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据12126个样品求出我国17个地洼区的花岗岩类平均化学成分,并运用富集元素组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各地洼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类型和区域岩石化学特征。不但指出其区域差异性,而且还指出其若干区域分布规律性,以及有关南北地洼区的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秦(岭)巴(山)地区,东起河南省信阳市,西至甘肃省夏河县,包括中朝准地台的南缘,秦岭褶皱系的主体,松潘甘孜褶皱系的西端及扬子准地台的北缘。区内花岗岩类出露面积为34000km~2,占秦巴面积的8%。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含量平均为5%左右。一根据秦巴地区花岗岩类中70个黑云母样品的化学成分资料(表1)计算,秦巴地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平均化学成分见表2。与我国南岭及西藏相比,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黑云母有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研究是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地壳丰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国际上所关注,并有很多学者先后发表了不同的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的数据,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的出版。本文以中国56种元素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大陆花岗岩类各元素地球化学图所展示的多元素的区域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模式。结果显示,花岗岩类各元素的空间分布模式与中国花岗岩类的分布和特征密切相关。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花岗岩类化学成份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全国范围内 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花岗岩类岩体上,采集了 6 080件样品,组合成 768件组合样.所有样品完全采用无污染加工方案进行加工和制备.选用了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仪器中子活化和 X射线荧光光谱为主的多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对这些花岗岩类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实测元素近 70种.使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和重复测试样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了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据这些实测分析数据,计算并提出了中国花岗岩类和不同构造单元、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近 70种化学元素或成分的丰度,探讨了中国花岗岩类和不同构造单元、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元素丰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类具有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造山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类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成分、成因、分异演化均不同的花岗岩类,它们均与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相关系,对花岗岩类成矿起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在判别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野外判别、岩石化学成分判别、地球化学特征判别、花岗岩类成矿元素组合的大地构造控制判别。  相似文献   

6.
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华北花岗岩类为酸性深成岩.以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按照地洼学说的大地构造分类,它们分属于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演化阶段,其岩石化学各具特征. 从地槽、地台至地洼阶段,华北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化学演化规律.例如,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K_2O含量递增,而MgO和CaO含量递减;在岩石化学指数方面.表现为里特曼碱性指数、长英指数、钾质指数和碱度递增.而铝质指数,镁质指数和钠质指数则递减等等.  相似文献   

7.
滇西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位于滇西特提斯构造带保山地块的平河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其次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4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80~486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平河花岗岩类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4.33~7.05],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5~0.48)。4件样品58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12.4~-3.0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2.2~1.7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平河花岗岩类为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如砂屑岩)的重熔,并不同程度地混入了幔源物质。平河花岗岩类与出露于中部拉萨地体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存在可比性,可能代表了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原特提斯边缘岩浆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四个地区的花岗岩类作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几个地区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其岩石类型主要以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为主;四个地区SiO,和Al2O3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从w(SiO2)为47.88%~75.29%;w(Al2O3)为13.09%~17.49%;CIPW报告显示样品...  相似文献   

9.
张臣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4,20(3):433-438
华北板块北缘武川一康保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和二长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富SiO2、K2O,贫FeO、CaO、MgO,TiO2 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La/Yb)N=6.61~54.63,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同碰撞花岗岩带的存在无疑是该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7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本文计算并提出了天山-兴安造山系、中朝准地台、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滇藏造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右江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等中国七大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和不同构造单元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 、CO2、TFe2O3、Ag、As、Au、B、Ba、Be、Bi、Cd、Cl、Co、Cr、Cs、Cu、F、Ga、Ge、Hf、Hg、Li、Mn、Mo、Nb、Ni、P、Pb、Rb、S、Sb、Sc、Se、Sn、Sr、Ta、Th、Ti、Tl、U、V、W、Zn、Zr、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Y等近70种化学元素和成分的丰度,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及其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约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8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这里计算并提出了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中国不同岩石类型的花岗岩类岩石近七十种化学元素或成份的丰度,探讨了中国不同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燕山期两种不同矿化花岗岩类中锆石的标型特征有较明显区别。第一类花岗岩锆石的比重、硬度、红外光谱频率均低于第二类花岗岩锆石,而晶胞常数正相反,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较富含W、sn、Be、Nb、U、Th REE,第二类则富含Cu、Pb;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表面微结构特征有熔蚀坑、裂纹呈网状、附生物形态不定,第二类则表面无熔蚀坑,裂纹和附生物均较规则等。本中探讨了锆石标型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规律。为锆石及母岩的成因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提供矿物学标志和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中国黄土平均化学成分数据.中国黄土相对于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大离子半径的亲石元素而贫亲铁元素;与上部大陆地壳相比,中国黄土除相对较富Ca.B而贫Na、Nb外,其余绝大多数化学元素的丰度均非常接近甚至几乎相等。由此表明。中国黄土确属典型的上部大陆地壳物质,它不仅为暴露的上部大陆地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天然平均样品,而且中国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完全可以作为上部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的代表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on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the Cape Ashizuri plutonic rock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biotite granite and alkaline granitoids. The biotite granite (70.1–76.1% SiO2) ranged from 8.61 to 9.30‰ δ18O and averaged as 8.9‰ δ18O (n = 3), which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same Miocene granitoids of the Okueyama (avg. 10.1‰) and Takakumayama (11.6‰) granitic bodi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in mineralization. Among the alkaline granitoids, quartz syenites also have values as low as 7.14–8.70‰, with an average of 8.0‰ (n = 3), and monzonite and gabbro vary from 6.14 to 7.86‰, with an average of 7.0‰ (n = 3). These alkaline granitoids may be lower crustal in origin. The gabbroids containing 12.5% MgO at the maximum with low Sr initial ratio, are consider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upper mantle through the fore‐arc tectonic break‐up on the subducting slab.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地层和花岗岩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地层的化学组成控制着岩基的化学组成。据此并结合实验岩石学的资料,建立了原地重熔的逻辑体系。这一假说不但较好地解释了已知的地质事实。而且揭示了某些我们过去尚未认识到的地质现象。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岩基的钾钠比、锶同位素组成和稀土配分特征等,都不是判别岩基物质来源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岗岩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出露面积达86×10^4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花岗岩的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其中以中生代花岗岩的出露面积最大,古生代的次之。从太古宙至晚古生代的花岗岩在昆仑-秦岭一线以北的中国北部最为广布,中生代的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和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最为发育,新生代花岗岩仅分布于西藏、滇西地区。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中国不同时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状况,并讨论了中国花岗岩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The granitoid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transformation series in South China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types: (1) synorogenic migmatic and magmatic type. (2) anorogenic continental crust anatexis type, and (3)syncollision typ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r and Nd isotopic determinations, the source material compositionof the three types of granitoids is calculated with crust-mantle binary mixing simulation. Th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oids of the first type consist of 78.6-89.7% upper crust endmember materials and15.0-10.3% depleted mantle endmember materials, the granitoids of the second type are composed of 63.7%upper crust endmember materials and 36.3% depleted mantle endmember materials, and those of the third type100% upper crust endmember materials. Hence. the sourc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granitoids of all thethree types is dominated by upper crust endmem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