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油气藏地球物理测井,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技术系列与煤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若干问题,分析了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的形成和储层的特性决定了煤层气储层评价的一系列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可用常规测井方法直接或间接获得。目前常规测井方法包括自然电位、双侧向(或感应)、微电极、补偿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声波全波列、中子孔隙率以及井径测井等。选用不同测井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或体积模型等方法,可以获得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测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后续工序能否正常开展,为此要求煤层气测井监理对所测参数曲线具有较强的解读和鉴别能力.然则作为新兴行业,煤层气测井监理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打煤孔测井与煤层气测井的共性与差异,认为打煤孔测井监理与煤层气井测井监理的工作方法大相径庭,前者重点在于煤层,后者除要求煤岩解释外更侧重于曲线本身的可信度评价.根据煤层气测井监理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测井曲线进行监理时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选取煤型气勘探与开发的测井方法,完善煤型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通过对煤型气产出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再认识,经过分析比较煤层气与煤成气两类煤型气储层的差异,并分别研究两类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进而分析煤型气储层的测井评价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的优选方案:综合分析具体研究区块储层特征,对煤层气储层选择相应测井方法识别煤层,对煤成气储层选择相应测井方法识别渗透性砂岩,再计算储层参数,开展产能评价和储量计算。研究表明,常规测井是定性识别煤型气储层的有效方法,优选出的煤层气和煤成气测井评价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煤型气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向旻 《地质与勘探》2020,56(6):1305-1312
将常规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应用于煤层气储层测井解释,其效果存在一定的折扣。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解释中出现的问题,将深度学习的思想引入测井解释,提出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数量、受限玻尔兹曼机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分类阈值的确定方法,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及煤层气含气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在交会图法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通过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继而对识别结果进行适当校正,煤层识别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经过多种方法的对比,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气含气量预测的效果,要好于BP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统计以及Langmuir方程三种方法。深度学习改进了传统的BP神经网络,具备更强的复杂函数泛化能力,适用于煤层气测井解释,并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测井方法在煤层气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测井原理,利用煤层气测井中各种参数可以确定和评价煤层气及其储层的相关参数,如储存煤层深度、厚度、工业分析、含气量、渗透率、岩石力学性质、储层温度等.对煤层气钻井的固井质量也可以利用声幅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磁定位测井做出可靠的解释.山西某煤层气勘探区测井资料与试井、化验等资料表明,测井数据与化验、试井、排采等数据非常接近,可见利用测井数据成果可为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内目前用于煤田煤层气测井的主要设备有北京中地英捷物探仪器研究所PSJ-2型数字测井仪系统、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TYSC型以及美国蒙特系列Ⅲ数字测井仪系统等。煤层气裸眼井常规测井方法有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侧向、双井径、微球型聚焦、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声波、井温、井斜等。选用不同的测井方法可获取不同的测井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或体积模型等方法,可获得煤层气评价参数。然而受井径过大的影响,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其次是《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不统一,仪器刻度不精准,解释方法落后,研究成果低,需在生产实践中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含量是评价煤储层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将灰色系统用于煤层测井曲线,利用改进的斜率关联度法,分析了对煤层气含量敏感的测井曲线序列;对正关联相关的测井曲线序列利用灰色多变量静态模型GM(0,N)预测煤层气含量。并以沁水煤田为例,将预测结果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本文方法模型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斜率关联度对测井曲线与煤层气含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能更充分开发测井曲线与煤层气含量的关系;用GM(0,N)模型预测煤层气含量比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更精确,且本文模型更为强健,可在样本数据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有效预测煤层气含量曲线,结果可信度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经网络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煤层气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 方法进行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定量解释。通过对华北某地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满意的解释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并对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淮北煤田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评价煤田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对于指导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原来常规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钻孔测井资料,重点对3号煤段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研究,指出K3砂岩为好的储气层,具有煤层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储层特性的测井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煤层气储层特性的测井评价现状及实例可以看出,测井资料已能用来精确确定煤层厚度和煤的工业分析值,对煤层气含量,渗透率的估算也已成为可能,测井资料还可用于帮助确定吸附等温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对煤层含气量及其分布规律做出较准确预测非常重要。笔者收集、整理、分析勘探区测井、煤层气测试等资料,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井参数与测试煤层气含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整个勘探区煤层气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多元回归方法计算煤层含气量快速、准确、方便,实用性较强。煤层气含量分布趋势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选出有利区域,给出先期勘探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探讨了用于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的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模型。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因此它可以分成裂隙和含微孔隙的基质两部分。就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成分而言,它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和气四个部分组成。从此组成模型出发,用以“岩心刻度测井”为主的解释方法,对煤层气储层的灰分、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参数进行了实测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储层评价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俊胜 《现代地质》1998,12(1):130-133
摘 要 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煤层气储层测井数据 采集技术以及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技术;讨论了当前煤层气储层评价的地球物理测 井技术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含量是煤层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参数之一,由于煤层气含量受多因素影响,能有效预测其含量至关重要.本文将斜率关联度法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以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基础进行煤层气含量预测.首先利用改进的斜率关联度法,计算得到对煤层气含量敏感的测井曲线,再利用交叉验证法探究合适的随机森林决策树个数,并结合选出的超参数利用随机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认识煤型气分类及其储层地质特征、科学选取煤层气测井方法,完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在凋研分析煤型气的产出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煤层气与煤成气两类储层在岩石成分、生气能力、气源、储气方式、储气能力、储层物性、力学性质、以及开发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类煤型气储层的测井技术方法,指出裸眼井测井技术可获得准确的煤系地层信息。根据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内容及要求,提出了煤型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对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矿区主采煤层131煤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的测井参数门限和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指标,首次明确指出煤层气富集区和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区有本质不同,并在地球物理标志中有明显的分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煤质参数及含气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和平  刘国强 《地球科学》1997,22(2):210-214
煤层气储层物理结构以及煤层气的存储,运移等方面不同于常规天然气,评价煤质参数的测井等效体积模型难以较好地描述煤层这种复杂的物理结构,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煤质参数及煤层气含量的模型和算法,预测的煤质参数以及煤层含气量与煤样分析结果比较表明,预测与煤样分析参数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较小,精度满足定量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韩城地区煤层受多期构造破坏,煤体结构复杂,煤层气井出粉较为严重,目前对区内煤体结构分布规律研究尚且不足,制约了区内煤层气产能提高。依据对韩城地区测井资料与岩心样品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北区不同煤体结构的纵波时差测井特征,结合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双井径测井及密度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对该区煤体结构进行识别及分层定厚。通过对研究区25口煤层气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了3号和11号煤层煤体结构空间分布规律:3号与11号煤层的煤体结构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基本相似,区内中东部有小面积的Ⅰ类结构分布,其余大部分面积为Ⅱ、Ⅲ类结构分布区;区内的东南部及西北部以Ⅲ、Ⅳ类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20.
对煤层气储层进行识别和预测是煤层气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规的反演方法对储层厚度预测精度不高,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利用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钻井、测井等已知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地下介质的随机性,通过拾取目的层地震反射波振幅、频率、相位等信息,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在沁水煤田榆社-武乡煤层气区块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与实际地质资料对比发现,预测精度与钻井揭露成果吻合率较高,预测的煤层气储层厚度的分布与地质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