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安徽大别山及邻区区域地质调查进展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加富  钱存超  娄清 《地质通报》2001,20(2):128-136
通过对覆盖安徽大别山及邻区的地质调查和深入研究,重建了区内各个地段的构造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阐明了区内3期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型式与形成时期;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碱性变质花岗岩的存在;对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区内是否存在蓝片岩-黄片岩-榴辉岩的变质分带等提出了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形成机理提出了非印支期碰撞造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 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臻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臻,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3.
简平  杨巍然 《地质学报》1997,71(2):133-141
以U-Pb单颗粒锆石同位素稀释法,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Sm-Nd全岩及矿物等时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别造山带西部熊店榴辉岩的峰变质年龄,可能的原岩年龄和退变质年龄,建立了这一榴辉岩的构造-变质时间序列,提出了大别地区在加里东期榴辉岩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4.
胶南造山带变质作用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明春 《山东地质》1997,13(1):60-66
胶南造山带曾经历过五期变质作用,早中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出现紫苏辉石为标志,其变质条件为P=1.35GPa、T=787.7℃,属中高压相系,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晋宁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发育榴辉岩为标志,其变质条件P≥2.8GPa、T=601-1375℃,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围岩的变质条件为P=1.1-1.6GPa、T=560-650℃;晋宁一震是于期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胶南造山带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乐倩  张宏福 《岩石学报》2021,37(12):3575-3590
桐柏造山带是连接秦岭造山带和红安-大别造山带的枢纽,一直被认为是三叠纪变质带。本文通过对其南部高压榴辉岩带内榴辉岩和白云母石英片岩的全岩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确定该地区的榴辉岩存在早古生代变质作用。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和角闪石组成,含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和金红石等。榴辉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2±5Ma,这些锆石具有低Th/U比值、低176Lu/177Hf比值,并具有平坦的HREE配分型式和无Eu负异常的特征,即为典型榴辉岩相的变质锆石。因此,452Ma代表该榴辉岩的变质时间。此外,白云母石英片岩中的锆石SIMS定年也获得450±93Ma的下交点年龄,证明白云母石英片岩与榴辉岩皆记录了早古生代的变质事件。榴辉岩的主微量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反映榴辉岩原岩形成于板内环境,并且在侵位过程中遭到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桐柏造山带内不同岩石类型中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表明早古生代的变质作用在桐柏造山带内是普遍存在的。同时,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榴辉岩相变质事件的发现,进一步说明其经历了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多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6.
大陆造山带中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简称隆-滑构造)是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造形式。它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三部分组成。由于它与后造山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有着形貌相似的特点,因而很容易误将其归属为变质核杂岩构造。由于隆-滑构造有其特定的形成时间和独特的组合样式及构造特征,在造山带构造变形演化序列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构造的识别和确立对造山带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隆-滑构造形成后又受到造山期收缩作用的挤压改造,它的原始形象已不甚明确,但一般常可以在复背斜构造中首先发现前造山期隆-滑构造的存在。由于隆-滑构造的特殊性,它对于造山带的构造学、地层学、变质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的研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建新  孟繁聪  于胜尧 《岩石学报》2010,26(7):1967-1992
在祁连-阿尔金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分别出露有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和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北祁连-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低温榴辉岩和高压变沉积岩所组成,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420~570℃和2.0~2.5GPa,形成时代为510~440Ma。含硬柱石榴辉岩和含纤柱石高压变沉积岩的存在显示洋壳俯冲把大量水带到地幔深处。与HP/LT变质带伴生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俯冲增生杂岩、岛弧、弧后盆地等显示北祁连-北阿尔金为典型的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橄榄岩、高压麻粒岩及具有陆壳性质的正副片麻岩所组成,它们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T700℃,P2.8GPa),UHP变质时代为500~420Ma,榴辉岩的原岩时代为750~850Ma,形成于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谷环境。野外地质关系、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显示柴北缘-南阿尔金HP-UHP变质带为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在柴北缘-南阿尔金UHP变质带中,超高压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同时形成在不同的构造热环境中,构成大陆俯冲及碰撞造山带中的"双变质带",同时也显示柴北缘-南阿尔金造山带具有典型碰撞造山带的特征。祁连-阿尔金造山带南北两侧几乎同时发生增生造山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构成由不同造山类型所组成的复合造山带。南北两侧的HP/LT变质带和UHP变质带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双变质带制约了祁连-阿尔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造山性质、造山类型以及造山机制。  相似文献   

8.
苏北榴辉岩变质变形模式与苏胶造山带的隆升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金涛  程振香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2):162-167,174
苏北榴辉岩经历了5期以上变质变形作用,其中至少有两期以上为高压变质变形作用,p-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榴辉岩形成后,随着地体的反弹,推覆,于印支期未迅速回返到地壳,再经燕山期-喜山期区域隆升和拉伸折返,最终剥露于现代侵蚀面。苏胶造山带至少经历了晋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3次以上的造陆或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9.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及其区域构造型式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桐柏山是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的构造学和岩石学详细研究表明,该区广泛分布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榴辉岩及退变质榴辉岩块体,构成一个延展长约200km和宽约40km的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或退变质榴辉岩、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的沉积和火山岩、由榴辉岩退变质而成的片麻岩和片岩,以及面理化的含榴或不含榴的花岗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单位(HP),在组成及变质演化特征方面,均与大别-苏鲁地区的高压单位类似。构造上,显示一典型的西北美型变质核杂岩。分隔开由桐柏杂岩组成的核部杂岩单位(CC)及上覆的高压单位的km尺度的伸展拆离带,具有下和中伸展拆离带的复合性质,是在高压变质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形成的。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与大别山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相联接的,据其岩石学、构造学及相关的主要构造边界展布特征,推测该高压变质带穿过南襄盆地有继续向东秦岭延伸的趋势。桐柏山高压变质带是东秦岭造山带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间的构造纽带。  相似文献   

10.
桐柏-大别造山带随县群变质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新元古代随县群分布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是一套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的砂页岩—流纹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建造,并在拉张环境中受到了辉长辉绿岩墙侵入.从新元古代末开始经历了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改造,记录了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及其造山作用的复杂演化历史.以现代变质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石学与构造学,宏观与微观研究,确立了随县群的地质事件序列.其主要有3个变形和变质演化阶段:晋宁期伸展滑脱固态流变,低绿片岩相变质;印支期韧性剪切,绿帘—蓝片岩相变质;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低绿片岩相变质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2.
以UP-Pb单颗粒锆石同位素稀释法、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Sm-Nd全岩及矿物等时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别造山带西部熊店榴辉岩的峰变质年龄,可能的原岩年龄和退变质年龄,建立了这一榴辉岩的构造-变质时间序列,提出了大别地区存在加里东期榴辉岩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同夺以不同的类型分布在不同的构造地层中。这种产状可以用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相转变的底辟上升、造山楔伸展构造作用来解释。文中分析了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的基本特征,综述了造山后伸展的机制和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超高压-高压剪切带是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构造以含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高压矿物的榴辉岩、面理化超基性-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为特征,具有复杂的变形组构和变形历史。最终形成布丁-基质或残斑-基质结构。深入研究超高压-高压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对分析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折返过程及碰撞造山动力学,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带:绿帘-蓝片岩相变质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和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加里东期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而前两个高压变质带则是印支期陆-陆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地质通报》2009,28(9):1207-1220
羌塘中部榴辉岩位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段,改则县古姆乡片石山地区。榴辉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角闪石等,围岩为石榴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石榴白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构成,蓝片岩由石榴子石、角闪石(含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构成。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①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石榴子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为特征,变质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00℃和2.3GPa;②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后期形成的冻蓝闪石、镁红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等交代早期矿物为特征;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毛发状阳起石等为特征。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代表了青藏高原北部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和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陆造山带中的隆—滑构造:一种前造山期伸展构造形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大陆造山带中局部隆-分层滑脱构造系是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造形式。它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三部分组成。由于经与后造山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有菜貌相似的特点,因而很容易误将其归属为变核杂岩构造。由于隆-滑构造有其一的形成时间和独特的组合样式及构造特征,在造山带构造变形演化序列中应占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构造的识别和确立对造山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商麻断裂为界,大别造山带分为东段和西段,西大别造山带是连接桐柏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的纽带。通过对几何学和运动学以及变质环境的研究表明:西大别造山带的形态为一个枢纽向西倾伏的巨型背形构造,且有圈层结构,层间存在滑脱面。西大别地区至少存在着3 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是南北边界剪切带的形成,第二期是层间滑脱面和榴辉岩透镜体的形成,第三期是晚期的岩体侵入。应力场的统计结果可知,西大别造山带主要受到近南北方向的挤压,统计结果真实地记录了西大别造山带形成时的古应力状态,对应着3 期变形的第一期。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从北向南岩石的变形强度存在着: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弱变形带→强变形带这种强弱变形带交替出现的规律。通过白云母Ti温度计以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结果显示西大别造山带中新县-红安地区岩石的变质条件为T = 450 ℃~620 ℃,P = 1.0~1.6 GPa,属于高压蓝片岩相到榴辉岩相。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在总结大洋板块俯冲形成加积楔的基础上,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内部及北缘浅变质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它们是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加积楔,这些浅变质岩既有产出在造山带北缘,也有少量出露在超高压变质带的内部,它们均形成于前印支期扬子板块北缘,主体为低绿片岩相变质的复理石相沉积岩和少量侵入岩,并遭受了与造山带超高 为质岩相同的加里东-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具有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睛-加积楔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垂向剖面上,这些浅变质岩原岩主要由表层浅海复理石相沉积岩系和下伏陆壳基底岩石(花岗质侵入体-变质中基性杂-岩大理岩组合)两部分组成,而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俯冲击壳基底岩石,将构造加积楔形成理论纳入到印支期扬了变质岩及构造加积楔形成过程的时空耦合关系,确定子扬子板块俯冲加积楔不同构造部位浅变质岩的构造组合特点,探讨了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构造加积楔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