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农业部在马里兰州的贝尔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的植物病理学家赫格斯特德声称,空气污染正在使美国的大豆减产15%以上。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们在研究臭氧和二氧化硫使产量降低时发现,在试验用最高浓度的臭氧下的大豆(0.14ppm,每天暴露7小时),与经过过滤的空气中的大豆相比,产量下降约40%。低浓度的二氧化硫(0.03ppm)未引起减产,但每天暴露于0.10ppm二氧化硫4小时,使大豆产量减小约15%。  相似文献   

2.
在寒冷的半干早地区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效应。而水热条件的改善可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有利于寒地大豆的生长发育,延长大豆生殖生长期,进而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大豆产量提高35.7—72.7%。  相似文献   

3.
唐守顺 《气象》1984,10(1):20-24
淮北是安徽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黄淮流域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本区大豆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淮北人民一直把大豆作为用地养地的作物,大豆、小麦轮作成为一种传统的种植制度。六十年代以来,本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上下,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其中95%以上是麦茬大豆,只有在灵璧、肖县、泗县一带有少量的麦套大豆。  相似文献   

4.
土壤植物系统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植物根系吸水过程是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影响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影响因素人手,现有根系吸水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和理论模型3类。文章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个单根吸水模型以来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注重根系吸水机理同时,修改和完善已有根系吸水模型,简化模型参数,使之更易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吸水材料(γ-PGA)的农业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由南京化工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新研制的生物聚合高效吸水材料——γ—聚谷氨酸(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γ—PGA两次重复的平均吸水率可达到1108.4倍,比目前市售的聚丙烯酸盐类吸水树脂高2.85倍。γ—PGA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率为30~80倍。γ—PGA的水浸液在土壤中有较强的保水力和较理想的释放效果,具有明显的抗旱促苗效应。用不同浓度PEG(6000)试剂(聚乙二醇)模拟土壤吸水力的种子发芽试验表明,γ—PGA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明显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率。γ—PGA的直接拌种试验和γ—PGA水浸液的鲜切花保鲜试验对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延长保鲜期都有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发挥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展植物—土壤—γ—PGA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增强紫外辐射4种处理的大豆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变矮,干物重减轻,生育期延长;经测定还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蒸腾速率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这些变化还随紫外辐射强度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棉花从现蕾开花到结铃吐絮期间会出现蕾铃脱落现象。一般前期脱落少,随着花蕾数增加,脱落也逐渐增加,进入开花盛期,脱落达到高峰。据观测统计,一般脱落率都在60%以上,最高竟达80%~90%。因此,设法增蕾保铃,减少脱落,对于棉花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1 棉花蕾铃脱落的气象条件分析1.1 水 分当天气持续晴旱少雨,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蕾铃脱落现象即开始逐渐增多,并随着土壤水分的继续下降而急剧增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棉株干旱时,叶片吸水力大于子房吸水力,结果棉株中下部的叶片就夺取邻近…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水热运动耦合方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中热运动耦合方程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对作物根系吸水函数进行改进,提出一个仅与降水、作物发育期和叶面积有关的新的根吸水函数表达式,从而建立土壤水分的预报模型。模型只需输入气象变量、土壤温度、土壤水文学参量及作物发育期等常规资料,即可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预报,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最大相对误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展辽阳县“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大豆生产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使大豆生产栽培技术更符合自然规律,更进一步科学化;促使加快大豆生产单位应用良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使育种单位的育种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对由南京化工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新研制的生物聚合高效吸水材料——γ-聚谷氨酸(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γ-PGA两次重复的平均吸水率可达到1108.4倍,比目前市售的聚丙烯酸盐类吸水树脂高2.85倍。γ-PGA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率为30~80倍。γ-PGA的水浸液在土壤中有较强的保水力和较理想的释放效果,具有明显的抗旱促苗效应。用不同浓度PEG(6000)试剂(聚乙二醇)模拟土壤吸水力的种子发芽试验表明,γ-PGA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明显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率。γ-PGA的直接拌种试验和γ-PGA水浸液的鲜切花保鲜试验对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延长保鲜期都有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发挥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展植物-土壤-γ-PGA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10℃积温增加97.5-107.4℃,为发展冷凉型农业带来了机遇,当前除重点种植马铃薯外,发展极早熟大豆是又一个战略选择。利用从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庆与大豆品种生育期积温一致。品种生育期积温是从出苗算起的,终霜保证率应为80%,终霜到稳定通过10℃终日的积温保证率也应为80%,这样就可以把因障碍性冷害和延迟性冷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另外,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还必须在大的问题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2.
近45年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驻马店地区大豆产量变化特征为总产减少,单产提高缓慢,生产形势严峻,单产变化对总产变化的平均相对作用为88%,单产的变化决定了总产的变化;在影响单产变化的因素中,气象因素的作用为91%,决定了单产的变化,提高大豆生产水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增加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从根本上扭转气象条件的左右。  相似文献   

13.
1玉米苗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1.1玉米发芽对气象条件的基本要求五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6~7℃虽能发芽,但发芽极慢,易感染病害而发生霉烂。10~12℃发芽正常。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高为44~50℃。玉米从播种到出苗所用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十分密切:温度10~12C需18~20天;15~18C需8~10天;20℃以上时,5~6天即可出苗。玉米种子发芽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一定的水份,一般玉米播期的土壤水分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使种子正常发芽出苗;低于50%或高于80%,均不利幼苗扎根。1.2玉米苗期气象…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的特性,一般果实成熟后,种子还需18—22个月休眠期才完成生理后熟、种子裂口,方能播种.不仅时间周期长,质量差,而且出苗率低.我省秦巴山区种植西洋参,已获种子多年,由于对种子成熟度与催芽技术研究不够,使收获的种子质量差,出苗率低,未能充分利用,因而一直靠进口种子,由于种子价值高,直接影响西洋参生产的发展.为了减少进口种子的  相似文献   

15.
陕北暴雨灾害防御途径初探陈新园,孙志学(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陕北土壤以沙壤和中壤上为主,虽土壤中腐植质含量较少,但耕性好,吸水力和保水力较强。其最大特点是土壤孔隙度大,大部分地区lin土层内平均在46%~52%之间(占土壤体积)。容蓄...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后期对温度特别敏感.研究表明:秋季当温度降至10-12℃以下时,对大豆籽粒成熟影响很大. 以石河子地区为例,绝大多数年份复播大豆能正常成熟,但也有的年份,由于冷空气入侵较早,≥10℃的终日提前出现,使大豆的籽粒形成后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从植株的外部形态上虽然很难看出有什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实质上已受害.这种低温可称之为延迟性低温冷害.笔者通过分  相似文献   

17.
柏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我县柏木栽培历史悠久,历年大量采集柏木种子,供自育和外销用。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对柏木种子品质进行了分析,就气象因子对柏木种子品质之一发芽率的影响进行探讨,使气象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起来,为提高柏木种子品质,建立优良采种林分提供依据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大田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8.1万ha,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7.9%。大田作物的适播期为4月15日至5月上旬。在一般情况下.此期间的温度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作物的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但对素有“十春九旱”的沈阳地区而言,由于春季多西南大风、升温迅速、土壤水分蒸发剧烈、土壤表墒差,加之此期雨水稀少(正常年份4~5月份总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3%),所以在大田作物播种及种子发芽期间常常会因为水分因素使其受到影响.严重时出现等雨种地、贻误农时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模糊集分类判别方法,制作了土壤化通日期预报,使农业部门根据土壤化通日期的早晚,利用返浆水适时安排大田作物播种,以达到趋利避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1引言沈阳地区大田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8.1万ha。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7.9%。大田作物的适播期为4月15日至5月上旬。在一般情况下,此期间的温度条件完全可以满足作物的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但对素有“十春九旱”的沈阳地区而言,由于春季多西南大风、升温迅速、土壤水分蒸发剧烈、土壤表墒差,加之此期雨水稀少(正常年份4~5月份总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3%),所以在大田作物播种及种子发芽期间常常会因为水分因素使其受到影响,严重时出现等雨种地、贻误农时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模糊集分类判别方法,制作了…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多维非线性单纯形法搜索求解模式中的品种参数,比较全面地评价了CERES-大豆模式(SOYGROV5.41)对我国大豆生长过程及其产量形成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若仅考虑某一单项的模拟效果,如发育期或收获产量等,而不涉及其余项目,则可以调整有关参数得到相当满意的模拟结果;若考虑所有模拟输出项的模拟效果,则其精度明显下降,相对误差在10%~60%之间。(2)对于某些生长过程,如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地上部分于物重的增重过程等,用CERES大豆模式模拟得到的时间趋势与实例资料有较大差别;而对籽粒增重的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