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板溪群研究的动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曰俊  郝杰 《湖南地质》1993,12(1):8-10,14
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板溪群作为雪峰一武陵山区上元古界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80年代以来,许靖华教授提出了中生代板溪蛇绿混杂岩的观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板溪群地层学涵义的认识不一致;当前板溪群研究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板溪群地层学涵义的混乱;2)关于板溪地层性质的认识分歧;3)关于板溪群时代归属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
二迭系是浙江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对于它的研究与讨论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历年来我省在二迭纪地层对比和划分问题上存有分歧,如对上、下二迭统的划分;长兴组的分段与对比,礼贤组的时代归属以及对东吴运动的认识等。笔者根据多年来工作中所积累的地质资料,结合对前人工作成果[1][2][3]的研究,采用岩性岩相、古生物群和地壳运动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浙江二迭系以试论述。   相似文献   

3.
东准噶尔地区荒草坡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家常 《矿物岩石》1999,19(4):52-55
荒草坡群是东准噶尔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其时代归属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衰一是。本文通过两个剖面分析,对荒草坡群的时代归属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芒草坡群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4.
滨海区位于华北地台与杨子准地台的交界处,构造单元归属长期不清。在该区找煤勘探中发现了南相地层,其中早二叠世地层厚度之大、化石之丰远非江苏其它地区可比.笔者对该区早二叠世地层作了较为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并探讨了孤峰组的时代和大羽羊齿植物群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5.
阿干镇煤田下侏罗统大西沟组时代及划分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干镇煤田是西北开采较早的煤田之一。由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欠佳,其含煤岩系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历来争论较大。笔者基于多年来的野外观察和对大西沟组植物化石的研究,拟对其划分和时代归属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大别群、红安群、应山群是湖北省大别山—河南省桐柏山南麓广泛出露的前震旦纪地层(图1)。长期以来,一些地质前辈、院校和各地质单位对上述地层及变质岩学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但是,由于地层时代确定缺乏依据,各群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清,致使地层划分和对比较混乱,在对该区的大地构造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湖南冷家溪群划分及同位素年龄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区域岩石组合特征,参照岩石地层的划分原则,对冷家溪群进行重新划分:下部为海相深水盆地沉积细碎屑岩系,划分出易家桥组、潘家冲组、雷神庙组;上部为盆地斜坡相浊流(扇)沉积粗碎屑岩系,分为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大药菇组。在冷家溪群各岩组中的凝灰岩夹层内取得一批新的SHRIMP锆石U-Pb测年数据,对其沉积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约束。锆石SHRIMP年龄数据表明其沉积时限介于820~>862 Ma之间,时代属于新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8.
香山群的解体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一带的香山群,由于各种原因,其时代和地层的划分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终聚集在两个问题上的分歧:香山群的地层构造和化石产出部位的沉积构造环境分析上。根据野外的实际观察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香山群的构造并非成简单的单斜排列,各个单元的沉积也各具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三亚群(包括徐家圈组第四段)为秦—祁—贺裂陷槽裂陷初期的产物,分布于盆地的东缘,时代为中寒武—晚寒武世;第二亚群(不含徐家圈组第四段)和第四亚群为裂陷槽裂陷中晚期的产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时代为奥陶纪。结合区域地层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贺兰裂陷盆地的沉积充填模式及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苏北地工陆相中生界地层问题突出,表现在对钻井地层划分对比上观点很不统一,对地层发育与分布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地层古生物、钻井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结合多方面最新资料和成果,对象山群的分布范围、葛村组的发育与分布、“黑浦口”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十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近十年来采用新的填图方法,在完成1:20万区调修测、1:5万区调及全省地层清理工作中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地层研究方向重新厘定了泰山岩群、胶东岩群及早古生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归属,并新建立白垩纪正常沉积的大盛群。侵入岩方面初步建立了敛上岩石谱系的划分系统,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划分出许多已变质与变形的古老深成侵入岩。从而对全省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嫩北农场一带出露一套以中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晚古生代地层.前人对这套地层划分、时代归属存有很大分歧.原因是:一方面区域上火山岩出露厚度大、露头不连续、区域植被茂盛,顶底多为断层接触或被第四系所覆盖;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于火山岩地层中的化石较少或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本文在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层岩石组合对比及锆石U-Pb年代学资料,将这套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为大石寨组.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陀烈群与逗文庄群的时代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国祥 《地层学杂志》1993,17(3):219-223
<正> 陀烈群和逗文庄群是1964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创建,代表五指山地区早古生代的地层单位。由于缺少决定时代意义的化石,其时代是长期争论的地质问题。近年来1:5万区调和科研工作发现了较多化石,为本区地层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但出现取消长期习惯使用的群名的趋势,具代表性划分方案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关于辽南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及对比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主要是关于鞍山群、辽河群、辽东群之间的层位关系问题意见不一。这些分歧意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认为鞍山群是区域中最古老的地层,相当于太古界,其上被辽河群所不整复,并  相似文献   

14.
董宝林 《地层学杂志》1991,15(2):139-141,157
<正> 四堡群分布于广西北部,以富产镍、铜、锡矿而著名,最近又发现了数处金矿化。对四堡群的地层层序,建造性质、时代归属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问题,争论已久,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四堡群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新认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黑山头组在新疆东准噶尔、西准噶尔两个地层分区均有产出,分布最为广泛,可作为两个地层分区对比的标志性地层单位。最初确立该组为一套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但因最初建组剖面上的黑山头组更名为那林卡拉组,加之补立黑山头组层型剖面中火山地层的并入,特别是对并入火山地层的划分归属分歧和时代争议,使得黑山头组的划分与时代认识出现严重分歧,导致其上覆和下伏多个组级地层单位的使用混乱,引发了这些地层的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困难。野外调查确认,原黑山头组的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与并入上部的火山地层岩性差异显著,二分性界面清楚,区域延伸性和可对比性标志清晰,且两者之间发育明显的喷发不整合界面,故建议对其解体和重新厘定。新厘定的黑山头组只保留(原下部)陆源碎屑岩层位,其上的火山地层确信为早石炭世(非前人所述的中泥盆世),故新建早石炭世阿克塔木组。这一新方案为准噶尔地层区石炭系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区域地层合理对比等提供了重要佐证,提升了黑山头组在两个地层分区的对比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扬子西缘峨边群地层序列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其时代归属缺乏地质年代学约束。通过对扬子西缘元古宙峨边群各组、段岩石组合特征、沉积充填序列及其沉积接触关系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了峨边群烂包坪组地层归属。该地层应位于原峨边群上部,代表一次新的构造旋回开始,已不属于峨边群地层范畴。在烂包坪组下部凝灰岩中首次获得的(779.3±15.7) Ma锆石SHRIMP U Pb年龄,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新元古代,而非中元古代。(2 737±30) Ma和(2 480±29) Ma的两个单颗粒锆石SHRIMP U Pb年龄,表明扬子西缘峨边-金口河地区可能存在古老的新太古代结晶基底。这些研究成果和新的认识将有助于推动扬子西缘峨边群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金庚 《地质学报》1991,65(4):376-383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东部的含煤地层龙爪沟群和鸡西群的时代。这两群的时代长期以来被归属或主要归属于侏罗纪。但龙爪沟群上云山组和鸡西群城子河组下部产中Barrem Jan—早Albian期的双壳类Aucellina化石,龙爪沟群七虎林组产早白垩世双壳类和菊石化石。因此,这两群的时代主要甚至全部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冷家溪群岩石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湖南冷家溪群雷神庙组、黄浒洞组,小木坪组、坪原组等岩石地层单位及其标准剖面的岩性、岩相、标志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了冷家溪群微古植物面貌与组合特点,探讨了冷家溪群的时代归属。对省内各地出露的冷家溪群,进行了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进展与问题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剑  潘桂棠 《沉积学报》2009,27(5):818-825
纵观近年来中国南方中新元古代古大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与华南古大陆演化有关的新元古代裂谷作用研究、冰川沉积事件研究、板溪群地层划分对比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与古大陆演化有关的火山—岩浆事件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年代学研究等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数据与新的认识。针对目前华南古大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晋宁—四堡不整合面之上“楔状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沉积演化及其大地构造背景问题,不整合面之下变质岩系的时代归属及沉积盆地性质问题等,作者开展了较详细的讨论,试图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近十年来采用新的填图方法,在完成1∶20万区调修测、1∶5万区调及全省地层清理工作中取得一些新的进展。地层研究方面重新厘定了泰山岩群、胶东岩群及早古生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归属,并新建立白垩纪正常沉积的大盛群。侵入岩方面初步建立了全省岩石谱系的划分系统,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划分出许多已变质与变形的古老深成侵入岩。从而对全省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