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07,9(6):597-610
臼齿状构造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中的、特殊的“谜”一样的沉积构造,以发育一系列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裂缝和裂隙为特征,这些裂缝和裂隙由等粒和均匀的微亮晶方解石充填。臼齿状构造时代分布的特殊性(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以及分布的全球性,使其在显生宙还未发现类似的对等物。对臼齿状构造成因的不同认识使其成为“臼齿状构造谜”。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1600 Ma 至 1400 Ma)第3段隐晶质泥晶灰岩序列中的臼齿状构造,以其特别的沉积特征为了解“臼齿状构造谜”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特征包括:(1)臼齿状构造特别的形态学特征,(2)由微亮晶所充填的臼齿状裂缝具有明显的边界(以富集残余有机质和黄铁矿为特点),(3)臼齿状构造的宿主岩石是不发育叠层石和纹理化构造的隐晶质泥晶灰岩,(4)与臼齿状构造常常共生的极为特别的宏观藻类化石等。因此,臼齿状构造可以解释为一种发育在席底生境中、由一系列复杂的作用过程所形成的、与微生物相关的原生沉积构造。作为前寒武纪最普遍的沉积现象,臼齿状构造为更好地理解复杂多变的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梅冥相 《现代地质》2007,21(1):45-56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一套厚度千余米的碳酸盐沉积序列中,第三段组成一个特别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两个剖面(天津蓟县剖面和北京延庆千沟剖面)的详尽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第三段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以灰岩序列为特征,厚度为300 m至600 m不等,在蓟县剖面发育有存在成因争论的臼齿状构造,在延庆千沟剖面发育奇形怪状的席底构造。该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表明,在前寒武纪除了3次叠层石衰减事件(分别发生在2 000 Ma、1 000 Ma和675 Ma)外,在1 450 Ma左右还可能发生过一次叠层石衰减事件。再者,高于庄组第三段构成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可以大致与北美地区的Belt超群中的Helena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相对比,从而表明了1 450 Ma左右的叠层石衰减事件因具有全球性而有重要意义。在漫长的前寒武纪,臼齿状构造常常集中发育在叠层石衰减事件之后,因此,尽管这两种沉积构造的成因还不完全清楚却成为了解前寒武纪世界的重要线索。1 450 Ma左右的叠层石衰减事件,正好处于叠层石发育的黄金时段(2 800 Ma至1 000 Ma),对该次事件的识别,有助于正确认识漫长而复杂多变的前寒武纪碳酸盐世界。  相似文献   

3.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05,7(4):437-447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为1 600m的碳酸盐岩地层,包括四个段:第一段以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第二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三段发育较多的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四段则以叠层石岩礁(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的发育为特点。根据岩相到岩相序列可在该套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L-M型、潮下型、环潮坪型米级旋回层序。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所反映出的沉积相序列可以把高于庄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SQ1至SQ13),并进一步归为4个二级层序。在以灰岩为主的高于庄组第三段中,其中的第三个三级层序(SQ11)中部的灰岩层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这种臼齿状构造以特别的形态、富含有机质、易硅化等特点可能表明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在浅水环境中发育叠层石而在较深水环境(中缓坡)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臼齿状构造就象叠层石一样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与生物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第二、在发育叠层石的潮坪环境中有利于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发育臼齿状构造的地层则以灰岩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寒武纪白云岩似乎又不是原生白云岩。实际上,这些特征本身即代表了一些前寒武纪沉积学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问题将会得出更加接近自然事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多以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为特征。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其中的第三段(张家裕亚组)则为一个以灰岩为主、贫乏叠层石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该序列被定义为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该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尤其以燕山西部的延庆千沟剖面最为典型。根据沉积相序列及其所反映的旋回性,可以将该剖面的高于庄组第三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在这些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中,中薄层隐晶质泥晶灰岩(均一石灰岩)和灰黑色薄层泥灰岩组成若干潮下型米级旋回;而在隐晶质泥晶灰岩层面上,普遍发育各种奇形怪状的沉积构造。这些沉积构造包括穹窿状构造、规则网状和杂乱的帐篷脊、变余波痕等,构成一个潮下相灰岩层面上的特别的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MISS)组合。因此,延庆千沟剖面的高于庄组第三段,特别的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成为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中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MISS所代表的沉积学特点表明:在前寒武纪,即使在叠层石生长的黄金时段,也发育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因此,这些现象将特别有助于对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生态系所造成的另一类席底生境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复杂多变的碳酸盐岩世界。  相似文献   

5.
梅冥相 《现代地质》2007,21(4):738-748
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组成一个复杂而特别的叠层石—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其中,第三段构成一个特征迥异的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非叠层石序列上部的均一石灰岩(隐晶质泥晶灰岩)中普遍发育大小不等的带状臼齿状构造,与臼齿状构造共同产出的是一些数毫米乃至厘米级的球形体或似球形体。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曾经被解释为球形臼齿状构造,也被解释为灰岩结核、燧石结核或凝灰岩结核。岩石薄片的显微镜观察表明,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的内部,显示出较为明显但又较为原始的多细胞组织,如分生组织和类似于薄壁组织的成熟组织,其中一些成熟细胞还保留着较为明显的细胞显微结构,表明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的内部结构明显不同于臼齿状构造的特殊填充物——等粒状微亮晶方解石。因此,这些球形体或似球形体应该归为丘尔藻或拟丘尔藻之类的宏观藻类化石,而不是球形臼齿状构造。尽管前人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描述了若干宏观藻类化石,但多以碳质压型的形式保存在泥岩之类的细粒沉积之中。发现于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灰岩中的实体球形或似球形宏观藻类化石,以其较老的地质年代(大于1400Ma)、较为明显而又原始的多细胞组织和一些成熟细胞的可能细胞显微结构,表明该球形实体化石具明显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属性。这些初步研究和发现为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演变、揭示宏观藻类化石的生物学属性提供了罕见的实际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亮晶(MT)碳酸盐岩是发育在中、新元古代的特殊碳酸盐岩,全球分布广泛,MT构造由纯净、等粒的微亮晶方解石组成.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发育丰富的MT碳酸盐岩,并且在浊积岩中发现新的MT类型.详测高于庄组剖面,通过米级旋回类型划分、沉积环境、费希尔图解、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研究,并结合海平面变化、Sr和C同位素研究表明:原生MT构造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潮下型,深水非对称型米级旋回中上部的泥晶灰岩、细粉屑灰岩、钙质泥岩以及浊积岩球体的核心部位;MT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米级旋回海平面上升的高水位时期,~(87)Sr/~(86)Sr 值较低(小于0.709 67),δ~(13)C值为(0±1)‰的古海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王水炯  黄慧 《西北地质》2009,42(1):43-50
臼齿状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是一种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构造。由于形态多样且缺乏现代的类比物,国内外地质学家曾先后建立多种模式来解释其成因,这些模式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地震液化模式和生物成因模式。近年来,一种新的模式:气泡膨胀与迁移模式得到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引用。产在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上部的臼齿状构造,虽然可以应用气泡膨胀与迁移模式来解释其形成机制,但是,考虑到臼齿状构造可能是微生物席封闭沉积面所激发的气泡膨胀与迁移作用的产物,并且气泡可能是由于细粒沉积中微生物提供的有机质的裂解作用的结果,表明了臼齿状构造的形成间接地与微生物生命活动存在关联。因此,可以将臼齿状构造归为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吉林南部通化二道江剖面新元古界万隆组广泛发育缓坡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臼齿碳酸盐岩,近年来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地质学家的重视。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室内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揭示了二道江剖面万隆组的地层、岩石、臼齿构造(MT)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特征。臼齿构造是特指那些发育在前寒武纪细粒碳酸盐岩中有清晰边界、粒度在0·01mm左右的由等轴或多边形的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集合体,其形态可分为条带状构造、瘤状构造及棱角碎块状构造。臼齿构造的形成严格受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控制。万隆组由下而上可分为3段第1段下部为发育臼齿构造的纹层状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及风暴砾屑灰岩,为中—深缓坡沉积环境的产物;上部由浅缓坡相的泥灰岩、钙质页岩、砂屑灰岩与叠层石灰岩组成;第2段为厚层泥晶灰岩和粉屑泥晶灰岩、瘤状灰岩组成的深缓坡相沉积;第3段本剖面未出露。万隆组形成于缓坡沉积环境,其中浅缓坡相可分为4种岩相组合,中缓坡相可分为11种岩相组合,深缓坡相有6种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泉中元古界高于庄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大量不同形态类型的微生物岩,主要包括柱状叠层石、层纹状叠层石、核形石、纹理石以及凝块石,它们各自不同的宏体和微观构造特征代表了不同的水体深度和环境水动力条件。通过野外实测观察、室内偏光显微镜下254块岩石薄片的微相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测定,研究了整个高于庄组沉积时期菌藻类生物的演化过程。在综合考虑岩性岩相特征、生物碎屑的含量、颗粒的保存状态以及微生物岩的宏体和微观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整个高于庄组划分为18个生境型,沉积相带演化从潮上带至内陆架的上部。河北平泉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地层序列中菌藻类生物含量的变化以及碳同位素的迁移规律清楚地记录了高于庄组沉积时期大规模的海进—海退的旋回沉积过程以及短期内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通过分析生境型在地层剖面的分布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今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以及更有效地进行烃源岩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彭楠  李家华  陈铭培 《地质与资源》2009,18(4):298-303,255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的高于庄组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下伏长城系大红峪组,上覆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沉积年限200 Ma(1800~1600 Ma),共划分为4个亚组,自下而上为官地亚组、桑树鞍亚组、张家峪亚组和环秀寺亚组,为一套厚940 m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个方面探讨了高于庄组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岩石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附近变化较明显,说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辅助划分沉积地层或对已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优化.另外,据CaO/MgO、Ca/(Ca+Fe)和Sr/Ba比值及V、Ti元素特征分析,该研究区高于庄组为较干热气候下的海洋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11.
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发育在中—新元古代,由微亮晶方解石组成的复杂褶皱构造,其成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通过对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特征、形成环境、分布时限研究,探讨了臼齿碳酸盐岩成因。该区臼齿碳酸盐岩发育在台地缓坡沉积体系中,可作为潮下浅水环境的标志,其形态在微层序中的分布反映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建立了臼齿碳酸盐岩微相环境模式。快速石化作用形成均匀、等粒微亮晶方解石,是臼齿碳酸盐岩显著特征。现代类似于发育臼齿碳酸盐岩潮下环境没有这样的快速石化条件,它要求更高的超过饱和CaCO3沉淀。臼齿碳酸盐岩在本区分布时限介于850~720Ma间,在Sturtian冰期之前消失,与全球其他地区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时限一致,Sturtian冰期改变了海洋化学性质,是臼齿碳酸盐岩消失的根本原因。Sturtian冰期对海洋化学性质的影响,可能是揭开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一个重要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e well-preserved Mesoproterozoic success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consists mainly of three llthological associations including peritidal quartz sandstone, shallow marine and lagoonai dark to black shales, and shallow epeiric carbonate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up to 8 000 m. In addition to well-documented microplants, macroalgae, and microbial buildups, abundant 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MISS) and mat-related sedim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se rocks. Intensive microbial mat layers and MISS are especially well preserved in the carbonates of the upper Gaoyuzhuang (高于庄) (ca. 1.5 Ga) and lower Wumishan (雾迷山) (ca. 1.45 Ga) formations, Indicating diversified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a high organic production. In these petrified blomats, putative microbial fossils (both coccoidal and filamentous) and framboidal pyri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abundance of authigenic carbonate minerals in the host rocks, such as, acicular aragnnites, rosette barites, radial siderites, ankerites, and botryoidai carbonate cements, suggests authigenlc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rom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 under anoxic/euxinic conditions. Warm climate and anoxic/euxinic conditions in the Mesoproterozoic oceans may have facilitated high microbial productivity and organic burial in sediments. Although authigenic carbonate cements may recor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rom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gas blister (or dome) structures may indicate gas release from active methanogenesls during shallow burial Bituminous fragments in mat-related carbonates also provide evidence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the Mesoproterozoic mat-rich carbonates will have the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serve as source rocks. On the basis of petrified biomats, a rough esti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Mesoproterozoic carbonates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might have a hydrocarbon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theorder of 10×108t.  相似文献   

13.
The Vempalle Form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Cuddapah basin has a well developed sequence of carbonate rocks, which are interbedded with shales, siltstones and chert. The stromatolitic carbonates are conspicuous at many places but the oolitic carbonates are less prominent and are present only in some areas. All the carbonates are pervasively dolomitized. Petr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se carbonates revealed that they are predominantly made up of fine grained micrite with patchy development of sparite and chert/quartz. The stromatolitic carbonates show distinct banding of alternate carbonate and cherty layers. The latter ar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indicating prevalence of profuse biogenic activity. The oolitic carbonates comprise of ooids showing both concentric and radial patterns and made up of carbonate/chert and cemented by micro/mega quartz or carbonate itself. Diagenetic and post depositional features are reflected in cementation, recrystallization, compaction, stylolite formation and silicification processes. Various stages of cementing material are observed. Secondary vein fillings of carbonate or quartz traverse the carbonate/cherty groundmass. Intraclasts present suggest occasional erosional destruction of associated sediments, short lived transport and local redeposition. Accessory silicate minerals represent terrigenous influx during deposition. Dolomitization of the carbonates was fabric retentive and early diagenetic.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characterised by low energy, within a shallow water zone, in occasional higher energy events and turbulence. The carbonates appear to have been deposited on a shallow water ramp within a tidal regime.  相似文献   

14.
徐淮地区上元古界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臼齿构造是一种发育在中—上元古界中的特殊类型的沉积构造,具有特定的时限。在对徐淮地区上元古界臼齿构造碳酸盐岩旋回层序、岩石学特征和臼齿构造形成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臼齿构造碳酸盐岩的成因。采用旋回层序、海平面变化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事件的综合分析方法,划分了徐淮地区上元古界臼齿构造发育的地层层序。臼齿构造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中,而在粗颗粒灰岩中则很少出现,臼齿构造与基质碳酸盐岩在组分和结构上有明显不同,臼齿构造是由纯净的微亮晶方解石组成,而基质则是由含粘土和细粉砂的泥晶碳酸盐岩组成,二者呈突变接触关系。对臼齿构造在层序中相序分布关系的详细研究表明,臼齿构造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从台地内缓坡下部、中缓坡到外缓坡上部均有分布,但在不同环境中臼齿构造的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15.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会民 《沉积学报》2012,30(2):283-290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该区混合沉积特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其中结构混合(狭义的混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混积岩岩石成分不同,西部以内源型混合沉积为主,中东部以陆源型混合沉积为主,局部为火山岩型混积岩。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类,局部发育突变式混合沉积。最后,分析本区白云岩的成因,进而探讨形成混合沉积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霍邱-固始交界安阳山地区的八公山群,由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最近,人们在碳酸盐岩中发现、珊瑚等化石,确定灰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但是,碎屑岩的地质时代仍然没有定论。碎屑岩由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厚度大于780 m。石英砂岩为中-厚层状,中细粒结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石英含量高达95%以上,属于滨海-陆棚沉积。应用LA-ICP-MS对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样品HQ2106和HQ2204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60±22.2 Ma(YSG),877±22.6 Ma(YSG),前者代表了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它们也得到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YC1σ和YC2σ)的支持。因此,研究区八公山群碎屑岩地层时代属于青白口纪(拉伸纪)。该研究结果将为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构造演化历史重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元古代碳酸盐岩中常见席状、透镜状、脉状和块状等形态的微亮晶碳酸盐岩。微亮晶体宏观、微观边界清晰,内部充填均一等粒结构的方解石微亮晶。宿主岩相以含泥质或粉砂质的细砂屑、粉泥屑灰岩为主,经常与风暴岩共生。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发育在缓坡型台地,沉积层序中常见潮汐流、风暴流侵蚀-充填和浪成交错层理与递变层理。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发育严格受沉积环境和岩相约束,形成于 (内缓坡深部-中缓坡浅部 )潮下带和环潮坪,风暴浪基面是其发育的最大深度。垂向序列由高频潮下带和环潮坪微层序加积而成,单个微层序顶部通常为环潮坪为纹层状含铁质有机质泥屑碳酸盐岩披盖层,是一个向上沉积动力减弱、沉积物变细和水体变浅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8.
辽南新元古代营城子组臼齿灰岩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臼齿(Molar—Toom)灰岩是发育于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台地的一种特殊灰岩类型。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地区震旦系营城子组中部臼齿灰岩十分发育,野外观测、室内薄片以及比较沉积学研究表明,臼齿灰岩的出现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米级旋回研究发现,该岩相段以发育浅水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为主,臼齿构造主要产出在微旋回中下部的中薄层泥晶灰岩和粉屑灰岩中,形成环境为潮下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