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宁高家堡子大型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可勇  王力  刘正宏  汪建宇 《岩石学报》2008,24(9):2085-2093
高家堡子银矿床为辽东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独立银矿床,它赋存于早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地层之中,受层间破碎带构造控制。矿区发育含银-铅-锌碎裂大理岩型及硅化石英脉型两种主要类型矿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前者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含CO2三相、CO2及单液相四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与造山型矿床成矿流体相似;后者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其低温低盐度特点及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综合分析表明,本区银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作用是印支期以来以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对南秧田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石中石榴石及电气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流体包裹体3种类型.矽卡岩型矿石中石榴石及共生石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250℃,盐度w(NaCl) =0.7% ~8.1%;电气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石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1~ 325℃,盐度w(NaCl)=1.57% ~ 15.76%.两种类型矿石成矿溶液密度为0.75~0.95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变质水),后期受到了岩浆水的叠加改造作用.硫同位素落入沉积岩、变质岩及蒸发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研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作用和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由于矿区构造作用和矿化作用具多期次性和复杂性,因而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最为普遍且类型繁多。基于本次矿石组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将矿区成矿期大致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中低温热液成矿期是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铁菱锰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辉锑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和氧化物阶段。最终,确定扎西康锌多金属矿为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混合岩型铀矿是康滇地轴上最有希望取得找矿突破的铀矿类型,海塔地区的铀矿化即是该类型铀矿的典型代表。本文针对区内的长英质脉矿石、富晶质铀矿石英脉矿石和含矿热液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混合岩化热液成矿阶段为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80~540℃,盐度变化范围为16.15%~23.18%NaCl eqv,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阶段;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范围为5.56%~23.18%NaCleqv,是区内富铀矿的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测试表明,长英质脉矿石石英包裹体中以CH4、CO2为主,其次为H2O和N2;而富晶质铀矿石英脉及含矿热液石英脉石英包裹体中以H2为主,部分含有CO2、CH4、H2O。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混合岩化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而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6.
通过宏观、微观镜下分析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工作,研究河池北香铅锌锡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矿区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分为四种:以锌为主的锌矿石、以铅为主的铅锑矿石、以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的矿石以及细晶黄铁矿为主的黄铁矿石;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针状结构、斑状结构、草莓状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对称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晶洞构造、纹层状构造等。初步厘定矿区成矿期次。根据组构特征及成矿期次,明确矿床类型属于早期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充填改造的两期多因矿床。  相似文献   

7.
小加山钨矿区位于东准噶尔成矿区中部南缘,处于博格达-哈尔里克构造带上。构造位置上矿区处于哈尔里克复式背斜中,构造线方向以EW向为主。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一段(D_2d_1~1)、和第二段(D_2d_1~2)。主要岩浆岩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少量中酸性花岗闪长岩脉。矿体赋存于邻近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二段(D_2d_1~2)的变质晶屑凝灰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石,有用金属主要为黑钨矿,黑钨矿石英脉分为灰色含钨石英脉和白色含钨石英脉2种。四极质谱分析法测得矿床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CO_2为主,次为N_2、CH_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Ar、C_2H_6,液相成分以Cl~-、Na~+为主,次为Ca~(2+),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CO_2-NaCl体系。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体主要位于围岩裂隙构造。钨主要由侵入围岩地层中的地幔热液迁移富集而来,W元素迁移过程中,含钨络合物成矿流体分解进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赛博铜多金属矿位于西天山赛里木湖—四台海泉铜铅锌成矿带内,是该区域新突破的中-大型铜矿床.通过光薄片鉴定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该矿床矽卡岩化发育,成矿期次可划分为退蚀变矽卡岩阶段(S1)、石英-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阶段(S3);包裹体类型为纯液相Ⅰ型、富液两相Ⅱa型、富气两相Ⅱb型、含子矿物Ⅲa型(含石盐子晶)和含子矿物Ⅲb型包裹体(不含石盐子晶);成矿流体显示初期以高温、高盐度,金属物质少量出现,成矿期大气降水混入,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沸腾、金属物质大量析出,再至晚期温度、盐度衰减并发育碳酸盐化的演化过程.C-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初始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源.总体上,赛博铜多金属矿是形成于活动陆缘岩浆弧环境的典型钙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南破山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破山特大型银矿床位于桐柏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带的西端。矿床赋存在新元卉界歪头山组上部的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中,矿体产出受地层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多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矿石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K^+-SO4^2-型流体,成矿早中阶段以变质流体为主,晚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大气水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歪头山组地层。热液绢云母和云煌岩脉的钾氩年龄分别为103.6Ma和134Ma,指示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即秦岭一桐柏地区的构造环境从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白石砬子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青龙村群大理岩与华力西晚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带内;矿体呈脉状、扁豆体产出,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和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岩石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钙铝石榴石、钙铁辉石、透辉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矿床特征及与国内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表明,白石砬子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白钨矿矿床。青龙村群大理岩、海西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北东向断裂和接触带构造对该矿床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吉林四平山门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维盛  邵俭波 《矿床地质》1991,10(2):152-160
山门银矿区位于吉林地槽褶皱带西侧石岭隆起带中。银矿体分布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与上奥陶统石缝组断裂叠加-复合接触带的内外侧。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为一裂隙充填为主的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环境为低温低压低盐度。  相似文献   

12.
刘继顺  马光  舒广龙 《矿床地质》2005,24(5):527-536
经研究确认鄂东南铜绿山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这一新类型的金(铜)矿体受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的控制,产于矽卡岩型矿体上盘大理岩残留体的边部,走向上大致与NNE向矽卡岩型主矿带垂直。矿石呈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大理岩、斜长石岩,含少量块状磁铁矿矿石角砾和高岭石化花岗岩角砾。胶结物主要为细碎屑物及微细粒状石英、玉髓、高岭石、黄铜矿和黄铁矿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矿石平均wCu2.54%,wAu3.44×10-6。隐爆角砾岩型矿化是在岩浆侵入作用下成矿热液演化晚期阶段形成的,时间上晚于矽卡岩型,但可叠加其上,常形成富铜金矿体,也可形成独立金矿体。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为大幅度增加铜绿山矿床的储量指明了方向,对认识铜绿山矿田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抚松西林河银矿床是吉林东部近期发现和评价的产于太古宙古花岗岩和元古宙大理岩接触带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床位于龙岗断块北东端韧性断裂带中,矿体产状受韧性断裂控制,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并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变化.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压碎结构、内部解理结构、乳滴结构、侵蚀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有辉银矿、锑银矿、自然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铜蓝、辉锑矿等.矿石中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及方解石、绿泥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石地层和岩浆岩.  相似文献   

14.
湖北银洞沟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银洞沟矿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较为典型的大型银矿床。文中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银洞沟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东南部武当群变质火山岩中,矿体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少量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铁白云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黄铁矿等,成矿流体特征为低盐度、低密度、富含CO2±CH4±N2的水溶液,矿床上部为低品位银金矿体,中部为高品位银金矿体和少量铅锌矿体,深部银品位降低,金品位增高,同时出现较厚大铅锌矿体。其地质特征与典型的造山型矿床一致,表明其为一造山型银矿床,矿床矿化分带符合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地壳连续模型,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寻找矿山深部金、铅、锌、铜、钼等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整的海相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和沉积相.其中,网脉状蚀变角砾岩带长>2km、宽>200m,代表喷流管通相;容矿大理岩长>3km,宽>1km,最大厚度>200m,分布于网脉状蚀变岩的外侧,为喷流沉积岩;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属喷流沉积相.锡铁山矿床喷流管道系统规模巨大,其大规模的物质供给系统为国内外现已发现的SEDEX铅锌矿床中罕见.现已揭露的锡铁山矿床主体属于喷流沉积系统的中心和近喷口相部分,锡铁山地区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层状铅锌矿体(床)尚待发现,同时,在矿床东南方向深部的侧伏延深部位,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赋存于厚层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这些大规模层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层可能不再是大理岩,主要围岩可能是富含炭质、钙质的沉积岩,如深灰-灰黑色的含炭方解石片岩、炭质片岩、方解石绢云片岩等.锡铁山东南部地区的滩涧山群相应赋存层位是大规模层状铅锌矿的主攻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锌-铜矿石、锌矿石及铅-锌-银矿石依次从矿化中心向外侧产出。代表性矿体拜东矿区1号矿体的块段金属量、平均品位及元素比值由西向东沿着走向方向显示出明显而系统的变化规律。锌的块段金属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铅和银的矿段金属量则先增加后下降;锌的块段平均品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铅和银的块段平均品位则先上升随后下降;Ag/Pb值先上升随后下降,Ag/Zn和Pb/Zn值则逐渐上升。这种矿化的分带性可能是成矿热液在中偏高温向低温演化的过程中,沿着矿体的走向方向从矿化中心向外侧运移,在矿体不同位置有选择地将成矿物质卸载的结果。而成矿热液在断裂系统内与不同比例大气水的混合则可能是成矿系统内温度梯度形成的重要原因。矿床中不同位置的矿物组合记录了成矿热液中硫逸度由高向低,pH值由低向高的演化过程。拜仁达坝矿床与邻近的维拉斯托矿床组成了一个由温度场控制的具有明显矿化分带现象的低硫化热液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
窑场铁矿床位于河南鲁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陆块南缘,控矿地层为太华群铁山岭组,主要矿体共有两个,主要有辉石铁英岩和角闪石铁英岩组成,夹有少量的黑云角闪片岩、大理岩和花岗质混合岩,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磁铁矿(30%~35%),少量赤铁矿(5%)和镜铁矿(3%)。脉石矿物有石英、角闪石、辉石、石榴子石等。围岩的组成包括黑云辉石岩、黑云角闪岩、黑云角闪片岩、黑云片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及少量的花岗质混合岩。矿石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镁角闪石,辉石有富铁透辉石、斜铁辉石,磁铁矿以纯磁铁矿为特征;围岩中的角闪石属于镁角闪石和纯镁闪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伴有少量金云母,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含有镁铝榴石、钙铝榴石分子。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本区的变质相达角闪岩相,估算其变质的压力范围为0.36GPa~0.74GPa。与典型华北陆块前寒武纪铁矿床对比,窑场铁矿床的矿物组合、变质等级以及沉积相类型均与新太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相似。磁铁矿高Ni、低Co的特点表明其成矿来源与深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四棵杨树银铅锌矿位于青城子铅锌金银矿田东部,与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湾地沟金矿处于同一金银铅锌矿带,该矿带赋存于辽河群盖县组黑云母片岩与大石桥组大理岩接触部附近。在矿区发现的8条隐伏似层状银铅锌矿体,赋矿岩石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石墨化。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是典型的层控型隐伏矿床。经对其中4条矿体进行工程验证,初步估算,探获(333+3341)资源量金属银99804kg,(铅+锌)50900t。对控矿因素及找矿预测提出了新认识,指出了在矿区北部及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