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土地供需紧张的福建邵武市建设用地空间拓展评价,根据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城市发展需求,利用专家知识、文献资料法提取研究区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障碍因子,并将障碍因子归类分为土地资源适宜性障碍因子、生态安全与生态服务障碍因子和地质灾害风险障碍因子。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建设用地空间拓展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研究区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适宜性程度空间分布状况,为海西地区的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将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湖南湘江新区进行了栅格尺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并通过对现状用地和评价结果的对比,详细探讨了湘江新区今后城镇建设扩张的主要潜在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分布情况,并有效划分出了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2)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但能克服多准则评价中各指标分类的不确定性,还能根据模糊集理论有效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类别,是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方法在中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30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应用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分类统计,以常用模糊数学方法为主线进行应用进展分析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土地资源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论文分布在几十种期刊上,论文作者比较分散;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相对较多,分别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和26%。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模糊数学方法将在土地资源评价、分类、规划、决策、预测和控制问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时应注意合理描述模糊概念、注重多种方法并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系统优化理论为指导,以隰县试区为例,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进行了立地分类,并采用专家咨询模糊综合评分法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构造综合效益指数,将地域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数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林种,多树种,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辅助决策模型,并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期以来,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 农业土地 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 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渐增多; 基于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 宜性评价, 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 GIS 在土地适宜性 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1,16(1):35-37
采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将与评价有关的土地空间数据和土地属性数据进行综合,而且可灵活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脞而明显地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以漳市为例,选取了11个参评因子,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荒地资源的宜耕,宜园和宜林适宜性进行评价,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将与评价有关的土地空间数据和土地属性数据进行综合,而且可灵活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明显地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以漳州市为例,选取了11个参评因子,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荒地资源的宜耕、宜园和宜林适宜性进行评价,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8.
杨祖成 《中国沙漠》1983,3(4):29-34
土地资源最基本的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一系列属性的综合体现, 并通过适宜性和限制性两项指标来反映。但是适宜性是能表达自身而又不能评价自身的特性。因此适宜性就必须依靠它的对立面-限制性来完成评价土地资源的适宜性。限制性指标应选用限制农、林、牧业生产经营稳定程度的临界指标或选用能表达适宜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损毁严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不容忽视,可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等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矿区为例,针对该区域的土地质量条件,参照相关资料选定评价因子,通过适宜性评价得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排除不适宜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综合分值,得出适宜性等级,从而确定该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和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彭小雷 《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基于ArcGIS 8.3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萍乡市总体规划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该方法首先选择城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GIS技术将单因子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后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而从空间上相对准确地表征了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适宜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定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建构城市土地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水文连通性分析方法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确定案例区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将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叠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案例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景观连通性方法适用于传统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其农业发展在国际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缅甸农业土地资源的评估,是对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评估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缅甸适宜进行农业开垦的土地与主要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缅甸农业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与缅甸农业土地适宜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AUC 0.8),结合贡献度高低,筛选了包括土壤、气候、地形以及灌溉条件共11个主要因子;2)土壤厚度是影响缅甸农业土地适宜性的最主要的因子,土层厚度小于100cm时,农业土地适宜性较低;地形条件中,坡度是影响适宜性的主要的因素,当坡度大于20°时,农业土地适宜性较低;气候条件中,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河网密度与土地适宜性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3)缅甸当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达到40万km~2,其中高度适宜性的土地(Grade5)面积达2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近40%;从行政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马圭省、实皆省、伊洛瓦底省和仰光省,上述省份也是缅甸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15.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该文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GIS支持下的各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如叠加分析方法、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以研究实例说明如何通过GIS系统引导用户参与分析评价的过程,强调技术层面和群众参与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可缺少的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土地评价类别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服务目的,应予明确区分。土地潜力评价揭示某一块土地可被利用的范围以及在这些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在进行土地潜力评价之前必须规定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先次序。优先次序不同,即使同一块土地其评价结果也不同。土地适宜性评价强调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作出适宜性等级评定,每一块土地均可针对不同利用方式作出土地适宜性等级评定。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劳动和物质投入下土地用于农、林、牧业所能提供的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张洪业 《地理研究》1994,13(2):67-73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规范,以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为例阐述了利用限制性评分方法确定土地农业适宜性等级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废弃矿区土地再利用方向的重要决策依据。在充分考虑废弃矿区破损现状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将废弃土地相关利益群体的判断纳入土地再利用方向适宜性评价中,有利于提高废弃土地再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效率。该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判断废弃矿区的土地再利用方向,从矿区土地破损现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四方面设置了20个指标,构建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已完成复垦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确定10种土地再利用方向;选择土地利用评价专家、区域管理者及邻近居民3类利益相关群体组成决策组,依据指标体系判断矿区土地再利用方向适宜性,运用PROMETHEE排序法分别计算3个评价单元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向的偏好指数并进行排序。综合3类决策主体的评判结果,评价单元Ⅰ(废弃矿区挖损区)适合复垦为鱼塘、水库及生态公园等,评价单元Ⅱ(废弃厂房压占区)、Ⅲ(尾矿堆压占区)均适合复垦为农用地,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优先序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通过建立永安市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到永安市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图,结果表明:永安市最适宜开发建设用地的低丘缓坡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基本适宜开发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的比重最大;不适宜开发区域所占比重最小。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