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参谋     
甲同志们,社员同志们!现在发布天气预报。乙天气预报?这我得听听。甲今天下午:睛间多云,西南风三到四级。队长,趁西南风可以打场晒麦……乙啊?!甲今天傍晚将有雷阵雨,请大队收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社员同志们,有晾在外边的被褥、衣服、山芋干、茄子干、萝卜干的请及时收好……乙你等会吧!有这么发布预报的吗?甲我们哪的气象员,向农姑娘就这么发布天气预报。乙这可新鲜!甲向农是身不离劳动作预报,帮助生产安排好,田间地头随时报,特殊情况往家跑。乙啊!往家跑?  相似文献   

2.
楔子甲: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片碧蓝碧蓝的海涛,经常爱“感冒”。(抬头眺望状)瞧,又在“发烧”。(伸手遥感状)唔,烧得还挺厉害。乙:发神经,离咱十万八千里,管作甚。甲:作甚?关系大得呔!1997年咱陕西天大旱,就是作怪。乙:是吗?嗯一(若有所思状),该不是太平洋上不太平,出了什么龙?啊一是不是恐龙?甲:甭迷信啦。(唱道:)“天上没有玉皇,海上没有龙王”。乙:(也唱道;)“那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哟?”甲:(唱道:)“那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听我慢慢说。历史追溯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美洲秘鲁、厄尔多尔附近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辽宁电视台的广告中出现了这样的口号:"农民朋友想发家,请买我的858;农民致富靠858,各地气象台站帮你发."这"858"是什么东西?气象台站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原来,它的出现,标志着我省气象服务正在走向第二次创业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我是武汉气象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 ,干气象影视广告营销工作已近 10年。此前 ,我上班进作业室 ,下班回宿舍 ,从未因工作与气象局大院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打过交道。当初 ,单位领导安排我从事营销工作 ,我因心中无底而顾虑重重 :“到社会上去搞有偿服务 ,不就是要我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吗 ?怎么谈 ?谈什么 ?会不会闹笑话 ?单位给的交通费有限 ,跑不到合同还得自己付路费和电话费 ,岂不得不偿失 !”顾虑虽有 ,但别无选择。我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硬着头皮去闯 ,从此与营销结下了不解之缘。人是逼出来的2 0世纪 90年代初 ,打着各种招牌的公司如雨后…  相似文献   

5.
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题是:“气象为农业服务。”今天,我主要谈谈气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气象对农业生产能提供哪些帮助,如何充分利用气象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1、气象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农业要增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气象科学与生产有很密切的关系。大家知  相似文献   

6.
资料     
《气象》1990,(7)
199。年5月500卜户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 中央气象台长期预报科-一二一!幸全业经生共蚊妙峡一毕奥共军华一 }二}侯平均}面}强}西}脊}北1平}平}中心位置}昵 l尹〕11翻〕11仔1了由}吞牲!l离〕l书七,l」成11_IJ曰场 l戈】〕,l—l公、l之下乙11甲;出屯弋l口rl沪‘习l沪知JI一—万一! }‘rl}1}}』}士些}士当!三丛!2六}护r}」户r}2早}}} 04率叭 1 J 1 .1 .t山l~1 .1,目l汤口11习l职‘IIJ‘IU‘l刁‘诬、l乙叉七亡目l乙」,己‘11〕」.卜一华半华华{立照口掣竺华拜生溥一(里军圳兰.广丰斗亚二一:一rl一rl·6。一]1一}1一1 11}{{、I{l!地区…  相似文献   

7.
广西气象局气候中心最近采用PC—1500袖珍计算机与IBM—PC微机开发成功高空气象月报处理系统.该系统用PC—1500收集数据,利用PC—1500的EC158接口和IBM的232通讯口,把数据传送到IBM—PC微机进行处理,并完成了高空气象月报表的编制和开展了高空气象资料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前来参加沈阳区域气象中心成立大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关心、支持气象工作的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建设,经中国气象局1986年批准,历时8年,现已初具规模,最近经  相似文献   

9.
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是省计委1989年下达我局的地方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本建成。该系统边建设边使用,在陕西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近由省计委验收,并同意投入业务使用。1 主要成果1.1 建成了辅助通信网并投入试用气象辅助通信网是远距离传递天气警报信息的主要渠道,以收集各点的实时气象信  相似文献   

10.
我和毛节泰老师都是于1956年进入北大物理系气象专业学习的。1959年物理系气象专业改为地球物理系。2019年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60周年,为了回顾地球系这段历史,毛老师收集了1935—1979年《气象学报》和《北京大学学报》上刊登的从清华气象系到北大地球系的115篇文章(见附录),让我读后写点什么。通览目录,浏览部分文献后,钩起逾半个世纪的回忆。正如古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感觉收获颇多,确实有不少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林大强 《气象》1982,8(9):19-20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和《气象》(1982年第2期)先后发表了“巨凇形成机制的探讨”和“大雹乎?巨凇也!”两文(以下简称“巨凇”两文),这两文对林西大冰块都作出了是“巨凇”的肯定性结论。《气象》(1982年第4期)发表了另一篇文章“对‘大雹乎?巨凇也!’的进一步探讨”,就当时是否有形成“巨凇”的过冷却降水到达地面提出了疑问,作为这个资料的直接收集人,笔者也打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林西大冰块的发现经过和当时的气象情况1975年7月25日,内蒙昭盟林西县十二吐公社境  相似文献   

12.
那年,在经过一次次停课、复课闹革命后,我终于高中毕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名气象观测员,17岁的我,天真单纯,对蓝天白云充满着诗的幻想 ,却不明白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不久,我被派到罗甸县气象站跟师傅学习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3.
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甘肃冰雹云结构研究》一书,最近已与读者见面。本书为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廖远程同志,根据自己和同志们长年深入高寒多雹的甘肃永登、岷县人工防雹研究基地所探测、收集、整理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编著的。该书综合概述了试验基地冰雹云物理问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并把重点放在冰雹云结构研究方面。全书共分八章;为冰雹云气流结构,冰雹云温度结构,雹暴逆温层特性分析,雹云的分类结构,龙卷回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年轻的气象科技工作者,初次给《湖北气象》投稿,也是初次撰写科技论文,写作上还很不成熟.这既与我的写作水平不高有关,也受工作经历的限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注意积累,加强学习,更离不开贵刊各位编辑老师的指导.我相信,有了老师的指导,再加上我个人的努力,明天我将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上一篇也就是本系列的第一篇中对什么是气象科普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一篇想谈谈气象科普的指导思想到底是什么。知道了一项工作到底是什么,我想紧接着就应该知道我们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开展工作,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记得大约在6年前.  相似文献   

16.
我是气象观天兵,毛主席话儿记心中;任凭风雨滚滚来,不怕闪电和雷鸣。什么“黄毛丫头能管天?除非蛤蟆变神仙。”骗子狂吠岂能拦,狂风恶浪志更坚。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13日)刚才听了气象工作情况,参观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业务工作流程。我说几点意见:第一、整个山东气象事业发展很快,有了很大发展。刚才参观了气象台,什么叫现代化?这就叫现代化;什么叫高科技?这就是高科技;什么是信息时代?你们的这一套信...  相似文献   

18.
《气象与环境学报》1995,12(3):51-51
最近,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希望介绍有关“9210工程”方面的情况,为此,本刊记者王奉安走访了省局副局长、省局9210工程办公室主任宋达人。 记者:宋副局长,请您谈谈有关9210工程方面的知识好吗? 宋:好的。9210工程是我国气象部门建设的新一代气象信息业务系统,是国家批准的90年代五大气象工程之一。实施这项工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湖北气象》是湖北省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的气象科技刊物.它已创刊十年了.在人生的岁月里,十岁正当少年,可实践告诉了人们,《湖北气象》已象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它已较为成熟了.我是《湖北气象》热心的读者,也是它的一个作者.我爱它并不只是它那朴实的与我职业相称的具有气象标志的封面,而是它有着丰富且精彩的内含,能给人以教益和各种科技信息.不是吗?它登载有天气.气候、农业气象、探测、仪器、人工降雨、资料、通信、机务、微机等业务技术文章;也有科  相似文献   

20.
“喂,128团,我是‘冰冻一号',据乌苏气象雷达站报告,在西北方有冰雹出现,将经过你团上空……”. 一个专线电话,牵动了128团千百颗心.呵,与雹灾较量时刻来到了! 严阵以待的人们,举目瞭望云天,一双双警惕的眼睛追寻着雹云的踪迹.看到了,那塔状的黑云正在迅猛而来.快,要与时间赛跑——从雹云出现到降雹仅有10多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