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淀往事     
张子良  张红京 《地图》2009,(1):31-31
我在北京生活已经60多年了,长期住在海淀区,对那里环境的建设和变化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上世纪60年代时我住在魏公村,那时候的魏公村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村”,周围荒芜一片,都是田野,现今口腔医院的所在地当时正是一片洋溢着新鲜粪味的白菜地。趴在我家朝西的窗户向外望去,一片空旷寂寥的尽头,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西山紫色的身影。白颐路当时可没有现在这样宽阔,特别窄,在路的中间还堆着几座长满树木的小土山,孩子们最爱去“山”上捉迷藏或是捕知了,并亲切地称它们为“第一小树林”、“第二小树林”和“第三小树林”。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到河南省淮滨县采风,问起名胜古迹,当地朋友说,此地历史人物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楚国名相孙叔敖,可惜遗迹多残缺不全,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说,看,一定要看。依我所见,历经世代风雨侵袭,战乱天灾,遗迹残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若齐全完美了反倒有些奇怪。我最早知道孙叔敖这个名字,还是上小学时从那个著名的"两头蛇"故事说起。荀子在《非相》中说,"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意即他是期思这个地  相似文献   

3.
应作 《地图》2007,(6):44-49
七岁的小侄子很喜欢地理,经常拿着我的地图集翻来翻去,不知道他都看懂了些什么。前些日子和他一起看CCTV转播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发现他总能赶在解说  相似文献   

4.
刘彬 《地图》1999,(3):48-48
我从小就对地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中学适用的那两本地图册被我反复翻看,最后地图册几乎都被翻烂了。后来在新华书店我又惊奇地发现了更详细更精美的《世界地图册》,虽然当时只卖1.85元,可我却掏不出。直到少吃了几次饭才凑足钱买了一本。这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地图册。再后来,我大胆地给地图出版社写信,表达了我对地图的喜受之情,没想到邮购部的负责同志寄来了邮购图目。收到图目的那天我异常激动,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我连想都不敢想的地图品种,随后我凑足图款邮购了我收藏的第一批地图。1989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经济…  相似文献   

5.
陈子南 《遥感学报》2009,13(S1):437-439
父亲陈述彭离开我们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我总觉得父亲还在我们身边。他慈祥的笑容、谆谆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我愿意记住1920 年2月28 日父亲的诞辰日, 不愿意想起2008 年11 月25日父亲的去世日, 但事实告诉我们, 这两个日子都必须记住, 更要牢记的是这两个时辰之间, 父亲留给我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光绪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7,(5):96-103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夜里,像往常一样,不满四周岁的我,早早地就在奶娘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待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烈的晃动把我惊醒。眼前的一切都变了。这里不是醇王府,但比家里豪华得多。一个老太监把睡眼惺忪的我从怀抱中放了下来,让我在地上跪倒磕头。偷眼旁观,很多大臣也都在下跪,其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想叫一声,但整个屋子里一片肃杀,我不敢。磕头之后,抬起头来,面前的宝座空无一人,宝座后面的垂帘里,端坐着两个年逾四旬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一抬手,我就在糊里糊涂中被一个太监抱到了这个宝座上。只见父亲和所有的大臣都向我磕头,山呼万岁。3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可笑。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成为这个帝国的君主。但作为专属于我的年号,"光绪"却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运,反而像梦魇一样折磨了我30多年。  相似文献   

7.
没有去九寨沟之前,已经知道那儿是很美丽的去处。胡绩伟是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中最早去九寨沟访问并正式提出要把那个地方建设成旅游地的人。他同我谈过那儿美丽的自然风光。后来我又从报上看到,有一个外国摄影家到了那儿之后,对九寨沟大加赞扬。他说在九寨沟,摄影师无论站在哪一个位置,镜头无论朝什么方向,照出来景色都是非常非常之美。胡绩伟还告诉过我,离九寨沟不远还有一个黄龙寺,天然景色也很有特色,可以同九寨沟之游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很小的时候迷上了地图,迷上了地球仪,那时候,还不识字,总把荷兰和河南听成是一个地方,心里总觉得好奇怪的,明明是不同的两个地方,连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又成了一个地方呢,大人们已经是不耐烦地无数次告诉幼时的我,一个是独立的国家,一个是中国的行政省。一头雾水,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童年生活中的小遗憾是第一次的荷兰印象。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记者在甘肃省白银市的中小企业基地,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130多台挖掘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山、辟地、填壑。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座座荒芜的沙丘被夷平,一块块平地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白银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万国锋告诉记者:"眼前这片荒山平整出来后,全市就能增加1万多亩建设用地。看,那边已经平整好的6388亩土地,是全市中小企业基地的一期园区。"  相似文献   

10.
11时08分,杨利伟开始吃他的第一顿太空餐,而且自称食欲不错,航天食品的味道也很好。“飞船入轨后大约1小时37分,我吃了在太空中的第一餐。此后间隔七八小时,我又吃了两餐,主要是小月饼,鱼肉丸子等,品种很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先生诞生于1909年12月16日的河北省丰润县。该文记述了王先生对我父亲的谆谆教导,对江西省测绘事业的关心。在父辈的心目中,他是导师,是偶像,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他不断地为父亲注入测绘情愫。  相似文献   

12.
大理就是我心头的朱砂痣.有首歌里唱道"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可是大理不一样,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家人,不管我离开它有多久,有多远,在我的心里,我从不曾离开过它. 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大理古城的街上度过的.至今,我仍记得自己在哪一棵树下荡过秋千,在古城墙的哪一块砖下埋藏过"秘密宝藏";记得去大理文化园的哪一张石桌子可以找到爷爷并叫他回家吃饭;记得哪条小巷里的桃李熟了……家的概念已从每家每户、每条街巷扩展到了整个古城.后来离开大理,念书工作,可是心中的牵挂却愈来愈浓.而我的爷爷、奶奶在古城的街上已经生活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在古城的工厂里上班,退休了闲不住又在街边做点小生意.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单位在卓达集体买房,200多户,绝对算得上集团购买。我和妻挣钱都不多,我之所以敢举债买房,是因为无房的我,羞耻心曾经遭到空前的阻击。我以礼还礼地邀同学来看新房,同学仗义地说:“这才像个家嘛!”然后从兜里掏出2万块钱硬塞给我,嘱咐我不要着急还。目送他驾着公务车扬长而去的时候,我被感动得说不出的舒服。然后我就住进了卓达书香园。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先生是一名专业的地图工作者,我们家里收集有各种各样的地图集、城市地图。它们塞满了整整一个书柜。闲来无事时,我也常常翻阅~些地图,多年来的耳儒目染,使得我在地图学方面的知识日渐增长,阅读地图的能力也日渐提高。最近新来了一本《深圳市地图集》,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情翻阅了它。未料想它竟有如此之勉力,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愈看愈有兴趣。图集反映的内容既丰富又全面,表达的形式既生动又新颖。一股强烈的欲望促使我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地图爱好者们共享。我看过很多城市地图。严格地说,这些城市地图是街道图,因为它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唐博 《地图》2008,(5):118-125
洪武十五年(1382年)深秋的一天,南京皇宫。 太子朱标跪在冰冷的地上,呆呆地看着他眼前带刺的棘杖,浑身发抖。 我瞥了他一眼:“你把他拿起来!” 朱标面有难色,不敢取杖。 “你怕刺扎了手不敢拿吧?那我把这些刺都除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更好吗?我把天下的奸险之徒都清理干净了,将来你这个皇帝才好当。”“父皇,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标如是说。 显然,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不用我多操心。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太子,居然这么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居然说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我听了之后,大怒不已,举起椅子就砸了过去。朱标吓得赶紧逃走了。 这些年来,我绞尽脑汁,制造大批血案,把开国功臣都快杀光了,为的就是给太子留下一根“没有刺的棘杖”。这样我也放心,他也舒心。一天晚上,我在梦里见到了那些死去的开国功臣们,他们一个个血肉模糊,直喊冤枉,而我无言以对,甚至不敢正视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我至今仍不知道Chernex小镇的中文名字,但是这个小镇的名字却永远印在我心中。小镇站在住所的阳台上,望着不远处的日内瓦湖和远方的阿尔卑斯山,一种莫名的激动浮上心间。一个月前做欧洲游攻略时,我第一次知道了蒙特勒(Montreux)这个城市,因为之前我知道的瑞士城市只有三个,洛桑、日内瓦和伯尔尼。在订民宿的时候,我只想找风景美丽价格又实惠且可以野外登山的地方,甚至没有考虑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山春雨     
夜宿黄山,刚刚入睡,就被窗外雨滴的敲门声吵醒了.却不知为何,我不但不烦,倒乐得静心地听起雨来.尝听人言,说是非凡之地,连刮风下雨也不同寻常.谁知黄山雨声不容我细品,其异乎寻常的安谧与祥和,不一会儿便伴我进入梦境.直到次日清晨,雨仍未停,我也边听边看,看这黄山雨有何特别之处.哦,也许是先入为主,黄山的雨景也自是非常:只见它在我的眼前,轻柔地织就了一挂庞大的雨帘,遮蔽了整个山扇.不,说是完全遮蔽还不那么精确,而是疏疏密密,似静亦动,隐有变幻.我们平时往往称下雨是天公不作美,而在此时此地,我反而觉得自己有幸观赏了一幅天公作美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8.
高树仁著的“导线测量讲话”正式出版的那一天,北京市规划局勘测处的测量工人奔走相告,喜气洋溢,都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大喜事,工人们兴奋的说:“过去人们常用李海观(旧中国测量界“权威”之一)来吓唬我们,现在我们工人自己也能写出了”。高树仁本人也显得非常激动,谦逊而又稍带腼腆地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党对我的教导和培养,离开了党,我就一事无成”。是的,读过“导线测量讲话”这本书的人,有谁能相信在十年之前,作者还只是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青年测量工人呢!  相似文献   

19.
地图缘     
李蓬 《地图》2004,(6):100-100
童年时.因母亲在外地教书.每年只有寒暑假的时候母亲才能回来。因此,6岁以前.都是父亲带着我在武汉生活。由于我儿时的玩劣.常给邻居带来“麻烦”,这让父亲很伤脑筋——总是要想办法来束缚住我的手脚。经过多次尝试,效果均不理想。直到有一天.他带回来一本地图册.在图上给我指出母亲工作的城市.并告诉我去那儿要经过的路线。他还向我许诺:“如果表现得好,  相似文献   

20.
“如果这部片子不好看,你尽管来骂我!”很难想象这话出自向来不爱说大话的李安之口。让李安如此自信的影片就是《绿巨人》,这部耗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影片被称为是李安的转型之作。李安通过这部影片向大家证明:他不只是能导演诸如《喜宴》、《推手》、《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这样的艺片,他也可以成功的导演《绿巨人》这样的科幻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