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井地电位法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利用有限元推导了井地电位2.5维的详细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然后利用该程序对一水平层状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并与解析解做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均匀介质中分别存在高阻板、低阻板以及高阻板与低阻板同时存在的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得到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及点电流源在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曲线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地下介质进行有效的探测,能够精确地确定异常体上边界、下边界的埋深位置。  相似文献   

2.
从井地电位法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利用有限元推导了井地电位2.5维的详细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然后利用该程序对一水平层状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并与解析解做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均匀介质中分别存在高阻板、低阻板以及高阻板与低阻板同时存在的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得到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及点电流源在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曲线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地下介质进行有效的探测,能够精确地确定异常体上边界、下边界的埋深位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装置的二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分析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探测异常地质体的效果,通过建立高阻异常体和隐伏直立低阻体地电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类型下的视电阻率,并加噪进行二维电阻率反演。各种装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探测地下高阻异常体时,温纳α、β、γ装置优于其他装置,揭示异常位置与形态相对较好;对于隐伏直立低阻体而言,温纳p装置和三极装置探测效果好,其中温纳β为最理想装置,实例验证表明,温纳α、β、γ装置在探测地下防空洞时体现了其装置的优越性,验证了理论模拟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条件下的溶洞起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溶洞为空洞时反演电阻率表现为高阻,充满低阻物质时表现为低阻,而当低阻物质含量不同时各个装置的探测效果会有不同。为了比较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低阻填充溶洞的探测效果,构建低阻物质含量不同的低阻溶洞,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地电断面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条件下的溶洞起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溶洞为空洞时反演电阻率表现为高阻,充满低阻物质时表现为低阻,而当低阻物质含量不同时各个装置的探测效果会有不同。为了比较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低阻填充溶洞的探测效果,构建低阻物质含量不同的低阻溶洞,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地电断面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6.
充水溶洞特征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性质的溶洞其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溶洞为空洞时反演电阻率表现为高阻,充满水时表现则为低阻,而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反演特征很难判断。文章通过构建不同充水程度的溶洞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地电断面进行反演,对比不同反演成像模型的地电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充水溶洞的电阻率随溶洞充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低阻的范围随着水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其可分辨性强。野外探查资料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结果,所获得的认识对地下溶洞的电法探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条件下的溶洞起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溶洞为空洞时反演电阻率表现为高阻,充满低阻物质时表现为低阻,而当低阻物质含量不同时各个装置的探测效果会有不同。为了比较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低阻填充溶洞的探测效果,构建低阻物质含量不同的低阻溶洞,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地电断面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平电偶极子电磁场电分量的表达式,讨论了Ex分量、Eφ分量的幅值范围,提出了广域电磁法Eφ分量的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初步研究了由Eφ分量定义的广域视电阻率的特点。在均匀半空间的条件下,水平电场Ex分量、Eφ分量幅值范围不同,测量Eφ分量可以扩大野外的观测扇区,减小施工成本。通过二层地电模型正演理论曲线的讨论,发现Eφ分量定义的广域视电阻率受观测角度的影响较比Ex方式小很多,在相应的观测扇区内不会发生视电阻率曲线畸变。通过H型、K型地电模型广域Eφ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低阻中间层的反映情况比高阻中间层的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也有近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直流电法勘探中,三维点源正演计算复杂、计算量大,虽进行傅里叶变换可转化为二维点源,但相比二维线源计算还是复杂。基于Matlab编程,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出了线源直流电法二维有限元数值解法,通过与均匀半空间理论值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再建立高阻、低阻地电模型,并采用单边供电和双边供电分别对其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视电阻率断面图。结果表明单边供电可以准确反映异常体在纵向上的位置,而双边供电更能准确反应异常体的横向位置和形态。论文研究为生产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种地电模型(单一正方体低阻地电模型、两个相邻低阻正方体地电模型、相邻低/高阻正方体地电模型、斜相邻低阻正方体地电模型)进行三极、二极、偶极等装置的正演计算,得出不同装置对低阻体的响应特征。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不同岩溶形态的电剖面ρs曲线特征及ρs等值线平面、断面图等异常特征。对比野外施工常用的几种装置异常幅度及分辨能力等特征后,认为:野外施工时,一般采用温纳四极装置或三极装置探测地下水效果较为理想。通过湖南某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广西某地大型果园的两个成功找水案例,说明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找水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严重,滑坡勘察中判断滑坡体类型、规模等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滑坡体的不同分类方法及电性特征,通过对20多个滑坡体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滑坡体的电阻率特征差异明显;重点介绍了土质滑坡、岩石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等3个高密度电法探测实例的异常特征。实践证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能从电阻率异常特征来推断滑坡体的类型、物质组成,其结果对滑坡体勘察及后期治理、钻探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正演冻土模型,验证了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冻土监测的可行性。对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进行特殊处理,将其应用于对季节性冻土的监测,并进行了七个月份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季节性冻土监测中可行;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可以看出表层土壤在季节变化中有明显的结冻、解冻行为;并可估算出冬季冻土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数据预处理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密度电法通过电极供电、测量电流和电压,采集视电阻率数据。在采集数据过程中,由于某些操作或仪器原因,往往使数据中包含人为错误,或外界干扰产生的量值较大的“过失误差”以及不可避免的带随机性质且量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数据预处理的任务就是,限制“过失误差”和压制“偶然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这里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电阻率数据处理的特点,比较人工处理与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差异,根据几种算法编写出不同的数据处理程序,对算例进行误差限制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下涵洞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新兴的电阻率方法,与常规电阻率方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测点密集,反映地电信息更丰富,更直观以及资料解释简单方便等特点。本文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测地下涵洞,实践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获得的图形,质量高,解释误差小,是一种方便实用,效果良好,能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测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艳章  王水林  葛修润  周平 《岩土力学》2006,27(Z1):519-523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基于岩土体的电性差异而进行勘探的物探方法。在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三峡库区某滑坡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法确定滑体厚度和基岩面形态的实例,探讨了在滑坡勘察中高密度电法的适用条件和野外工作方法,并结合钻探成果和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对其影像成果进行了有效解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与常规勘察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滑坡勘察时,勘探效率高。应用配套软件处理后,勘测数据生成的地电断面图直观清晰,定性、定量解释可靠,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滑坡体参数,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多种勘察方法相结合的滑坡勘察中。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法在复杂场地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博  邓帅奇 《江苏地质》2008,32(3):218-220
高密度电阻率法适用于场地环境复杂的城市地基勘察,野外施工方便。采用温纳和单边三极测量方式,通过改进布线和布极来克服场地面积小、接地电阻大等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回线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逆样条插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给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数值计算方法--逆样条插值法。对几例由2.5维正演程序获得的理论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逆样条插值法用于全区视电阻率的定义是可行的。与此同时,该方法的实现也为瞬变电磁自动反演中初始模型的构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角域叠加的方法获得由纯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异常,采用比值法对边坡地形条件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校正,并结合测区钻孔地质剖面分析地改效果。结果表明:角域地形改正的方法是有效的,地改后的反演断面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更加接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全空间视电阻率公式及全区求解方法是地下瞬变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求解方法,笔者将半空间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引入至全空间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采用理论数据、正演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对该方法在全空间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移算法与常规的全区视电阻率解法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但前者避免了传统全区计算方法中的多解性;此外,采用由截距参数绘制的时间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联合解释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柳州地区特高压线路建设中,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溶洞进行探测,然而探测结果难以判断高阻异常是充气溶洞的响应还是石灰岩本身的高阻特性响应。在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探地雷达对异常模糊区进行复测验证,雷达结果中出现形如双曲线的反射异常,从而判定高阻异常来源于充气溶洞,而不是石灰岩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