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文观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数据网格技术等新兴IT技术的日趋成熟,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虚拟天文台成为基于数据网格技术的解决复杂海量天文数据的访问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对现有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底层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完成了其核心部分一天文数据结点。天文数据结点可发布和管理异构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进而为天文学家实现对各种天文数据的无缝透明访问和处理提供了方便。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天文数据结点的体系结构,以及结点各部分的功能,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大地上刮起的“苹果旋风”,越来越多的天文爱好者开始加入苹果大军,拥有iPhone、iTouch、iPad等便携设备的爱好者相信也不在少数了。这些基于iOS智能系统的设备拥有强大的机能和海量的应用软件,使用它们帮助爱好者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已经成为可能。这篇文章将介绍几款常见的基于智能苹果便携设备的天文软件,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相似文献   

5.
2007/2008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将中国首架南极望远镜阵CSTAR和自动天文观测站到运送到Dome A进行天文选址和天文观测,这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天文办期待与注目的重大事件,同时也是中国天文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栗志  周卫红 《天文学进展》1996,14(3):259-261
概述了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在天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针对天文观测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经过研究,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天文图像压缩的可行方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及压缩实验给出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文大科学设备郭守敬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慧眼硬X射线调制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以及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陆续建成使用,急需大量从事天文前沿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然而,天文专业发展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天文专业人才的培养.贵州师范大学立足于天文学科发展需求和贵州省省情,成立了“南仁东”创新人才实验班(简称南仁东班).同时,贵州师范大学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院校协同,借助其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探索与实践了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院校协同,培养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开展天文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射电天文观测需要事先对射电源分布及天空背景有清晰的了解。目前国内射电天文台站缺乏射电天空与观测源分布可视化软件来对射电天空背景和观测源进行显示。开发一款简洁、移植性强的可视化软件,方便观测者直观地了解射电天空,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观测计划。该软件使用C语言及PGPLOT子函数库编写,在Linux系统下运行,实现了星空的实时查询和按时查询,并支持用户更改观测台站、天空背景和射电源表等。该软件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将面向国内各天文台站及天文爱好者开源发布。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文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观测和自主观测逐渐成为天文观测的主流趋势,自动调焦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动调焦器是天文望远镜不可或缺的附属设备,是实现自动调焦的关键设备。为实现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10英寸米德望远镜的自动调焦,自行研发了一套天文电动调焦器,设计相关控制电路,制定串口通信协议,并编写了一套开源天文公共对象模型(Astronomy Common Object Model,ASCOM)驱动程序SS Focuser,详细介绍了该电动调焦器的结构原理和实现方法,实测结果表明,电动调焦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为天文电动调焦器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代巡天观测、时域观测等天文项目的推进,当前的天文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需要一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天文数据库以及在其基础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更加专业的针对天文领域的数据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交互等工作正在逐步标准化。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的新型天文数据服务正深入天文用户的日常科研生活中。首先简单回顾了天文数据库的历史,然后通过对几个典型天文数据库的举例分析,从天文数据库的类型、提供的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天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天文数据库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是一个以天文观测为核心的网络实践体验中心,以网站的形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网站建设使用HTML、CSS、JavaScript和JSP/JaveBean等技术;基于B/S结构实现望远镜远程控制;采用Windows Media技术实现视频发布。建成的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天文观测实践体验机会,达到了传播天文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隋书.天文志>天象记录选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卜为主要目的的天象记录在中国历代官定史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是读史者的障碍.现代天文方法可以推算有史以来的大多数天象记录.这些计算结果与古代记录比对,可借以校正文字,考察古人的观测方法和制度,体验其星占心态,对历代天文志中占主要篇幅的天象记录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作为例子,本文计算了<隋书>天文志中梁、陈两代六十余年的天象记录,并与其它史籍中的有关记载作了比对和考校.对文中涉及的天象也尽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FAST馈源支撑系统承载和驱动馈源运动,进行对天体的高精度跟踪观测.在实时的定位调整中,两轴转向机构起着辅助调整接收机姿态角的作用.为满足FAST两轴转向机构的重量及刚度要求,选择了一种空间刚架式的结构构型.提出了反映结构柔顺度及重量约束的目标函数,以各类杆件的截面面积以及整个结构的高度、半径等几何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三次天文台选址高潮的背景及最近这次台址调研的进展情况。天文气候条件普查的结果认为在中国挑选出受局部地形影响的较好台址是有可能的。报道了对华北和西北若干候选点进行踏勘和测量的结果。详细介绍了在滇西地区的选址普查和丽江高美古选址观测的经过。据云量和DIMM视宁度观测的初步结果来看,高美古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潜在优良台址。  相似文献   

15.
Similarity model of feed support system for FA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design of feed support system for 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theory, a 1:15 scale model of feed support system has been built to make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Then the control system and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feed support system are illustrated. A complete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track is run by the scale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feed support system can satisfy the observation accuracy requirement of FAST.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主流的天文数据发布主要使用基于Web页面和基于REST风格的Web服务两种发布技术,但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不利于自动化工具实现机器识别并调用。WebService技术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拥有跨平台与松耦合等很多优势,通过Web服务实现天文数据发布可以提高天文研究工作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对Web服务在虚拟天文台中的应用情况及目前主要的天文数据发布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符合IVOA规范且面向Web服务的天文数据发布服务进行了分析,针对一个天文数据发布实例,设计并实现了同时支持SOAP风格和REST风格的锥型检索服务,测试结果表明服务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3种在天文观测中用于实时控制、实时数据采集的时钟设计方法,比较了硬件制作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和图像采集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新的、独特的全天指向模型,大大提高了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1″,并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OMR的2.16米望远镜积分视场单元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积分视场单元的三维成像光谱技术日趋成熟,并且与传统的狭缝光谱仪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势。2.16m望远镜的OMR光谱仪是采用平面光栅分光的低色散卡焦光谱仪器,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积分视场单元的升级优化。在不改变OMR光谱仪自身结构,不影响现有功能的同时,利用“微透镜阵列+光纤束”的技术可以实现积分视场单元与OMR光谱仪的耦合。设计了两种方案,给出了升级积分视场单元后的空间分辨率和视场。  相似文献   

20.
天文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是评判一架天文望远镜的重要指标。赤道式天文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受到极轴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正确地安装好极轴位置显得非常重要。极轴校正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介绍了用观测恒星的方法来校正极轴位置,分析了合理地选择目标恒星,得出结论:在调整极轴东西方向时选择子午圈上的恒星作为观测目标恒星,在调整极轴俯仰方向时选择90°时角圈上的恒星作为观测目标恒星。经过多次调整极轴东西方向和极轴俯仰方向并对两个方向交替进行调整,望远镜的极轴将处于相当准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