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佳成  朱紫 《天文学进展》2012,30(4):411-437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IAU 1997,IAU 2000和IAU 2006决议,主要的变化包括:从与历元有关的动力学参考系到与历元无关的运动学参考系,从参考系的恒星实现到河外射电源实现,从春分点到无旋转原点,以及岁差-章动模型的改进。由于这些决议在参考系转换等方面引入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教学、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它们进行解读,澄清概念,规范使用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IAU关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并重点介绍IAU 2000和2006的每一条决议:然后详细介绍其应用:包括时间系统,国际天球参考系和岁差-章动模型,并和对应的旧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对这些决议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岁差模型研究的新进展——P03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8,26(2):155-174
简述了岁差P03模型提出的背景情况;指出IAU1976岁差模型的缺陷, IAU 2000A岁差和章动模型中虽有改进但仍不完善;对IAU2006岁差模型(即Capitaine提出的P03模型)作了介绍,并将其与其他岁差模型L77、B03和F03进行了比较;述及GCRS至ITRS的2种表达方法,基于春分点的岁差和章动旋转角方法和运动参考架CIO的X、Y、s的方法;给出了CIP和CIO位置确定的各种方法以及其精度;最后叙述了20世纪IAU采用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IAU天文常数工作组的有关情况,给出了在惯性参考架中"非旋转原点"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天球参考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动序列计算和地球定向参数测定需要一个中间的天球参考极作参照,1984年,采用IAU1980章动理论,选取天球历书极作为参考极,利用改善岁差章动模型和由天文测地新技术确定地球定向参数实现的天球历书极,其精度可达0.1mas,随着理论和观测精度的提高,在微角秒量级下,章动和极移模型中周日和半周日成分分应被考虑,地球定向参数的高频成分已被测定,因此天球历书极的原先定义不再适用,需要更改,叙述了不同天球参考极的概念,天球历书极的定义,评述了天球历书极目前实现及其缺陷,介绍了新的天球参考极-天球中间极的定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1900年以来LAU采用天文常数系统的简况,以及一些天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描述了以前每次改变天文常数系统的主要因为.介绍了1991年以来IAU在天文常数方面的工作:包括IAU天文常数工作组和天文常数最佳估计值的情况.叙述了IAU 2009年天文常数系统替代IAU 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因为:随着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获得新的天文常数测定值;1991年以来在相对论框架下BCRS和GCRS的使用;P03岁差模型和MHB2000章动模型的采用.比较了IAU2009和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差异.最后介绍中国在天文常数方面工作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Lieske算表所计及的精度范围内,有必要考虑含Q_0因子的月球长期项,据此给出了修正的动力学方程并重新推算了岁差量的全部系数表达式和基于新天文常数系统相对于历元J 2000.0的岁差量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VLBI资料的ERP高频变化求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测与测地VLBI资料分析软件CALC/SOLVE中,对地球自转参数(ERP)高频变化的解算采用了附加约束的连续分段线性拟合方法,即要求在两个历元节点之间ERP变化率小于某事先约定值,并要求ERP在历元节点上连续.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当资料点密度较低时,引入约束条件和要求连续均有助于提高解的稳定性,但也人为降低了解的客观性,使各历元节点ERP解算结果之间相关.为此,基于CALC/SOLVE的用户偏导功能,实现了ERP高频变化的直接求解模块,不附加约束,也不要求连续.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对ERP高频变化的直接求解模式更为可取.对于长时段VLBI资料的ERP高频变化求解,需要考虑岁差和章动模型偏差(天极偏移)的影响,编写相应的求解模块,并成功实现了1979至2003年长时段ERP高频变化求解.比较表明,在考虑了岁差章动模型偏差的影响时能够显著提高解的精度.为此,在基于VLBI资料解算ERP高频变化时,建议采用直接求解模式,并考虑岁差章动模型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24届IAU大会决议和天体测量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明了IAU决议对天文学发展的作用,并扼要地介绍了第24届IAU大会通过的三项决议,简要评述了2000-2003年基本天体测量的前沿课题,并对我国基本天体测量未来的优先发展领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由地核章动的时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岭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8,39(3):308-312
对VLBI观测确定的IAU1980章动模型的天极偏移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由地核章动在1990年以前的幅值比其后为强,其时变强度比周年受迫章动的为大.另外,小波变换的时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在天极偏移序列中存在一幅值约0.1毫角秒的准两年周期信号.仅从目前的数据分析结果尚不足以确定此信号与顺向自由地核章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观测检,验和深入的内核动力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环火卫星运动的坐标系附加摄动及相应坐标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处理地球卫星相关问题类似,在研究和处理环火卫星(尤其是低轨卫星)的轨道问题时,宜采用火心历元平赤道坐标系,即火心天球坐标系,其xy坐标面和x轴方向就是相应的平赤道面和平春分点方向.与地球的岁差章动现象类似,在该坐标系中,火星赤道面在空间的摆动同样会引起坐标系附加摄动.采用类似对地球岁差章动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精度前提下,基于IAU2000火星定向模型,处理了火星赤道面摆动中的岁差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岁差对环火卫星轨道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火星非球形引力位的变化及其导致的卫星轨道的坐标系附加摄动解,其表达形式简单,引用方便.与高精度数值解的比对表明,该分析解能够满足通常的精度要求.因此,在处理环火卫星(即使是低轨卫星)轨道及其相关问题时,可以采用统一坐标系:火心天球坐标系.而不必像当初处理地球卫星那样,为了避免计算坐标系附加摄动而引进一种混合型赤道坐标系,即采用瞬时真赤道面和历元平春分点方向作为其xy坐标面和x轴方向.在统一坐标系的选择下,实际工作中就不会存在坐标系转换的麻烦.  相似文献   

10.
天球和地球历书原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天球参考系的使用、观测精度的提高和方法的改善要求采用与地球轨道运动无关的运动赤道上的起算点,Guinot提出的非旋转原点可作为这样一种选择。非旋转原点依赖于天球参考极。IAU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天球中间极作为天球参考极。非旋转原点在天球参考系的使用,可给出在天球中间极赤道上的天球历书原点,非旋转原点在地球参考系的使用,可给出在天球中间极赤道上的地球历书原点。回顾了非旋转原点的概念、以历书原点为参考的天球参考系和地球参考系的坐标变换,经出了在微角秒精度下天球参考极的坐标和历书原点的位置,讨论了采用历书原点对测定UT1的影响,指出当岁差章动模型、天极补偿、分点改正得到改善时,基于历书原点的UT1定义不需要更改,从而保证了UT1的连续。  相似文献   

11.
12.
13.
In 1979 the Seventeen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in Montreal, Canada, adopted the 1979 IAU Theory of Nutation up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is Working Group. Subsequentl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IUGG) passed a resolution requesting that this action be reconsidered in favor of a theory based on a different Earth model. As a consequence of that reconsideration the 1980 IAU Theory of Nutation was adopted. The details of that theory and the history of its adoption are described here in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IAU Working Group on Nutation. A summary of these events and the essence of our recommendations is provided first while the body of the report discusses these matters in greater detail. The theory itself is contained in Table I.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at its 2006 General Assembly in Prague has adopted a set of rules for meteor shower nomenclature, a working list with designated names (with IAU numbers and three-letter codes), and established a Task Group for Meteor Shower Nomenclature in Commission 22 (Meteors and Interplanetary Dust) to help define which meteor showers exist from well defined groups of meteoroids from a single parent body.  相似文献   

15.
The IAU Symposium S202 of the 24th General Assembly (Manchester, August 7–18, 2000) was dedicated to new, rapidly developing areas of stellar–planetary astronomy—extrasolar planet discoveries, dust rings, the theory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bits, and fu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 short review of the symposiu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17.
David Morrison 《Icarus》1976,28(4):605-606
The proposed new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nomenclature for topographic features on Mercury, as uncovered by Mariner 10, is briefly outlined.  相似文献   

18.
Every three years the IAU/IAG Working Group on cartographic coordinates and rotational elements of the planets and satellites revises tables giving the directions of the north poles of rotation and the prime meridians of the planets, satellites, and asteroids. Also presented are revised tables giving their sizes and shapes. Changes since the previous report are summarized in the Appendix.Merton Davies, The original chairman of this Working Group, died on April 17, 2001.  相似文献   

19.
In the 2006?C2009 triennium,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on Numerical Standards for Fundamental Astronomy determined a list of Current Best Estimates (CBEs). The IAU 2009 Resolution B2 adopted these CBEs as the IAU (2009) System of Astronomical Constants. Additional work continues to define the process of updating the CBEs and creating a standard electronic docu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