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胡锦涛当前,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利用和保护好林地资源,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辽宁等地开展林权改革,改的主要是集体林产权,把集体林从村组所有、干部说了算,改成个人所有、村民说了算,无疑会搅动村干部的权力和利益奶酪。  相似文献   

3.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在全国农村推开以“明晰  相似文献   

4.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08,(7):4-5
国务院发布林权制度意见新华社14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福建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全省森林覆盖率62.9%,居全国首位;林业用地面积1.40亿亩,占陆域总面积的76.5%, 其中80%以上属集体所有。为贯彻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央9号文件精神,增强集体林业活力,推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召开了多次高规格会  相似文献   

6.
林权改革,山乡巨变。这是一场涵盖我国百分之七十国土的重大变革。沉寂多年的25亿亩集体林地,终于在林权改革的大潮中显现了自己蕴藏的深厚价值,也寄托了党和政府通过林权改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致富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7.
1月11日到13日,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国内的农林专家汇聚福州,召开“关注林权:中国集体林政策研究国际研讨会”,福建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再度引起关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山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全省2600多万农业人口很大程度是靠山吃山。2003年,福建提出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1年多来,全省87.3%的村完成林改,覆盖林地面积89.3%。林改到位的地方,普遍出现“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喜人现象。“自己的山自己做主”———生产经营关系日趋和谐两个多月不见,永安市洪田…  相似文献   

8.
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在江西、湖南等地开始试点,对于试点的进展情况如何,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湖南省林科院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锡泉。本刊记者:湖南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试点省份,现在湖南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推进情况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尤溪县林权制度改革日前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林业走上了生态增效,林农增收,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溪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一位资深林业专家说:“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是农村重要生产资料的再分配和内部利益的再调整,涉及森林资源的安全和林农的切身利益,十分敏感,稍有不慎,…  相似文献   

10.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已成为推进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土地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和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十分紧迫而且重要的任务。为此,2001年3月,在苏州市召开的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后,我司集中组织力量重点对河南、浙江、上海、江苏、广东五省(市)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五省(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全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情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 为了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我们制定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 吕苑鹃)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 李克强要求,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垦、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农田水利、供销社等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杜润生最近就林权改革问题致信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首次表明自己的看法——"林权改革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7月31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20次部长办公会,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并研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总结表彰方案.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围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目标,在符合我国基本土地制度和特色的前提下,稳妥审慎予以推进.这是日前召开的第20次部长办公会强调的.会议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行征地制度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其政策的生命力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趋于递减衰竭,目前总体上弊大于利,亟待改革突破。建议逐步取消现行征地制度,在符合规划、执行计划前提下,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用而不征",让农民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各类经济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改革的实质,是彻底解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征收与农民集体争利的法律基础,通过搭建新的、公平、持久的利益关系格局,重新构建维护农民集体长远生计、助推新时期我国农村新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法律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致使征地范围失控,损害农民利益,引发大量群众集体上访,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问题,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的要求作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当前征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订《公益性征地目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方方面面都高度关注。中央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9项,任务中8项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根据中央的部署,国土资源部今年要提交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相似文献   

19.
存量登记数据整合是真正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关键。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我国实施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推进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工作,全面清理整合土地、房屋、林权等各类不动产存量数据,是完善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互通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各地不动产数据管理现状,详细探究了不动产权籍调查与"一张图"登记建设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农村集体的土地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所有权主体虚位、权属意识淡薄、承包权不稳定、土地他项权利被忽视、收益分配关系紊乱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