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组合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08,29(1):18-30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共发现孢子花粉60余属,140余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山西上石盒子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主要以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并出现较多的欧洲和北美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欧美植物群)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分子;有少量安加拉(Angara)和冈瓦纳(Gondwana)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出现其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孢子带:3.Cordiatina subrotata-Complexis-porites polymorphus(SP)带;2.Vitreisporites signatus-Luckisporites virkkiae(SV)带; 1.Brialatisporites incundus-Nuskoisporites dulbuntyi(ID)带.依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变化,详尽的讨论与国内和国外(包括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藏拉萨地块乐平统以海相与陆相沉积并存为特征。海相乐平统含复体珊瑚Waagenophyllum、■类Reichelina和有孔虫Colaniella。陆相乐平统含两类植物群,一类发育于措勤盆地中北部地区,为舌羊齿植物群分子Glossopteris、Noeggerathiopsis、Phyllotheca和华夏植物群分子Pecopteris、Sphenopteris共生的混生植物群;另一类主要发现于改则县下岗江和昂仁县贡久布地区,以Lepidophylloides、Paracalamites、Pecopteris等华夏植物群分子为主。根据沉积层序分析,拉萨地块乐平世时表现为整体上升。藏南喜马拉雅特提斯带的乐平统以产有冈瓦纳型Glossopteris植物群、冷水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和腕足动物群为特征,并且从曲布组到曲布日嘎组表现为海进的沉积序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特提斯带乐平世在植物群、动物群以及沉积层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此,拉萨地块在晚二叠世已基本脱离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  相似文献   

3.
贵州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贵州凯里地区炉山苦李井,鱼硐,冠英乡黄猫寨等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共计43属,58种(包括疑源类Acritarchs 2种),其中新种5个。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以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 Gao和Gulisporites cochleariusImgrund为特征,该组合可与湖南石门县马鞍山组和华北地区山西组孢子组合比较,并基本上可与西欧早二叠世早期Autunian阶和北美狼营组(Walfcamp)孢子花粉比较,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研究,对贵州地区二叠纪古地理,微古植物演化和地质历史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 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范健才 《云南地质》1993,12(4):383-406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一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7.
藏南昂仁县贡久布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8.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 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9.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 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滇西亲冈瓦纳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8,19(1):105-112,T002
本文首次报道滇西保山丁家寨组孢子花粉40属55种,其中新种Plicatipolenitesbaoshanensis1个。丁家寨组的孢子花粉组合是一个以冈瓦纳植物地理区分子为主,兼有少量华夏植物地理区和其它植物地理区分子。丁家寨组的Parasacitesdistinctus-Microbaculisporafentula(DF)孢子带可与冈瓦纳植物地理区Parasacites孢子带比较,时代为阿舍尔阶(Aselian)萨克马尔阶(Sakmarian)。丁家寨组的微古植物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研究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可分为下段的砂质灰岩、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段和上段的灰黑色薄层状泥岩、页岩夹钙质粉细砂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系统采集了24件昂杰组灰岩段C-O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昂杰组样品δ13C最大值为6.312‰,最小值为4.032‰,平均值为5.794‰;δ18O最大值为-1.785‰,最小值为-7.476‰,平均值为-4.494‰。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存在一次缓慢的正向偏移,这与早二叠世中晚期冈瓦纳北缘冰川作用及陆生植物大规模繁衍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可分为下段的砂质灰岩、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段和上段的灰黑色薄层状泥岩、页岩夹钙质粉细砂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系统采集了24件昂杰组灰岩段C-O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昂杰组样品δ13C最大值为6.312‰,最小值为4.032‰,平均值为5.794‰;δ18O最大值为-1.785‰,最小值为-7.476‰,平均值为-4.494‰。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存在一次缓慢的正向偏移,这与早二叠世中晚期冈瓦纳北缘冰川作用及陆生植物大规模繁衍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保山地块北部西邑地区下石炭统香山组和下二叠统丁家寨组详细的野外剖面实测与钻孔编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下石炭统香山组自下向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台前斜坡下部、台前斜坡上部、碳酸盐岩台地三种沉积环境。下二叠统丁家寨组为滨岸冰水沉积,下部为冰碛含砾钙质杂砂岩,发育落石构造。下石炭统香山组δ13CPDB值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环境可能较稳定,有机质埋藏增加。综合前人古地磁、生物区系对比、大地构造学等研究成果认为早石炭世保山地块较稳定,仍属冈瓦纳大陆北缘。丁家寨组冰碛含砾钙质杂砂岩结束后δ13CPDB值出现强烈负偏,与研究区冰期结束、早二叠世初次温度上升、大量玄武岩喷发等时限高度一致,共同说明了保山地块在早二叠世开始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并开始向北漂移。该项研究的开展为探讨Submasu地块晚古生代的古海洋、古地理和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全球同时期碳氧同位素数据库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中采集到的几种植物化石,主要为PecopterisAsterotheca?) cyatheca (Schloch.) Brongn.、Pecopteris unita Brongniart、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林西组植物化石增添新材料,特别是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植物化石指示其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5.
对松辽盆地北部地区黑富地l井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样品进行微体化石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进而探讨该区林西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获得的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孢...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永珠组中上部和昂杰组的腕足类动物群可以与国内、外冈瓦纳相和亲冈瓦纳相地区的腕足类动物群进行对比,但又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合,永珠组中上部为Reedoconcha xizangensis-Spinomartinia xainzaensis组合、Cimmeriella mucronata-Reedoconcha excellens组合和Trigonotreta magnifica-Bandoproductus in-termedia组合,昂杰组为Aulosteges ingens-Punctocyrtella nagmargensis组合。按照国内、外冈瓦纳相、亲冈瓦纳相地区及华夏特提斯地区腕足类的时代意见,永珠组中部腕足类组合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斯基尔期,上部2个腕足类组合分别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早期—萨克马尔晚期,昂杰组的腕足类组合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上、厂二叠统界线问题,众说纷纭。苏联乌拉尔山西坡,上、下二叠统界线放在乌非姆阶与孔谷阶之间,北美德克萨斯地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定在瓜德鲁普阶沃德组的底部,伊朗、苏联外高加索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大致放在Cancellina带与Misellina带之间。上述地区所谓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实际仅相当于我国下二叠统茅口阶与栖霞阶的分界,或位于栖霞阶的上部。  相似文献   

19.
新疆二叠纪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韩玉玲 《新疆地质》2000,18(4):330-334
根据国际地科联(1989)地质年代表,二叠纪为290~245 Ma,划分方案采用传统的二分法。海相下二叠统的确定主要依据沉积相特征及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的底界,原划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及其相应的地层归入下二叠统底部。陆相上、下二叠统的确定是从开始出现盾籽类植物作为上统的底界1。1 早二叠世古地理1.1 北天山-准噶尔区 早二叠世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区,呈独立的沉积盆地或处于被剥蚀状态。火山活动极为发育,具多旋回喷溢特征。海相沉积仅局限于北天山前,主体位于博格达至甘新边…  相似文献   

20.
西藏荣玛地区尼俄玛山下二叠统曲地组发育一套重力流沉积组合,根据其岩性、沉积构造和含化石特征等,在该套沉积体系识别出了9种岩石类型、5种岩石组合类型,并分别将其划归内扇主水道—水道间、中扇分支水道—天然堤—水道间、外扇朵叶体—末端水道及深水玄武岩和泥岩4种微相组合类型,以及海底扇和深海盆地2种沉积相类型,证明研究区曲地组属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这一结论与前人认为曲地组属于滨浅海相的认识完全不同,说明南羌塘盆地下二叠统曲地组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相变,即西部日土一带的滨浅海沉积向东到改则—尼玛一带逐渐变为半深海—深海沉积;证明南羌塘盆地早二叠世古特提斯洋进入演化成熟期,但羌塘地块从冈瓦纳北缘的裂解、脱离时间在东西向并不一致,东部早于西部;曲地组大套深水黑色泥页岩及砂岩为代表的重力流沉积的广泛发育,说明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