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新书预告     
(計划出版时間,1960年1月) 工程地质勘測的新仪器与新方法 H.B.格拉佐夫等著张介涛译估价0.42元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是一项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本书詳尽地介紹了苏联及国外在工程地質勘测及水文地质勘测中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新仪器及新方法,而且还介紹了根据物理原則而提出的其他一些新方法。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吹揚作用、冲  相似文献   

2.
(一) 区域性综合工程地质图是反映制图地区的工程地质特性,提拱拟定国民经济计划或区域工程建设规划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的工程地质图件。1956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长江流域规划地质组曾编制比例尺1:1000,000“长江流域工程地质草图”,1957年刘国昌教授著的“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学纲要”及1958年郑象铣等工程师著的“中国工程地质区划初议”所附的比例尺1:25,000,000和1:18,000,000的中国区域工  相似文献   

3.
写稿须知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月刊主要是介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教学工作,及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介绍苏联及其他国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方面的新理论与新经验,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在国内外发展的动态及方向,以达到相互学习,吸取国外经验,提高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理论水平的目的。同时为了帮助初参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同志向科学技术进军,  相似文献   

4.
一、斯人已逝永难忘 今天,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庆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5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触摸着已经发黄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号”发刊词,再看看承载着历届编委、专家、作者和编辑,用心血、汗水铺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坎坷路程的时候,使我们油然念起原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副局长(主持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第一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会副主任张更生同志。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64,22(5):399-400
为了检阅近年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学术成果,并总结交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工作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的经验,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工作在已有基础上更前进一步。中国地质学会拟于1965年3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50周年。50年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一起探索,共同进步,深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大读者欢迎,成为水工环地质系统具有权威性的科技类期刊。50年风雨,50度春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兴衰和发展,始终与社会时代和经济发展同行,始终与国民经济建设命脉紧密相连。《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一代又一代前辈们,用智慧、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历史,铸就了今天的辉煌。1957年1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月刊在北京创刊。1959年,我国著名学者、时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地质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准备在十周年国庆正式展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室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将表現出解放以来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在党的領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室的展出內容共分为:区域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8.
杨成田     
杨成田,山东潍县人.中国水文地质学家.1953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后,即在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副博士学位.毕业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实验室、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吉林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兼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陕西省工程勘察协会顾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主任、教授、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在我国仅有的二百多位地质人员中,只有很少一部份人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现在,仅地质矿产部所属已发展为近五万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队伍.三十多年来,这支队伍完成了除青藏高原、沙漠腹地和大兴安岭森林复盖区以外的全国范围的1:20万~1:50万的水文地质普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而云南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还仅三年。解放前,由于云南的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没有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机构和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专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展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开始从无到有、兴旺发达。五十年代初,云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到20人,五十年代末就发展到300余人。截至目前为止,全省有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我国——回顾与展望——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薛禹群吴吉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今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将迎来它创刊40周年。40年来,它为发展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提高我国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一、1956年春天举行的地质部第一届全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报告文献汇编,最近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结了几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后,将大会一些重要的报告汇编出版的,其内容计分四大部分,第—部分为一般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地质部苏联专家组长(?)索奇金在大会的发言,为今后我国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指出了方向;第二部分为苏联专家和各队经验交流的专题报告,如克利门托夫教授有关矿床水文地质方面的报告,鲁萨诺夫专家有关中国沙漠地区和干旱草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报告,马舒柯夫专家及罗沃日诺夫教授有关工程地质方面的报告等;第三部分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室内及  相似文献   

13.
刘国昌,河北省饶阳县人,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入湖南地质调查所,先后任技佐、技士、技正.1945年借调到中央地质调查所,1946年后任南京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工程师.1952年调长春地质学院任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并任系主任.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先后任副院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陈梦熊院士诞辰100周年,也恰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60周年。长期以来,陈梦熊院士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主编和其他一些期刊的编委。在这些学术期刊中,他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有独钟,在1957年的创刊号上,就发表了题为"柴达木盆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论文。一晃60年过去了,抚今追昔,感慨无限。2003年10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整合为一个  相似文献   

15.
四十而不惑①!——为纪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汪福阎锡屿(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北京10008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与在现代中国具极大历史意义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结缘是非常荣幸的!1957~1997年,期刊创刊40周年...  相似文献   

16.
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矿产普查勘探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矿产资源经济合理的开采和矿山生产的安全,因而要求提供的资料能够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依据。 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在22个省(区)地质局开展的55个重点岩溶充水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回访调查和组织制订《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的过程,涉及到一些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上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以下简称水工环地质工作)几乎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0年代,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创建发展时期.当时,由地质部承担着全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一五”计划开始时,只有几十人的队伍,至1959年发展到1万多人.50年代中期,各工业部门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水文地质勘测队伍,与地质部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地进行工作.初期,地质部以工程地质工作起步,1956年转向以水文地质为主.  相似文献   

18.
跨世纪的水文地质学面向新时代的挑战①——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陈梦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北京100812)1前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是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中,创刊最早,历史最长,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一份专业刊物。自创刊...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过去了.吉林省地矿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经过了不断发展的开拓创业历程,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省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任重而道远,争取在全省新一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中,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全国各地,广大群众正以冲天干劲开展着工业、农业的革新运动,在这大跃进的形势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冲破规章的束缚走群众路线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月刊1958年第6期刊载的“中小型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勘测程序与方法”(以下简称文章)一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的,它的目的与任务应该是在阐明中小型水库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