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在阐述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内滑坡类型及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发育与黄河形成演化历史的关联性。认为距今12.5万a前后的共和运动使得黄河溯源侵蚀加剧,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黄河切蚀能力加强,并于距今1.8-2.9万a达到高潮。因此,构造抬升致使黄河水流快速下切,是造就区内特大滑坡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德恒隆-锁子滑坡堵塞黄河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两岸岸坡形成了众多残留体积超过108 m3的古巨型滑坡,最大体积近30×108 m3,且大部分堵塞过黄河。但部分巨型滑坡至今未有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德恒隆滑坡和锁子滑坡。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通过对德恒隆-锁子两个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和滑坡堵塞黄河的野外7个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德恒隆-锁子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德恒隆-锁子滑坡为地震型滑坡,且形成原因与青藏高原8万 a的构造期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黄河沿岸堰塞湖湖相沉积,认为堰塞湖形成时间为8万 a左右,这与德恒隆-锁子滑坡的形成年代一致。因此德恒隆-锁子滑坡在地震作用下触发并堵塞黄河。  相似文献   

3.
贵德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构造地貌单元,盆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但是阶地的形成时代仍存在很大争议.选择阶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从龙羊峡至松坝峡共采集阶地样品10个,进行ESR测年,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T0-T4阶地的海拔、河拔高度序列,分析了贵德盆地新构造运动规律具有间歇性、差异性、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Giant landslides are common along the upper Yellow River from Longyang Gorge to Liujia Gorge, and some of them even blocked and dammed the upper Yellow River. Chronology is inevitable in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giant landslides. Controversy exists about the chronology of those giant landslides, and some have not yet dated. The Dehenglong landslide is the largest one among them. In this study, OS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lacustrine silty sediments and loess directly overlying the landslide sediments, as well as fault sediments related to the landslide. This landslide yielded an age of 89 ± 8 ka, which is identical with the fault age of 73 ± 5 ka at two sigma errors. The agreement of a topographic analysis and the absolute age of landslides imply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henglong landslide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tecton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5.
对龙羊峡形成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貌和新构造的角度实际考察了龙羊峡,建立了共和盆地和龙羊峡地区构造抬升和变形的几何模型。根据模型笔者认为,黄河溯源侵蚀到达贵德盆地之后,龙羊峡西段由海拔3000m的夷平面封闭共和古湖,共和盆地周围的水体流向共和古湖;峡谷东段拉吉玛、罗汉堂地区已进行溯源侵蚀,水体向东流向贵得盆地。共和运动发生时,共和盆地作为一个完整的次级刚性活动块体被向东挤出和向东南微量顺时针旋转,同时,盆地的西端垂直构造抬升的幅度大于东端,共和古湖的水体重心向东偏移,水面越过海拔3000m的夷平面,向东流向贵德盆地,流水作用在两个盆地之间快速下切形成现今的龙羊峡。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的发育是晚新生代东亚构造地貌演化和环境变迁的重大事件.从整体上看,黄河只有贯通晋豫间的三门峡,东流入海,才称得上黄河干流的最终形成.三门峡是研究和探讨黄河形成、演化的关键部位之一.根据古三门湖消亡与邙山晚更新世黄土沉积速率突然增大揭示的重大环境突变事件,黄河大约于150 kaB.P.前后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现代黄河水系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 U-Pb 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 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相似文献   

8.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 U-Pb 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 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相似文献   

9.
黄河贵德段河流阶地及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德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构造地貌单元,处于黄河上游中段,盆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但是阶地的形成时代仍存在很大争议.选择贵德盆地黄河阶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从龙羊峡至松坝峡共采集阶地ESR测年样品10个,进行了年代测试,结果表明贵德盆地新构造运动具有间歇性、差异性特征.笔者还并分析了黄河贵德段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滑坡的影响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和三峡库区的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发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气候演变对滑坡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 1)大型古滑坡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时段性,大区域滑坡的广泛发育与全球古环境变化的暖湿间冰期之间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2)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段干流区内共发育有3期滑坡,其中早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Ⅲ~Ⅳ级阶地,光释光年龄显示其发生于MIS3时期;  晚期滑坡多披覆于黄河Ⅱ级阶地,发育于MIS1时期;  现代滑坡披覆于黄河Ⅰ级阶地,多为早期滑坡前缘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次级滑坡。3)三峡库区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主要发育了3期古滑坡,并以深海氧同位素的MIS5和MIS3为最多,尤其是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坡数量明显增加,延续时间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