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度是全球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从温度变化视角,对从AR5到AR6的科学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主要聚焦观测的变化、归因以及未来预估三个方面。与AR5相比,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证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未来变暖幅度取决于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2.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3.
编辑选编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第10卷第1期秦大河等撰文指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的亮点结论,是过去7年全世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凝练出来的精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半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971年以来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热量的93%进入了海洋,海洋还吸收了大约30%人为排  相似文献   

4.
继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更多关注,特别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近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在日本筑波召开了第一次主要作者会议.  相似文献   

5.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于人为气候强迫、非气候因子作用和天气敏感性识别等三类;气候变化带来的127个关键风险将变得广泛、普遍或不可逆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损失和破坏,指出来适应转型的重要性;2)在评估方法上,AR6采用了最新的SSPs和RCPs组合的SSPs情景,综合性更强;3) AR6对风险和解决方案的关注有所增加,并在AR5的基础上明确了5个“关注理由(RFCs)”的关键风险面临的风险水平将在较低的全球变暖水平上变为高到极高;4) AR6明确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将适应和减缓相结合以支持气候恢复力(CRD)发展,指出了立即行动以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原因,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巴黎协定》履约前景的影响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事件,将对《巴黎协定》的履约产生多重影响,包括将对《巴黎协定》的普遍性构成严重伤害,动摇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治理体制的基础;将导致《巴黎协定》履约中的领导力赤字问题显著恶化;可能引发不良示范效应,降低国际气候合作信心;将会对其他地区碳排放空间形成不可忽视的挤压,进而推高其他地区碳减排成本;美国大幅削减国际气候援助资金将削弱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美国延迟采取气候行动可能导致全球减排错失最佳时间窗口;美国大幅削减气候变化基础研究经费将对未来全球气候科学研究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巴黎协定》履约谈判的权威性等,最后显著加大实现温控目标的难度,甚至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全局而言,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不会坍塌,但确实会受到动摇;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不会逆转,但确实会迟滞。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使中国面临多重挑战,其中之一是中国面临急剧上升的期望中国承担全球气候治理领导的国际压力。为此,中国对内应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上限目标,对外应积极重建全球气候治理集体领导体制,即用C5取代G2,同时继续努力改变美国对气候变化的消极立场。  相似文献   

7.
读图     
<正>IPCC AR5评估:影响和减缓报告IPCC第五次全球变化评估(AR5)继2013年发表第一工作组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报告后,第二工作组(WG2)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第三工作组(WG3)关于气候变化减缓报告陆续发表。对2份报告的文献计量分析表明,WG2和WG3报告的总引文量分别达到18265和9276篇次,其中中国(含港澳  相似文献   

8.
IPCC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Ⅲ)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该报告以已发布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组报告作为基础,评估了各领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进展。报告的第九章建筑章节系统全面地评估了全球建筑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趋势和驱动因素,综述并评估了建筑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潜力、成本和政策。报告主要结论认为,全球建筑领域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如果政策措施执行不力,将有可能在建筑领域形成长达几十年的高碳锁定效应。报告的主要结论将成为全球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参考,对于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已经问世,由于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与成因及预测与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这次报告中至少有一半的章都需要用到气候模式,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极其关注的问题是: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IPCC AR5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汇集1250余篇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AR5对目前参加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46个地球系统模式、15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以及大批区域动力降尺度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气候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启动了“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适应目标工作方案(GGA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构建适应总体概念和适应行动监测评估系统,提高全球适应行动实施力度、增强适应行动有效性及加强支持力度。2022年举行的《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针对GGA提出了新的概念性技术框架,但如何将国家层面的概念、数据、方法和指标融入全球适应治理体系,仍缺少系统方案设计,阻碍了全球适应目标谈判进展,降低了《巴黎协定》在适应行动与支持匹配度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削弱了评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应支持的履约进展的准确性。针对此问题,文中梳理了COP27 GGA工作方案最新谈判进展、国家或集团提案及适应委员会技术报告,识别适应概念、指标和方法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分析《公约》机制下全球环境基金和技术领域的适应资金占比,确定了当前支持适应行动的资金占比不足30%,并识别了现有全球适应分析工具在支撑适应需求评估方面面临的不足。同时基于中国适应战略提出的国家需求,分别针对适应概念体系不完善、缺少适应行...  相似文献   

11.
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中的气候约束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佰铨  翟盘茂 《气象学报》2021,79(6):1063-1070
得益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约束预估研究的迅速发展,观测约束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提升对未来预估约束的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利用包括根据历史模拟温度升高幅度得到的观测约束、多模式预估以及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更新的气候敏感度在内的多条证据链来约束全球地表温度未来变化的预估,减小了多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文中回顾并介绍了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观测约束方法(多模式加权方法、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方法(ASK方法)、萌现约束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在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很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预估研究中,观测约束方法均显示出了订正模式误差、改善模式预估的潜力。相比而言,目前中国在观测约束预估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亟待加强观测约束方法研究以及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适应规划提供更丰富、不确定性更小的未来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总被引:239,自引:22,他引:21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 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 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 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 a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 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是国际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released the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II of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The report accessed and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ince the release of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further underst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ctions,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human activities had cumulatively emitted about 2.4 trillion tons of CO2 from 1850 to 2019, of which 58% was emitted before 1990.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evel of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future, deep and immediate mitigation actions are required. In both low and minimum emission scenarios, fossil energy needs to be greatly reduced; renewable energy will be the mainstay of future energy supply;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requires relying on 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increasing carbon sink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one of the key conditions for helping the world combat climate change. Accelerated and equitable climate action is critical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port's conclusions once again show that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is in line with the mitigation path of the Paris Agreement's temperature rise target of less than 2 °C and striving to achieve 1.5°C.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special research programs on the national concerns and key contents covered in the report. While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report's conclus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 process, actively contribute Chinese wisdom,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imate governance concepts. ©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As the global climate warms due to increasing greenhouse gases, the regional climate of the Gulf of Mexico and Caribbean region will also chang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latest estimates of the expecte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and sea level.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derived from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produced for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R4), by comparing projections for the mid- and late-21st century to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assuming a “middle-of-the-road” scenario for futur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gional simulations from the North America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Program (NARCCAP) are used to corroborate the IPCC AR4 rainfall projections over the US portion of the domain. Changes in tropical cyclones and sea level are more uncertain,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variables has changed more since IPCC AR4 than in the ca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se quantiti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recent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量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首次对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行了独立成章的评估。主要结论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依然是国际合作主要多边论坛,但对该《公约》基本原则的理解出现分歧,《京都议定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国际合作机制在架构和参与主体方面日趋多元化;国际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参与度不够、遵约机制不健全。一个“自下而上”的全球协议、资金和技术激励可以促进广泛参与,贸易措施的介入可以完善气候政策、促进参与和遵约,《公约》外的各种小多边主义通过对接可对《公约》机制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这些评估结论可能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毋庸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再次证实,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由此引发风险越来越明确,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证据也越来越确凿。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智库机构有力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入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深入,气候变化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及战略部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将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力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外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内更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