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青山地区发育一套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少量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往由于缺少生物化石依据,对其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工作,在该套地层中采到了三叶虫、笔石、头足、腹足和腕足类等多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有相当部门属种是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常见的标准化石主要组成分子,为解决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扎地区塔尔玛桥东-扎扛一带的奥陶系是藏北地区有可靠古生物化石依据的第二个出露区。地层发育好,含化石门类多,数量大,时代依据可靠,界线清楚,是藏北地区目前已知研究奥陶系(纪)的最理想地区。经鉴定,该区鹦鹉螺化石有29种,10未定种,分别隶属3目8科15属,其中3新属9新种。这为该区奥陶纪地层划分、对比及研究古地理格局,探讨藏北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文中仅描述了1新属6新种,老属种描述从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中引进先进的微机技术已势在必行.古生物资料的微机自动处理是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实现古生物化石自动鉴定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的鉴定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我们在中国床板珊瑚形珊瑚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实现床板珊瑚形珊瑚化石微机自动鉴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昆虫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友崇 《甘肃地质》1995,4(1):1-13,T00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环河-华池组昆虫化石,共有9个属种,其中有3个新属5个新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1个属种的模式标本。这些昆虫化石在鄂尔多斯盆地是首次发现与公布的,不但丰富了该盆地的化石门类,也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浙东天台晚中新世嵊县组发现大量菱属果实化石。该化石保存完好,特征丰富。由于其种类多、性状冗杂不明显,菱属植物的鉴定与分类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基于菱属果实化石性状特征多、便于测量记录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值统计方法对菱属果实进行鉴别、归类,寻找鉴定分类中的指导性性状。首先,利用上述方法对现生菱属果实进行数量分析,取得了较好结果。然后,采用同样方法对菱属果实化石进行研究,认为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对化石种进行有效的鉴定分类,可以成功剔除冗余性状。最后,研究得出果体形状、是否有果冠、果冠是否外翻、顶部形态、肩角生长方向、腰角生长方向、腰角长度、瘤状退化腰角数目等特征是菱属果实化石鉴定的关键性状。基于以上性状,嵊县组菱属果实化石可以分为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该书系统描述了内蒙占清水河地区和山西河曲晚古生代植物化石共53属162种,其中2新属25种为本区特有的种型。这些植物化石几乎包括石炭纪和二叠纪维管植物的主要门类,作者通过对该植物群的分析和化石层位的对比,总结了本地区晚古生代植物分布的规律。这项研究成果丰富了华夏植物群的内容,对东亚晚古生代植物群的阶段发育和某些属种分类提供了最新的佐证;丰富了对华夏植物群面貌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植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炭纪腕足类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石炭纪地层在各大山系中皆有广泛分布,岩性、岩相十分复杂,古生物化石均较发育,以海生动物最为繁盛,现已发现十几个门类的化石。腕足动物主要见于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地层中,由于属种繁多,数量极为丰富,化石分布广泛,多保存完美,因此在地层划分对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滇东曲靖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笔者在上杭县庐丰乡庐源洞林地组一黄龙组剖面下部的泥岩层中采获叶肢介、瓣鳃类和植物化石。叶肢介经曹宝森、梁诗经鉴定,计有4个属;瓣鳃类化石个体小,且因铰合构造及生长线模糊不清不易辨认,未定属种,但属海相瓣鳃类;植物由吴岐鉴定。剖面自上而下为:(图1)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11.
徐涵秋  郭雯 《地质论评》1990,36(4):370-375
本文在原古生物化石微机鉴定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数学、压缩特征数据编码系统和增强数据库功能,对原系统的特征数据代码、化石相似程度的判定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三方面作了改进,使其不但能够进行化石鉴定,而且还能进行化石组合分析、化石系统分类以及化石定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山地区的管孔贝属化石重新厘定为假管贝属并对其地理分布、地质时代及分类方面作了简单论述。根据区域地层特征和共生的其他腕足类和其他门类化石,将本区早石炭世地层与新疆东准噶尔的相对比,认为研究区内假管贝化石属于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相似文献   

13.
对贺兰山地区上田组的植物化石开展研究,此次鉴定出12属14种,结合前人资料,上田组植物化石共计20属35种。其中,真蕨纲和种子蕨纲9属19种,占54%;苏铁纲4属6种,占17%;楔叶纲1属4种,占11%;松柏纲3属3种,占9%;银杏纲2属2种,占6%;分类位置不明的种子1属1种,占3%。该地区植物化石组合以中国北方型Danaeopsis-Bernoullia植物群的属种占主导地位,同时混生了中国南方型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群的分子Dictyophyllum,且苏铁类占一定的比例,反映了晚三叠世末期贺兰山为半干旱的亚热带大陆型气候,且正在向湿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槭属叶片和翅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是研究我国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演化及被子植物迁徙路线的有利场所。文中鉴定并描述了采自云南临沧上中新统邦卖组的槭属(Acer)8块叶片和17块翅果化石,共鉴定为4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个相似种,分别为Acer lincangense sp.nov.和Acer cf.jingdongense。槭属化石在云南邦卖组的出现,证明了该植物群具有北温带和古热带的混生特征,反映了当时植物区系类型的多样化构成了云南现代植物多样性的基础。另外,通过对Acer全球大化石记录以及现生种的统计,总结得出槭属的地史演化具有3个发展高峰期:依次为始新世、中新世和全新世,从古至今呈现一种螺旋式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在宁强县胡家坝乡高家山的震旦系上统高家山组下段碎屑岩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并发现宏观藻类化石与其共生。经对296块化石标本的初步鉴定,计有蠕形动物、似水母类化石等三属六种(其中新属两个,新种五个),遗迹化石七属七种,宏观藻类两个属种。早在五十年代,陕西省地质局磷矿队在陕西宁强普查磷矿时,曾在“宽川铺组”发现了“蠕形虫化石”。1964年,张录易将该化石定为 Chabakovia sp.;1967年,陈孟莪配合四川石油管理局某队采集了18个化石体,将其命名为须腕动物门皱节虫属 Cf.Sabellidites  相似文献   

16.
殷继成  李大庆 《地质学报》1993,67(2):146-158
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含有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经对27条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和研究,共鉴定有遗迹属45个,遗迹种87个。其中新属2个,新种7个,已知属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1个,已知种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8个。根据不同遗迹属在界线层中出现的顺序和组合特征,将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遗迹化石由老到新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带,并与国外相当层位的遗迹化石进行了对比,对地质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粲  陈孝红  程龙  阎春波 《地质学报》2016,90(3):409-420
湖北西部远安县鹰子山、洋坪至南漳县巡检、古井一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三段上部厚约30 m的纹层状灰岩中产有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形成了一个以富产湖北鳄类化石为特点,湖北鳄类、鳍龙类、鱼龙类等多门类海生爬行动物共同繁盛的南漳-远安动物群。由于该动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的生物类型和化石属、种的分异度已近接近中三叠世生物复苏之后所形成的以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为特征的罗平-盘县生物群,指示海生爬行动物的首次辐射发生在早三叠世晚期,并由此形成了以食物链顶端的海生爬行动物为主而重建的中生代全新的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 Eofletcheria minima Lin et Chow 分类位置重新修订,把该生物以动物界珊瑚动物门类中转移到植物界红藻门类里,并定名为 pseudoeofletcheria minima(Lin et Chow)Comb.nov.;同时认为生物化石分类的鉴定质量,对古生态的研究程度所做出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古生态学的研究亦有助于重新去思索和确定一些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材料是1962年林英铴与作者在我国湖南南部临武地区(图1)早石炭世地层内收集的。该区丰宁统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其中以珊瑚为最盛。岩性以浅海相碳酸盐为主,夹碎屑岩,总厚1186米。本文共描述了18属2亚属,18种3亚种,其中新属2,新种7。在研究期间蒙导师俞建章教授热忱指导和帮助。在野外和室内鉴定过程中,得到林英铴老师的热心帮助和辅导。腕足类化石由刘发同志鉴定,均于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历来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分类是将生物按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划分并归纳成类.古生物化石的鉴定是以分类工作为基础,它的分类系统和概念与现代生物相同,其中属和种是古今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种的概念在现代生物学上早已明确:种是能够(或可能的)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但由于古生物化石是地史上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