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研究程度较低,鲜有古生物化石的报道,其精确时代一直没有确定。在该套地层中发现四射珊瑚化石共计10属13种,床板珊瑚5属8种。其中四射珊瑚中主要分子有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Arachnolasma,Lithostrotion,根据珊瑚的垂向分布,建立了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组合带,该组合带可与前人在华南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中建立的Yuanophyllum带进行对比,也能与邻区及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时期的珊瑚组合对比,进而确定其精确时代为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至德坞期早期。对该珊瑚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该动物群具明显的特提斯生物大区和中国北方大区的珊瑚分子特征,属二者的混生带。  相似文献   

3.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1,27(6):533-538
中国西北、北部地槽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分布较广泛。近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我国西北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南坡)、天山、准噶尔、甘肃北山及中国北部区内蒙古、大小兴安岭、吉林中部等地陆续发现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其生物群主要为菊石、珊瑚、腕足类。和华南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依据这些动物化石产出的层位,建立了该区早石炭世早期生物地层层序,对生物群特征进行了概略的分析,对国内地层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4.
<正> 层孔虫在我国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早期(?)、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着较广的分布,有的可以大量聚集并与藻类、珊瑚等组成生物礁、滩或生物层。本文仅叙述和讨论在我国奥陶—志留纪中层孔虫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层孔虫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国外至今未见早奥陶世层孔虫的报导,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从中奥陶世开始出现。董得源(1982)研究了安徽北部肖县和宿县奥陶纪马家沟组下段的层孔虫,据头足类化石的研究,马家沟组下段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同一层位的层孔  相似文献   

5.
湖南邵东组海参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南邵东组分布广泛、岩相变化大,富产各种动、植物化石。对于邵东组的地质时代,目前争论较大。侯鸿飞(1965)创立邵东段,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目前对邵东组时代有二种意见,一种研究珊瑚学者认为属于早石炭世早期;另一种研究牙形刺学者认为属于晚泥盆世。笔者根据邵东组海参化石特点,认为邵东组的地质时代归于早石炭世早期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密地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孟  郑飞  南玲玲  张雄华  黄兴  靳锁锁 《地质通报》2018,37(10):1789-1797
新疆哈密地区下泥盆统发育,南部图拉尔根地区下泥盆统为大南湖组,北部三道白杨沟地区为卓木巴斯套组。在大南湖组中共发现四射珊瑚2属5种,床板珊瑚7属1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Syringaxon mori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seudofavosites giganteus;在卓木巴斯套组共发现四射珊瑚5属7种,床板珊瑚2属2种,并建立四射珊瑚组合Orthopaterophyllum junggarense和床板珊瑚组合Pachyfavosites junggarensis。通过珊瑚在地层中的分布及组合的时代对比,确定前者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早期,后者的时代为埃姆斯期中晚期。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的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珊瑚动物群的对比,认为哈密地区的珊瑚动物具有典型的早泥盆世温带动物群特征,在生物古地理区系上属于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省。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石炭世早期穿山沟组的皱纹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皱纹珊瑚标本,是笔者于1975年及1977年采自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早石炭世早期穿山沟组。该组代表柴达木盆地北缘早石炭世最下部一个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为砂砾岩段;中部为灰岩夹页岩段;上部为灰岩段。描  相似文献   

8.
河南固始花园墙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淮阳区原来一直划归于下石炭统最下部的花园墙组其实际时代属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古孢子分析显示,其下段具有以Cyclogranitriletes-Aneurospora-Retispora为代表的组合特征,与江苏宝应、南京茨山、安徽巢湖等地的晚泥盆世五通组孢子组合面貌类似;上段具有早石炭世杜内期色彩。为大别山北麓地层层序的建立提供了确切的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9.
王增吉 《地球学报》1993,14(2):155-173
云南西部施甸地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称香山组,分上、下两段。下段建立四射珊瑚Rotiphyllum yudongens-Commutia crassoseptata-Antikinkaidia typica组合带。上段下部建立Thuriantha sinensis-Tachylasma shidianense组合带.本文共描述四射珊瑚11个属,14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2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林宝玉  王宝瑜 《地质论评》1985,31(6):512-517
1964年杨式溥增系统论述过新疆婆罗科努山北坡中石炭世地层和腕足类化石。有关该区床板珊瑚资料尚没有正式描述。1974年笔者随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四分队,在精河县南部基夫克河上游地区呼独克达板东侧共同测制了中石炭世剖面,采集了大量(竹蜓)类、腕足类和珊瑚化石。床板珊瑚经鉴定有6属7属,其中新种6个,旧种1个。描述这批珊瑚化石,对于确定该  相似文献   

11.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在东天山博格达地层小区托斯巴斯陶组一段采集到大量腕足化石,其中包含不少晚石炭世常见分子,但该组以往被认为是早石炭世地层。通过对腕足化石的鉴定和区域对比发现:一段下部层位发现了Gigantoproductus、Megachonetes和Syringothyris等早石炭世常见分子,可与北疆地层区阿恰勒河组和美路卡河组等早石炭世晚期地层进行对比;一段上部层位发现了Brachythyria、Cancrinella、Ella和Wellerella等晚石炭世地层常见分子,及晚石炭世特征分子Choristites和北疆地层区晚石炭世早期的地方特色分子Paramuirwoodia。研究认为一段上部发现的腕足化石具北疆地层区Choristites-Paramuirwoodia腕足化石组合带的特征,可与晚石炭世早期地层石钱滩组和祁家沟组等进行广泛的对比。托斯巴斯陶组腕足化石组合具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时代特征,说明该组上部层位已出现晚石炭世地层。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13.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论Cystophrentis带的时代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正> 1931年,俞建章教授建立了华南区下石炭统的四个珊瑚化石带,即Cystophrentis带,Pseudouralinia带,Thysanophylloides(原称Thysanophyllum)带和Yuanophyllum带,分别代表革老河灰岩、汤粑沟砂岩、旧司砂岩和上司灰岩。Cystophrentis及其所代表的相关地层在华南浅水相区有广泛的分布。湖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等地,均有Cystophrentis产出。而它所代表的地层时代,俞建章(1931,1937,1963,1979)、吴望始(1964,1974,1981)、张良(1985)的研究,代表我国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吴望始等(1981)研究了位于孟公坳组之下的邵东组的珊瑚,她将邵东组的珊瑚分为两个带,即下部的Ceriphyllum elegatum带和上部的Caninia dorlodoti带,代表华南早石炭世最早期的沉积,这样更使邵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和布克河组及库山河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区早石炭世地层相当发育,分布广泛,尤以早石炭世晚期的大塘阶为甚,而早石炭世早期的岩关阶(杜内阶)则出露较为零星,分布范围也小.以往一些地学工作者曾认为新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仅局限在天山以北地区,天山以南没有早期地层的存在.通过最近几年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从十分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中确认新疆地区的天山南北都有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它可以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附表1).  相似文献   

16.
永珠地区位于申扎古生代盆地,区内发育连续的早奥陶世—中二叠世海相沉积序列。石炭系永珠组岩石组合特征为细粒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含丰富的生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双壳类、牙形刺、珊瑚、苔藓虫、菊石、三叶虫。牙形刺Gnathodusgirtyi—Gnathodustexanus为早石炭世晚期组合;腕足类Productus—Rhipidomellatibetena为早石炭世晚期组合,Choristites—Spirigerella为晚石炭世早期下部组合,Trigonatretacf.paucicostulata—Elivellabaschkirica为晚石炭世早期上部组合。Uncinunellina是典型的冷水习性腕足类,Cyathaxonia是典型的冷水习性珊瑚,表明了全球石炭纪冰期已影响到本区。确定了永珠组的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且早石炭世与晚石炭世分界线在第11层与第12层之间。  相似文献   

17.
江苏及安徽南部早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苏及安徽南部的下石炭统发育较好,化石丰富,为我国研究早石炭世地层主要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该区系统地观察了一些剖面,并参照安徽省、江苏省区测队的有关资料,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根据地层层序、岩石性质和生物群特征,对下石炭统的划分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觉罗塔格带内雅满苏组为一套重要的早石炭世地层,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具有约束性。通过对该地层古生物及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得出:(1)雅满苏组中、下岩性段化石组合为造礁珊瑚及壳刺腕足动物类,显示温暖、正常盐度及弱波动的浅海环境;(2)雅满苏组上岩性段火山岩为钙碱性安山质岩石,具成熟岛弧特征,显示火山岩带西部、中部处于同一构造背景的不同演化阶段;(3)早石炭世晚期,该区域天山洋俯冲作用中部较西部强烈,俯冲更深,诱发火山作用,呈"剪刀式"俯冲模式。总之,觉罗塔格构造带在早石炭世发生巨大构造转化,由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为"剪刀式"俯冲形成的成熟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河组早石炭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增吉  赵治信 《地质论评》1987,33(5):479-483
1979年吴乃元、王明倩建立了和布克河组,当时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1982年吴乃元将该组时代改为晚泥盆世晚期。笔者研究了和布克河组的珊瑚化石,认为其时代属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建立了1个珊瑚组合带,包括4属8种有:Caninia tregaensis-Kassinella xinjiangensis组合带,包括:Amp-lexus coralloides Sowerby,A.hobokensi sp.nov.,Caninia tregaensis Poty,Kassinella xinjiangensi  相似文献   

20.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大致于(虫筳)类:Triticites—Pseudoshwagerina带的分布时限,沿册亨—紫云(羊场)—罗甸(翁洗)—南丹(六寨)一线,是具有重力流岩类分布的陆棚斜坡相环境.经研究发现一个新的珊瑚(Liuzhaiphyllum)动物群,这些珊瑚化石的保存分属两种不同的生态特征,即原地埋藏或稍经短距离迁移后埋藏.而这些珊瑚都与其浮游生物菊石、牙形刺及(虫筳)类等共生,构成了一个同期组合的化石群.这个化石群既反映其环境,同时又具一定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