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平散度,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膨胀量(相对膨胀率)。常用符号D表示。正值表示辐散,负值表示辐合。一、提高水平散度计算精度的必要性水平散度的时空分布,是制作降水分析预报的重要因子之一。这是因为:水平散度常与垂直运动相联系,而大范围上升运动是产生降  相似文献   

2.
1.总祖度为了直观方便,在从能量学角度研究天气学问题时可引入总温度概念r’I,按照定义:T一T+畏。+告z+带丫:(1)其中T为温度,L为凝结潜热,Cp为定压比热,q为比湿,g为重力加速度,z为拔海高度,v为风速。 由(1)式可知,总温度T:就是单位质量空气的总能量(简称总比能)所相当的温度。在夏半年,在大多数情况下,(1)式中的动能项可以忽略。因此,平常只需要计算和湿静力能量相应的温度T。(为了方便,一般也称为总温度),,~__.Lia、上+IU甲+万护q 、Jp(2)其中叻的单位为位势千米,一般有士300位势米的变化。为了制表方便,可预先给定为常数。这样,(2)式…  相似文献   

3.
《气象》2021,47(9)
气象常用的涡度、水平散度(简称散度)是天气系统、天气现象演变的重要诊断物理量。依据坐标转换的观点,分别推导出气象中常用的局地直角坐标系("z"坐标系)和等压坐标系("p"坐标系)中涡度之间、散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讨论表明,在两种坐标系中,涡度、散度的定义式形式完全相同,但本质有所差异,"p"坐标系中涡度不仅表示空气微团绕天顶方向的旋转程度,还反映大气的斜压性强弱。同样,"p"坐标系中散度不仅表示空气微团水平面积的相对变化率大小程度,也反映大气的斜压性强弱。只有大气在正压状态的情况之下,"p"坐标系中涡度、散度才表示纯粹的旋转和辐散辐合。"p"坐标系中涡度、散度不仅具有大气动力特征,同时还具有大气热力特征。  相似文献   

4.
按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6月华南—江南持续暴雨作大尺度水汽场诊断分析,同时用三重嵌套WRF中尺度模式,模拟6月19—20日"高空槽-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系统造成的江南特大暴雨过程,并且对模拟中尺度暴雨雨带和雨团作高时空分辨率诊断分析。诊断物理量包括:可降水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及云水、云冰通量和通量散度、水汽权重平均风速、凝结函数降水率等。模拟与诊断分析表明,华南江南持续性暴雨大尺度水汽场特征是,因东亚"中高纬度正距平中低纬度负距平副高偏强偏西季风槽异常活动",造成孟加拉湾和南海上空的大尺度水汽进入大陆;中尺度特大暴雨发生在上游区有暖湿急流、并处于风场辐合的"水汽+云水+云冰"(总水物质)饱和高值区;因凝结函数降水率和总水物质通量散度降水率均为风场(散度场)中垂直运动产物,模拟的凝结函数降水率随模式时空分辨率提高而逐渐逼近于模式的显式降水物理过程,当模式分辨率达到4 km,可模拟出"西南涡切变线"系统中,有凝结函数降水率为1~3 mm·min~(-1)的中尺度雨团生消;且模式大气中的云水、云冰碰并增长降水率,可用其通量散度描述,并且应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相叠加。从而表明,模拟中尺度雨带和雨团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动力因素,只能是天气系统风场,即是模式的高时空分辨率散度场决定模式大气垂直运动,进而决定凝结函数降水率和总水物质通量散度降水率,它们一起构成了模式显式降水(率)。  相似文献   

5.
赵鸣 《大气科学》1979,3(4):314-325
本文在u=u(z),k_y=k_y(x,z),k_z=k_z(x,z)及考虑下垫面对浓度场有清除作用的前提下,求解了定常连续点源三维湍流扩散方程,得到浓度场的分析解。解中含有随稳定度而变的参数。应用Project Prairie Grass的地面源试验资料,经验地定出了从中等不稳定到中等稳定时适用于小尺度扩散的有关参数。将本模式用来计算上述试验中的浓度,除较少的例外情况外,个例的计算浓度与实验浓度的相对误差平均在200%以内,并对误差原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下垫面影响的不同大小计算了清除作用对地面源浓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陆面蒸发量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兴 《气象学报》1956,27(4):337-344
在的著作中,根据基本假定形式x=∫_0~z(dz/((1-(z/z_0))~n)进行了陆面蒸发量的推算。但该式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进行积分,就是积分所取得的公式也是相当复杂,且仅当n=1及2时能取得z对于x和z_1的显函数。 本丈将的假定形式改成如下形式: x=∫_0~z(dz/(1-(z/z_0))~(1/n)) 上式在n为任何数值时都可以积分,且取得的公式非常简单。根据所得的公式曾计算了不同z值(当z_0=1时)和对应的x值,并利用这些计算的数据绘出了图1上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同时也将的曲线绘在图1上(以虚线表示)。两曲线比较的结果指出,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都位于虚线之下,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逐渐位于虚线之上,且随着(x/z_0)的增加,两组曲钱位置相距愈远。  相似文献   

7.
吕伟林 《气象》1980,6(11):9-9
我们知道,干空气在垂直上升运动中,由于周围气压不断降低,干空气块向外膨胀作功,需要消耗内能而降低温度,在单位高度内降低的温度值称干绝热直减率(γd),此值根据理论推算为γd=0.98℃/100米。而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垂直上升运动中,其露点温度也随高度而降低,其值约为γ_z=0.17℃/100米。在近地面的实际大气层中,绝对干的空气是不存在的。可是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垂直运动中,只要没有水汽凝结(蒸发)现象产生,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干空气是大致一样的,即也遵循γd=0.98℃/100米的规律。 一块未饱和的湿空气,它在地面附近时的温度为t,露点温度为td。在其绝热上升中,气温和露点温度遵循各自的递减率,且γd>γz。因此,上升到某一  相似文献   

8.
资料     
《气象》1979,(10)
1979年7月500mb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 中央气象台 }---二L-竺1-里1-进生--1{黑牵噢担J毕滇j粤一一竺 }___‘}候半、均}曲积}强度l酉伸}脊线}北界}平均}平均}中心位置} !月半均1一一一万一一一下尸一一一犷一一一万一一一一j—!,___.!二__~!_._.!_!、!_!卜甲,一厂甲尸一}强度 酉鱼遨过迹拭器羚器仓 1 12 10。65 IU。O吕10。67lU一6UIU一76IU.匕llU.日吕1 1 1 1 1 1 1 1 11 亚洲地区}.}n Jn}。。,}n。。}。。。}。,。1。。。}。。。}}}}!}!}}} r!,’M}:少“”!少:。1!份“”(“’“‘’““,}:艺’‘“l“.‘尸:l卜J::}:{{.!.:1}:} …  相似文献   

9.
低温、干旱并发对玉米影响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玲  郭建平  高素华 《气象》2006,32(4):116-120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模拟了低温、干旱及低温干旱并发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定量地评估了低温、干旱及并发对玉米苗期、抽雄期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干旱对玉米的生理过程为负效应,并发加大了负效应的影响。并建立了低温、干旱及并发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评估方程:y=-516·2162+58·72343x1+125·9081x2+114·8233x3;方程中:y为籽粒产量(kg·hm-2),x1为土壤湿度(%),x2为苗期温度(℃),x3为抽雄期温度(℃)。  相似文献   

10.
辜旭赞  潘彭刚 《湖北气象》2010,29(2):129-134
采用T213L31模式大气分析资料,诊断计算天气学中的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并理想设计与诊断计算气层对流不稳定降水和层结不稳定降水,用于对2007年8月间西太平洋登陆台风帕布和圣帕降水运动进行诊断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扰动中凝结函数降水场呈弱态,但有较强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场,且水汽辐合降水运动组织对流不稳定降水和层结不稳定降水。在热带扰动发展与台风形成时,其低层风场水汽辐合与积云对流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是气层对流不稳定能量与气块(团)湿不稳定能量的积聚过程,前者可带来暴雨,后者可带来大暴雨。相关天气学分析表明:台风暴雨是大尺度风场及中尺度水汽辐合降水运动组织起中、小尺度气层、气块(团)对流降水运动,对流性降水是由风场支配故变化较大、较快。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一次辐射雾的外场观测资料及NCEP的2.5°×2.5°NC再分析资料和GDAS全球1°×1°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背景、气象要素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探讨雾形成和持续的主要边界层物理和天气学成因;并利用HYSPLIT-4轨迹模式对此次雾过程进行后向轨迹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雾过程期间始终存在逆温层,甚至出现多层逆温。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利于雾的形成和发展。(2)此次辐射雾过程水汽输送较平流辐射雾小,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本地辐射降温后的水汽凝结。(3)此次雾过程地面受高压控制,低层水汽通量散度为正值,近地面有弱辐散,利于辐射降温水汽凝结,而持续的水汽辐散造成的水汽流出以及雾后期随着北部干冷空气南下使得这次辐射雾寿命较短。  相似文献   

12.
葡萄果实生长规律及其气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葡萄果实体积的增长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与≥10℃积温和日照时数累积量的关系可用Logistic〔y=k/1+exp(a-bt)〕曲线模拟。  相似文献   

13.
大尺度环境场对青藏高原低涡发展东移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大尺度环境场(南亚高压流型)与高原低涡发展东移或原地生消相联系的天气学事实。论述了大尺度环境场对高原低涡发展东移的动力作用。指出:在涡度议程中由于(f+ζ)·V项和1/aco ω/λ·v/p 1/α ω/ u/p项的作用不同,高原低涡或发展东移,或原地生消。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工业区夏季近地层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56.2±20.1 μg m-3;AOD(500 nm)均值为1.4±0.9;波长指数α(440~870 nm)均值为1.0±0.3。PM2.5质量浓度24 h均值超国家二级标准20.2%,超标时AOD均值增加14.7%,α平均值增加23.9%,O3体积分数均值减少12.3%。O3超国家二级标准10.1%,超标时段AOD增加34.9%,α变化不显著。高温低湿条件下,O3日变化峰值(y)和PM2.5质量浓度(x)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相对湿度<60%时,两者拟合曲线为y=0.97x+43.96(拟合度R2=0.60),温度>32°C时,两者拟合方程为y=1.24x+30.61(R2=0.64)。夏季长三角工业区呈现高浓度O3与高浓度PM2.5叠加的大气复合污染。O3日变化峰值和AOD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模拟结果显示,O3日变化峰值(y)和AOD(x)呈现极高的负相关[y=-34.28x+181.62,R2 = 0.93或y=220.62·exp (-x/3.17)-19.50,R2=0.99]。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化的降水率公式、散度方程和运动学公式,在强降水上空满足特殊风压场(高层地转偏差大于实际风)和(低层地转偏差大于实际风)的条件下,导出了与天气尺度运动的正相对散度中心相对应的强降水加强、减弱及移动的判别式。并以蚌埠为例定性地作了临近预报,结果与实况一致。讨论表明:在天气尺度运动正相对散度中心对应的强降水上空,满足上述条件下,高、低层非地转运动在地转涡度平衡态(fζ=▽~2φ)附近摆动,通过正相对散度中心的变化,影响强降水加强、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一、产量预处理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是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后者是生产力水平因素,它的变化比较缓慢,有一定的规律,这就为我们进行产量分离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把产量用下式表示:y=y_t+y_w……(1)式中y、y_t、y_w分别表示亩产量、趋势产量(即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部分)和气候产量.通过试验,取趋势产量为  相似文献   

17.
陈新强 《气象》1982,8(5):36-38
谐波分析中的初始位相是确定谐波图形的一个基本参数,表示开始振动时(t=0)谐波所处的位相,对高度场而言,它决定着谐波槽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资料     
《气象》1992,(10)
1992年8月soohP,环流指数、环流特征,声料中央气象台长期预报科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平均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七界位置平均位置平均强度中心位置强度l23456经度纬度亚欧地区:z盈M1 .090 .430 .930一24l‘020 .420.,30 .471 100 .361230 .471 .51t)6128691 3532371 55 OE80“N33亚洲地区介‘M0 .85U .360 .560 .220 .680 .330390 .350夕10 .371 .210一461 .340 .441992年8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l23456789101112l3l4、凡}、6171819202l2223242526272829303l数77…  相似文献   

19.
根据J·R·霍尔顿(Holton)〔1〕,。方程为(俨 子子)旬=1。口产二—~:户一IV。口P\二v(李v:。 、10)〕 于vZ〔v:·v(一器)〕“’ 其定性结论是:(髓高度的增加率(黝摇)运动OC(士)“度平流平流。 假定大气为静力稳定,即d>O时,那么当高度场必和。场在x和y方向上按正弦波状分布时,就有:l_,.foZ dZ爪V“十—~二,一节、o口P.创OC一旬(2)对于天气尺度,可以采用 旬=一pgw(3)因此,当(v’ 等备)。>O,则“<0,气流是上厂厂JJ日·目b高度升的(W>0),反之,气流下沉。 (1)式的定性结论指出,气流的垂直运动取决于两个因子,其一是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天气学诊断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213 L31模式大气资料,在等熵坐标系上,对天气学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做诊断计算;又对对流不稳定降水和气块(团)不稳定降水做理想设计与诊断计算,用以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诊断计算.分析表明:大尺度稳定性的凝结函数降水量级较小,天气尺度波动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虽量级较大,却都不足以形成暴雨,但是它们可以组织起对流性降水运动,被组织的对流不稳定降水则可以形成暴雨,但仍不足以形成大暴雨,只有参与层结不稳定降水,才可以形成大暴雨.因淮河流域高空锋区上多有高空槽及冷空气活动,且副热带高压偏强偏两,使得东亚季风进程中的长时间水汽通量辐合与高温高湿气团维持在淮河流域上空,并在地面静止锋上由凝结函数降水和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引发非等熵湿绝热运动的对流不稳定降水和层结不稳定降水,是淮河流域暴雨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