应变软化阶段,确定出了各种试件的剪切带条数。由此求出了不同宽度试样的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剪切带条数与试件宽度之比是决定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特征的关键指标。若该比率为常量,则上述曲线不具有尺寸效应。当宽试件及窄试件在局部化启动后,在试件内部都出现一条剪切带时,随着试件宽度的增加,该曲线越陡,甚至出现回跳。上述方法也可用于分析轴向应力-环向应变曲线的尺寸效应问题。尺寸效应的原因是局部化,但局部化并非总引起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引入“结构动力学数值分析解析递推格式法”求解软土地基地震反应分析问题。就一维地基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问题,将解析递推格式方法与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各种场地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 对软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较大; (2)入射波幅值较强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较大;(3)对于中等硬度土层、入射波幅值较弱时,计算结果相似, 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