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延安高空探测站2011—2020年连续10年GFE(L)1型探空(简称L波段)雷达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一些典型故障总结判断和维修方法,提出维护维修经验,为提升高空气象观测质量及高空业务人员雷达保障技术水平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18日至22日,第四次全疆气象测报技术比赛在乌鲁木齐市举行,15个州、市、地气象局的51名选手参加了地面、高空的10个项目的角逐。经过几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哈密、昌吉、博州局分别获得地面测报技术比赛团体前三名。博州的杨军民获地面测报比赛个人全能第一名,获地面测报比赛个人全能2至5名的选手是巩庆(巴州)、侯向阳(昌吉)、苗运玲(哈密)、刘伟(喀什);获高空测报比赛个人全能前3名的选手是李瑛(巴州)、刘正新(乌鲁木齐)、于晓(塔城);喀什的牙生江同志获比赛特设的“锐意进取奖”,其他25个奖项也各有其主。比…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为推进我区气象测报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气象测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区局于11月20—22日,在呼和浩特举办了全区第六届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比赛和第三届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技术比赛。各级领导对这次赛事十分重视,区局成立以乌兰局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地面、高空比  相似文献   

4.
1引言 大气中各高度上气压、温度、湿度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资料,对于研究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天气分析和预报等气象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高空探测主要采用由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空进行压、温、湿的测量。在探空观测中,气球飞升的高度越高,越能取得更大高度范围内的探空资料。所以,如何提高气球的上升高度,获得更完整的气象资料,进一步提高我省的探空业务质量,是每个探空业务人员必须面对和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影响气球上升高度因素的分析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阐述,供广大探空业务人员参考借鉴,希望能够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探空资料后续处理程序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模块功能。程序实现了测报质量自动统计、探空原始资料上传和光学经纬仪与701雷达对比观测数据处理程序化等功能,使高空探测业务工作在规范化、自动化方面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调动高空气象探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气象局下发了《高空气象探测质量考核办法》,专门对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人员进行考核。笔者为高空测报月、半年、全年质量考核报表制作,编写了高空测报质量报表软件,它可自动完成各项考核内容的计算处理,并按高空测报质量报表(高表一ZI)格式打印输出统计结果。程序采用FOXBASE”编写,在386或以上档次微机上运行即可。l程序设计流程首先制作单月质量报表,向数据库中输入该月探测的值班情况,再调用核心处理模块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计算,然后…  相似文献   

7.
气象探空测风软件系统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的气象情报和资料的主要来源。气象探空测风软件是高空气象站探空测风综合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严密的处理方法,同时又融汇了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新一代探空系统效益的发挥。该文介绍了高空气象台站探空测风标准化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在软件需求、系统结构、实现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设计出适合于各种高空探测系统,方便实用的“标准化”探空测风软件,为进一步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经验,归纳和总结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电码,自动气象站原理、维护与维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作与使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中国云图,气象探测环境法律法规,测报试题、中国气象局以及山东省气象局下发的各类技术规定等内容。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工处理成静态网页,以网站的形式为测报业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业务技术规定快速查询平台,实现B/S结构异地查询或本机浏览查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探空资料后续处理程序的设计思路和主要模块功能。程序实现了测报质量自动统计、探空原始资料上传和光学经纬仪与701雷达对比观测数据处理程序化等功能,使高空探测业务工作在规范化、自动化方面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测报检查员工作交流会于 2 0 0 1年 5月 1 3日至 1 6日在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海陵岛分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新一届全国高空气象测报业务检查员、网络司及其高空特种处领导共 1 3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因高空气象探测计算机升级换型而对现行的《高空气象探测质量考核办法》、《高空气象探测工作制度》以及《“5 9 70 1系列”计算机终端处理系统业务运行流程》进行修改。会议由网络司主持 ,代表们就至今仍在使用的《考核办法》、《工作制度》及《流程》等如何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阅我区地面气象测报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交流岗位练兵经验,进一步在地面气象测报人员中,掀起一个学业务、钻技术、大练基本功的热潮,努力提高地面测报质量,为天气预报、情报、资料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区气象局于四月六日至十一日在金城江举行全区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参加此次比赛的代表共三十一人,评判员十三人。区局副局长赵福英同志任比赛领导小组组长亲临指挥,业务处副处长张云恒同志,河池地区台台长那洪璞同志任副组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气象学、气候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自动气象站原理、气象电码手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以及地面气象业务相关的技术解答和问题补充等地面测报相关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全面、难易结合的气象观测理论、气象报告编发、计算机综合处理、装备技术保障系列题库,对促进全省地面气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引导广大地面气象观测人员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技能以及为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料和提高我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竞赛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九五五年开始搞气象探空的,在高空探测岗位上耕耘播雨38个春秋."九二南宁第二次全国高空气象测报技术比赛"结束后,终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探空事业生涯.38年过去了,回望我跑过的事业历程,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想起天真烂漫的童年,不知有几多遐想、幻念:我喜欢吹肥皂泡,总想它不破不落、永保斑斓;我还爱放风筝,恨不得让它飞得很高很高,很远很远.没想到踏进北京气校门槛,童年的梦幻竟会奇迹般的实现,而且升华为事业生涯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新业务流程下气象业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延湘 《湖北气象》2003,22(1):41-42
从气象测报自动化、通信传输网络化、预报制作无纸化、服务产品多元化的新业务技术流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强化基层气象台站业务管理的皇项措施:(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业务技能培训;(2)加强制度管理、狠抓业务质量考核;(3)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1新疆专业气象台站的基本情况根据1997年调查摸底的统计结果,我区专业气象台站数、专业气象台站的职工入数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中仅次于黑龙江省,居第二位。现有专业气象台站178个,职工总数593人。人员构成中,测报占74%,预报服务占10%,其他(农气、传真、雷达、行政)占16%;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7%,初中或以下的占27%;高级职称3入,中级职称87入,无职称人员280入。专业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的约占1/3,探测仪器符合规范要求的不足互/3,探测工作开展较正常(基本无返、缺测)的仅占M%。我区专业气象…  相似文献   

16.
提高探空施放高度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空施放高度是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质量考核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施放高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获取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力争提高施放高度显得尤为重要。本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探空施放高度,谈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们作为陕西省的代表参加今年九月份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高空气象测报技术表演赛”,有机会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老将新兵聚集在一起,畅谈大治三年来气象部门的巨大变化,交流高空气象测报的经验,感到非常高兴。由于我们基础理论知识较差,业务技  相似文献   

18.
每次高空观测都要使用探空气球,近年来因探空气球的运输、保管、使用不当而造成测报事故和质量问题的事件屡有发生,有必要重申关于探空气球运输、保管、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引起广大台站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1运输、保管注意事项1.1成品箱在运输过程中上面必须有遮盖物,不得任其风吹雨打日晒。1.2成品箱必须放置于干燥的地方,严禁与酸、碱、油类易燃物、铜锰等金属和对橡胶有害的物质放在一起。1.3库房温度应经常保持在0~30C,相对湿度70%以下,通风良好,阴原干燥。1.4成品箱应放置在离地面20cm以上高度的架子上,堆垛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9.
1背景介绍目前在全国气象行业中有三大主要赛事:天气预报、气象测报和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其中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是2011年起,由"全国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活动"提升为"全国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至今已经举行了十一届。比赛从级别上分为国家级、省级二级,从内容上分天气预报类、气象服务类、创意预报类,为了适应新形势,促进业务发展,2017年又新增加了现场制作预报类,共计四大类比赛。  相似文献   

20.
由区气象局,区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区地面气象测报知识竞赛于五月卅一日到六月三日在南宁隆重举行。来自全区八个地区气象局和区直气象台的35位代表参加了比赛。 鉴于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广大测报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测报质量特别是内在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对此竞赛活动早在去年10月就发了通知,要求全体测报人员对《规范》、《地面气象观测》、各类电码、技术规定和有关基本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做好参赛准备。对参赛选手的产生,采用当众抽签、随机产生的方式,在赛前一个月预以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