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古田水库2004年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应用到2004年6~8月古田水库抗旱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和进行综合效果评价,取得显著效果。5次作业过程,水库流域共增雨16117×104m3。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实际作业中应用,对旱情的监测、作业条件确定、把握最佳作业时机、场外作业指挥、云团跟踪分析、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化、客观化、系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5年第4号热带风暴外围云系8月1日下午开始影响九江地区,我们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人工增作业,增雨效果明显,社会经济效益较大。1作业过程及降水实况作业从8月1日16时05分开始,8月2日06时20分结束,作业在武宁、湖口、瑞昌、彭泽、都昌等县进行,在作业过程中都昌、湖口、瑞昌抓住了有利时机,取得了明显的增雨效果。炮点作用用弹及降水情况见表1。2增雨作业时的天气形势1995年04号热带风暴干7月30日16时左右在广东沿海登陆,并迅速减弱成低气压,低压系统向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1日08时天气图资料反映,从低层到高层低压中心位于南昌与赣…  相似文献   

3.
火箭增雨作业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半年用火箭对对流云进行增雨作业,对于抗旱和增加水资源都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人工增雨火箭性能和北京地区降水、0℃层高度等天气条件分析,认为火箭作业要选准作业时机,发射仰角根据0°C层高度和射界民居情况确定,一般应掌握在55°~75°之间为宜。作业用弹量根据冷云厚度确定,如厚度6 km左右时,用弹量为4枚。针对一次火箭增雨作业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降水变化分析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辽宁1990--1999年人工增雨期间平均降水量与1981--1990年自然平均降水量对比分析,得出全省年,4~7月,4~8月增雨量、增水量及增雨率;增雨效果以辽宁西部、北部最为明显。其次为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5.
通过辽宁 1990~1999年人工增雨期间平均降水量与 1981~1990年自然平均降水量对比分析 ,得出全省年 ,4~7月 ,4~8月增雨量、增水量及增雨率 ;增雨效果以辽宁西部、北部最为明显 ,其次为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工增雨已得到科学界公认和社会承认,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安阳市政府对人工增雨工作十分重视,并列入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成立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并于同年开始利用飞机增雨作业实验。1995年,安阳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市人工增雨指挥部,并设置双管三七型高炮20门,并于同年11月进行首次增雨作业。2001年起分批购进WR-1B和CF4-1A型人工增雨火箭14架,于2002年10月进行首次作业。  相似文献   

7.
强化增雨防雹高炮的维护和管理李冰郭献林(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郑州·450003)近几年来,我省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有高炮200多门,形成初具规模的高炮群体。几年来增雨防雹工作的实践说明,在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8.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2006,32(8):54-58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相似文献   

9.
1994年,威于伏旱严重,7~8月城关降雨量201mm,较常年同期偏少138mm。特别是7月第6候至8月第2候的16天内仅降雨16.8mm,牛栏江流域地段更是滴雨来降,群众盼雨心情非常迫切。县人工增雨防雹办于8月13日在滴雨未降的牛棚镇炮点进行了一次人工增雨外场作业,降雨35.1mm,收到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分析天气背景预测发展趋势天空无云,人工是降不下雨来的;天空云层含水量很少,也是降不下雨来的。只有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对含水量较多的云,在云体的适当部位,进行针对性的人工催化作业,才能使本来不一定降雨的云产生降水或使已经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人工增雨催化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区域回归试验的方法对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县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益评估,发现遂川县在这期间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38.68mm,相对增加率为35.88%。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燕  叶建元  王斌  张霞 《湖北气象》2003,22(3):30-31
指出了湖北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流程和功能,说明了人工增雨作业资料的处理方法,着重介绍了作业等级计算方法及划分标准。同时,利用2001年7-8月飞机及地面人工增雨作业试验资料,对其作业等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工增雨已得到科学界公认和社会承认,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安阳市政府对人工增雨工作十分重视,并列入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成立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并于同年开始利用飞机增雨作业实验.1995年,安阳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市人工增雨指挥部,并设置双管三七型高炮20门,并于同年11月进行首次增雨作业.2001年起分批购进WR-1B和CF4-1A型人工增雨火箭14架,于2002年10月进行首次作业.  相似文献   

13.
钟强  候萍 《高原气象》1990,9(1):13-21
本文应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逐日的NOAA辐射收支资料(分辨率为2.5°×2.5°),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种代表性地理区域(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行星反射率的基本特征、云天行星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图。并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的地面观测资料对那曲等4个站的地表反射率与睛天行星反射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上饶是旱灾多发地区,从历史资料看,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严重干旱约四年一遇;干旱种类多以伏秋旱为主,而这一时期恰是农作物需水的高峰期。目前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天吃饭”,这对我区的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为此,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要倾注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抗旱减灾工作。九十年代以来,我区分别在1990、1991、1995、1996年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分别在8个县(市)的15个地点实施人工增雨,累计作业100余欢。几年来的作业实践表明,人工增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大的解决旱区缺水的有效途径。1人工增雨…  相似文献   

15.
杨旭 《辽宁气象》1995,(3):31-33
我国自1958年8月首次在吉林省开展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试验以来,各地区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的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推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8次冀中南地区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基于实况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毫米波测云仪资料,利用EC-thin模式资料,分析研究EC-thin资料在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中高层30°—50°N、100°—120°E低槽东移,地面冷锋以西北路径或偏西路径南下影响冀中南地区;无论平原还是山区,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总体上呈现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当冀中南地区受低槽冷锋类天气系统影响时,在平原地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6成、31 kg·m-2、37 kg·m-2、6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山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5成、21 kg·m-2、29 kg·m-2、4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此外最佳人工增雨阶段为各物理量值达到最大并开始减小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资料,通过对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天气型中的两类优势型(T、R型)进行分析发现:在台风型(T)情况下,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前一天形势是500 hPa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脊线位于30°N以北,西脊点在110°E或以西,中低层在120°E附近存在台风倒槽(或存在低压环流),地面处东南气流中;在弱流场型(R)下,其前一天天气形势是中低层有足够水汽输入条件或存在中尺度低值系统,对应地面存在静止锋或为均压场。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短期(24 h)预报概模。结果表明:预报概模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8.
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在古田水库建立的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主,包括稠密地面雨量站网等人工增雨综合监测技术系统,结合古田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外场试验研究对流云降水量、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研究表明:①试验区对流云自然降水效率平均约为1222×103m3,最大为1626×103m3;②人工催化后18~36 min,平均降水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每次作业降水量增加395.5×103m3;相对增加28.36%,最大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为972×103m3和59.78%;③每次作业水库入库流量增加143×103m3;④综合12年(1975~1986)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和2004年古田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效果分析,可以认为对流云云内含水量大,有明显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等效雷达产品指导人工增雨作业一直是各地基层气象部门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业务与服务中的一个难点。天门市气象局利用武汉中心气象台提供的等效雷达产品,于2005年8月在该市进行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武汉中心气象台提供的适时等效雷达资料,完全可以用来指导基层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使其达到预期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降水资料,对2002年9月27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上游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增雨作业影响区5个雨量点平均雨量108.4 mm,其中最大达160.2 mm(非影响区雨量33 mm)。此次增雨作业使石河水库洪水总量达803×104m3,为水库增加260×104元经济效益。对作业后1 h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区雨量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降水差异明显,人工增雨效果显著。文中对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法和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