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21项重点建设项目雷电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分析,得出11种评估单体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10-5、1.14×10-4,建设项目潜在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较高;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主要原因,雷击造成电子电器设备受损的事故逐年增加;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关注重点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风险,从源头上消除雷击隐患。  相似文献   

2.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是雷电灾害区划的关键环节,根据滨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3.
杨少杰 《广东气象》1997,(2):47-47,40
3月,广东进入电闪雷鸣的季节。气象资料显示,近年我省初雷平均时间已从历年的3月14日提前到2月18日,粤东沿海地区2月上旬便出现初雷。每年,我省发生雷击事故上千宗,死伤约百人。这些伤亡不仅发生在旷野,就是在建筑物内也常常发生。1996年我省雷击伤亡108人,对这些不幸遭受伤亡人员的家属和亲友来说,至今仍心有余悸。为避免或减少雷击伤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现将有关防雷措施介绍如下。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在两种环境下发生。一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时,导致建筑物内人员伤亡,二是人们置身于建筑物以外,雷电直接或间接击中人…  相似文献   

4.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9—2011年广东省地闪定位系统对研究项目场地附近4 km范围内的雷电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得出4 km范围内1%的地闪雷电流幅值达221.6 k A;储罐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526次,考虑到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的效能,真实环境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统计值;取极限分析,当金属线路有屏蔽层时,由建筑物接闪雷电后,分流给单一芯线的雷电流最大值为18.47 k A;结合珠海LNG低温储罐设计文件、选址的环境,估算得出初步设计方案的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大于GB/T21714.2-2008规定的容许值10-5,应针对风险分量采取雷电防护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6.
化工企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秀梅 《气象科技》2014,42(2):352-358
以沧州某化工项目为例,通过现场勘测和图纸分析,评估化工生产装置雷电防护现状。利用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项目区的雷电灾害特征,可能的影响、雷电危害分析等;参考IEC62305-2评估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雷击大地密度较大,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20~60kA。雷电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主要是由于雷电击中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引起的,约占70.50%。其次是雷电击中相关管道和线路引起,约占29.37%,主要是电力系统。按照估算,各建筑基本达到防雷要求。对于区域内所有建筑物,雷击人身伤害风险都小于国际上通用的风险允许值,但原设计方案中缺少电压保护水平设计。对雷击建筑物、设施、管道和线路可能造成的自动化设备中断、误动作等导致的有毒物质泄漏、易燃事故发生等风险还需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措施。指出设计院将易燃等区域设计成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是雷电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以雷电灾害实例强调了桥梁防雷的必要性,计算了江门市江顺大桥遭受雷击时可能产生的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公众服务损失风险R2、经济损失风险R4,结合周围雷电环境对风险进行分析,发现雷击大地密度Ng、截收面积A_d、雷击桥梁附近危险事件次数NM、火灾危险程度缩减因子r_f对风险评估结果值有较大的影响,最后对N_g、A_d、N_M、r_f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石化行业雷击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参考应用IEC最新发布的雷电防护标准,并以永宁采油厂某联合站为例,通过简化风险评估模型,调整个别评估参数,对联合站损失类型为人身伤害的雷击风险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因雷击联合站产生的电火花在站内引起燃烧或爆炸、雷击联合站邻近区域以及雷击入户线路邻近区域是造成人身伤害风险的主要来源。采取完善的等电位连接并在入户设施上安装高效的SPD防护等措施后,雷击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能够满足国际防雷规范要求。评估技术方法对石化行业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雷暴数据统计资料和雷电风险评价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雷电防护标准,对肇庆市伴月湖社区体育公园雷击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伴月湖社区体育公园区域7月雷电闪击的概率最多,19:00出现的闪电频数最高,雷电流最大值为117.5kA,3km范围内地闪密度值Ng为14.84次/(km~2·a)。人员处于无雷电防御设施的封闭建筑物、敞开构筑物内,风险分量总和低于风险容许值1×10~(-5);大树底下、露天场所风险分量总值高于风险容许值1×10~(-5),是公园雷击人身伤亡的主要区域。按照相应类别采取防雷措施后,封闭建筑物区和敞开构筑物区风险分量R_A各降低了99%。人员及时进入防雷设施合格的建筑物内,风险分量可降为0。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13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发生重大雷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文章利用该日的地面气象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当日雷击时段的地闪分布特征;并根据雷击现场剩磁检验等调查资料分析了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具体雷电防护措施建议,这对于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与雷电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果洛州统计局信息化网络系统、卫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为例,作了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雷电破坏作用及雷击机理为果洛州统计局设计了较完整的雷电防护方案。提出了雷电防护工作的实施和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气象》2007,(F06):70-70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中国每年有三四千人因雷击伤亡,造成财产损失50亿至100亿元。中国的雷击灾害十分频繁,受灾率高,  相似文献   

13.
张国胜 《青海气象》2007,(F06):3-3,12
雷电灾害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青海省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逐年增多趋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50天,雷暴活动强度大、时间长。据气象部门统计,1997—2006年的10年间,青海省共发生雷击事件131次,伤亡86人,其中死亡30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7—2010年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资料和TRMM卫星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击造成我国平均每年460人死亡,425人受伤,死伤比为1:0.92,每年每百万人口平均死亡人数为0.36人,每年每万平方公里平均死亡人数为0.48人。为了揭示不同区域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易损度的8个指标进行筛选,应用Q型聚类中类平均联结法进行分析计算,给出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6类风险区划,发现广东和海南划为易损度极高的第1类地区,该类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综合易损值高达5.017,而划为第5类、第6类的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较弱,属弱风险区域。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聚类的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表明:聚类解稳定可信,较好地反映了雷击致人伤亡这种随机事件的区域易损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叶卫华 《浙江气象》2011,32(2):43-45,F0003
随着遂昌县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防雷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遂昌县南尖岩旅游景区中南尖岩山庄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对地处高海拔、峡谷上口、强气流、雷电活动频繁区域的建筑物,依据雷击机理,摸清雷云和雷击走向的探析;提出用避雷针进行拦截接闪雷电,是减小雷击强度,减少建筑物遭受雷击风险,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有效方法;同时辅以屏蔽、等电位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等内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过电压,以保护弱电设备和室内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6.
谭惠冰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7,29(B12):96-97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雷电造成人身安全、电子设备损毁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数据选择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文通过江门市客运站雷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指出雷电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重视雷电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容易遭受雷击的问题,从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对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避免雷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补救措施,另一种则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阶段就提前做好分体式空调的雷电防护工作。这两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表明:高层建筑的雷电防护具有整体性,应从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解决好空调等配套设施的雷电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门市1957—2008年雷暴数据统计资料、2001—2011年(2004年剔除)广东省雷电风险评价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GB/T 21714.2-2008/IEC 62305-2:2006雷电防护标准,对江门市东湖公园雷击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东湖公园区域5月雷电闪击的概率最多,13:00出现的闪电频数最高,雷电流最大值为124.2 k A,3 km范围内地闪密度值Ng为25.03次/(km2·年)。人员处于无雷电防御设施的封闭建筑物、敞开构筑物内,风险分量总和低于风险容许值1×10-5;大树底下、露天场所风险分量总值高于风险容许值1×10-5,是公园雷击人身伤亡的主要区域。按照相应类别采取防雷措施后,封闭建筑物区和敞开构筑物区风险分量RA各降低了100%。人员及时进入防雷设施合格的建筑物内,风险分量可降为0。  相似文献   

19.
王新友  吕燕 《山东气象》2005,25(1):47-48
通过对泗水县华村水库无线遥测雨量计数据采集器雷击事故分析,找出雷击原因。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隐患很大,每年都有不少雷击案例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热水器无雷电防护装置;多安装在屋顶,易招致雷击;安装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缺乏必备的雷电防护知识。对太阳能热水器造成危害的不仅有直击雷,还有感应雷。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雷电防护,既要采取防直击雷防护措施,也要采取防雷电感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