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Sr-Nd—Pb、U—Pb同位素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讨论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特点、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4期;本区火山岩浆可划分为钙碱性岩浆系列和亚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构造环境属大陆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2.
石林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98,27(3):294-303
南极泰勒谷及罗斯岛地区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博尼湖南岸、克雷克特山和鸟角的碧玄岩或碱玄岩是地幔平衡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罗德角和伊万思角的安粗岩是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其母岩浆相当于本区的碧玄岩。5个采样地区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地幔来源,地幔源区为轻稀土富集型,并富集重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3.
费利东 《地质与勘探》2012,48(1):110-118
[摘 要] 湖南省永兴县新生矿区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体在围 岩、矽卡岩和岩体中均有产出。矿区内地表无岩体出露,但其存在隐伏岩体,该隐伏岩体在深部可能与 大义山岩体相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K/ Rb 值不到100,说明该区岩浆分异作用强烈,易于成 矿;而铝饱和指数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则说明矿区铝岩浆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壳源 的,也有壳源混合源的。研究还表明,矿区及大义山岩体为A 型花岗岩,而非之前所认为的S 型花岗岩。 该矿床的形成除受构造特征的控制外,富含Cu、Sn 等成矿元素及F 等挥发组分的岩浆侵位是本区最主 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在行山南中生代侵入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表明各类侵入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重稀土与亏损,且没有铕异常,认为这是由于岩石中副矿物中的负铕异常与主要矿物长石类矿物中高的正铕异常低消的结果,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源区的特点,认为为本区岩石多具幔壳混合来源(MC型)部分来自幔源(MC型)。  相似文献   

5.
位于西天山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西段的喇嘛苏铜矿床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斑岩体为英云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属于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本区成矿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Ta、Nb负异常,初始锶同位素ISr和εNd(t=390Ma)值分别为0.7072~0.7076和-0.32~0.17,显示壳幔混合源的特征,利用Sr和Nd同位素估算其源区物质约有50%来源于地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其为典型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本区成矿斑岩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交代原先的地幔楔,并混合了部分下地壳的物质,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板块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结合东西天山的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岩浆源区的差别可能导致不同类型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较斑岩型钼矿床可能有更少的地壳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6.
浙江东坞山银矿床的锶、铅、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与燕山早期较深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东坞山次火山岩体属于幔壳同熔花岗岩系列,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次火山岩浆。本区不同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及矿化蚀变带稀土分配型式基本相似,揭示了各带成矿流体成因上的继承性和来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湘南汝城盆地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系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基性火山岩系具有同一岩浆源区。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弱的LILE富集和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具有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源区同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和来自先前消减残留板片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双重改造作用。在陆内拉张构造条件下富集型异常地幔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是制约汝城盆地基性火山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别造山带南坡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出露大量晚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类。因岩浆受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影响微弱,其成分基本可代表本区原生玄武岩浆。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本区玄武岩具有地壳富集组分Pb、K、Rb、Ba等的正异常和Nb、P、Hf等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EM+EM)混合源区。玄武岩源区地幔中Pb的富集和Nb、P、Hf等的亏损基本可由中国东部亏损地幔与榴辉岩的混合获得,由此揭示富集地幔端元组成特征可能与晚白垩世前造山带根部榴辉岩拆沉并参与地幔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
浙江淳安木瓜基性岩墙群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淳安木瓜地区基性岩墙群以NW-SE向产出,岩性丰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表现为右倾型,(La/Yb)N=5.1~7.6,平均为6.4,反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表明源区有石榴子石的残余.La/Sm-La图解显示本区基性岩墙的岩浆是平衡...  相似文献   

10.
吉林榆树河子、黄泥河子地区主要岩性为变质深成侵入体。测区内确定了三种类型花岗质片麻岩,通过其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本区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形成环境、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是通过俯冲的玄武质板片的部分熔融形成在热的板块构造俯冲带中,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并且含有地幔物质及较老的大陆地壳物质参与到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壳幔混源型岩浆的特点,为重塑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较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 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29口钻孔的重矿物百分含量数据来分析样本,通过Q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恢复不同物源体系的发育范围及其母岩类型,并以不同物源体系的边界范围为限定条件,结合ZTR指数及其等值线图,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M层物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大物源沉积区,分别为东北-北部物源沉积区、西北物源沉积区和东南物源沉积区,且各区重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主次物源分明,整体表现为母岩类型复杂的特征。东北-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酸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和沉积岩,西北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性及基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东南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性及基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东北-北部物源区和西北物源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而东南物源区为近源沉积的产物。东北-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北方和东北方向,而西北物源区和东南物源区沉积物分别来自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13.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兵  罗光杰  徐倩  谢静 《中国岩溶》2019,38(2):208-216
探讨自然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特点,对认识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63年到2015年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研究了茂兰保护区聚落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聚落集中分布在4个实验区,从1963年到2015年,实验区聚落一直呈增加趋势,2005年是聚落集聚程度经历了减弱再到增加过程的拐点;(2)在聚落规模增加的同时,聚落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型聚落;(3)保护区峰丛洼地中聚落面积与耕地面积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保护区聚落密度低、聚耕比小是保护区植被得以较完整保存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查清茂兰自然保护地区人-地关系动态状况、为连片峰丛洼地区的人-地关系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分析及母岩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方向物源,东北、西南为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北、南部作为次要物源方向;其中东北源区母岩以中基性岩浆岩、高级变质岩为主,西南源区母岩以白云岩、浅变质岩为主,西北源区母岩以沉积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南部源区母岩以含灰岩、碎屑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另外经讨论证实西部存在局限的物源供给区,母岩主要为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泥沙输送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苗丰民  李淑媛 《沉积学报》1996,14(4):114-121
根据实测资料,本文定量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泥沙输送及其分布,并对辽河三角洲沉积区划作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以西来沙和辽河西水道入海泥沙是区域东部拦门沙体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自西向东运移落淤在河口及毗邻浅水域;小潮期,泥沙除向东扩散外,大部泥沙向海方搬运。调查区可划分六个现代沉积作用区,即潮坪沉积区、辽河水下三角洲细粒沉积区、河口沙洲沉积区、波浪潮流冲蚀沉积区、河口冲积沉积区以及潮汐水道沉积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茂县叠溪镇到石大关乡为研究区,根据野外资料并结合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取了坡度、剖面曲率、起伏度、坡向、距河流距离、高程、地层、距断层距离、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度10个影响因子。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层次分析法(CF-AHP)、确定性系数+逻辑回归方法(CF-LR)和确定性系数+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方法(CF-MLP)3种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灾害敏感性进行评价,将该区域滑坡灾害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敏感区4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的效果。CF-AHP、CF-LR和CF-MLP组合模型ROC曲线的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84和0.867,CF-LR组合模型效果最好。CF-LR组合模型中,高、中、低和极低敏感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3%、25.1%、22.5%和41.1%。研究结果表明,高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主要水系周围与断层集中区域,计算出的敏感性分区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接近,能够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远景区与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的水文地质及水文条件、库容评价原则与方法和类型的分析,阐明了其地下调蓄能力及可利用性,给出了综合评价结果:石景山—大兴靶区、石家庄—晋县靶区和邢台靶区可作为南水北调地下调蓄首选目标,房山—容城靶区、望都—定县—新乐靶区和磁县—安阳靶区可作为南水北调地下调蓄的主要备选场所,邯郸靶区和辉县—新乡靶区适宜作为井灌小型地下调蓄场所。  相似文献   

18.
 Chemical data are used to clarify the hydrogeological regime in the Mafraq area in northern Jordan,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area. Groundwater from the shallow aquifer in the Mafraq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group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Water in the basaltic 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chloride, sulfate, sodium, and potassium, whereas waters in the limestone aquifers in the west are dominated by the same cations but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bicarbonate. Stable isotopes show that the shallow aquifers contain a single water type which originated in a distinct climatic regime. This water type deviates from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MWL), as well as from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meteoric water line. The waters are poor in tritium, and thus can be considered generally older than 50 years. 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s suggest that water is moving from the west towards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This suggests that waters from the different basins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Degradation of water qual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in most cases, although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t Khirbet es Samra is a contributor to pollu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Received: 20 August 1997 · Accepted: 3 February 1998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济州鸟西南泥质区正构烷烃、姥鲛烷、植烷、藿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与现代长江口、老黄河口和新黄河口的河流沉积物均区别很大,该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生物(如细菌和藻类等)以及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表现为不同来源和成熟度的生物标志物的混合,同时该泥质区沉积有机质与矿物碎屑沉积物来源不尽相同。长江口泥质区正构烷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与长江口沉积物相似,正构烷烃和藿烷所反映的有机质成熟度高于现代长江和老黄河口沉积物,甾烷的成熟度与长江相仿而明显高于老黄河口沉积物。长江口泥质区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长江输入的陆源高等植物碎片和海洋源的低等生物。东海陆架近岸与远端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横迳温泉区地热气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占学  高柏  刘金辉 《现代地质》2004,18(1):116-120
从赣南横迳温泉区采集10个水样并分析了温泉及冷泉的水化学成分,认为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在此基础上,还在温泉区采集了4个气样,测定了气体组分的含量及氦同位素.以及CO2和CH4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横迳地区温泉气中CO2的含量很高(>96%),δCCO2较重(-4.43‰~-5.50‰),属幔源CO2;He同位素特征值(R/Ra)变化于1.36~2.11之问.均大于1,有幔源He的加入;本区温泉气的的组合类型为二氧化碳幔源温泉气,从整体上来说属于幔源无机成因气,是地幔脱气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