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山经渭山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八,是根据对《五藏山经》西次一经、西次二经和西次四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该图再现了《西山经》部分地区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具体来说,西次一经的方位大体在渭水南岸、秦岭北麓,东起撞关,西至青海湖附近。现存版本西欢四经的排序编号与西次三经互相颠倒了,它所记述的诸山,起始于黄河与洛水(北洛水,即陕西境内的洛水)交汇处的黄龙山山脉,向北至洛水发源地白于山(其名沿用至今),然后折向西直至今日祁连…  相似文献   

2.
《北山经桑乾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一,是根据《五藏山经·北山经》中北次一经、北次二经、北次三经的后半段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其方位大体在今日山西省和河北省的中北部,以及内蒙古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在这个区域里,最著名的河流是今日的桑乾河,许多古老的部落都曾生息在桑乾河流域。从图中可以见到,北次一经有几座山所出之水均向西流入氵幼泽,有关经文称:“(氵幼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此氵幼泽即今日黄河前套地区,那里古代为大湖泊(黄河后套地区古代亦大湖泊,西次三经称那里为稷…  相似文献   

3.
《中山经南阳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四,是根据对《五藏山经》中次十经和中次十一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0sinX1.1m。该图复原再现了中次十经和中次十一经(部分)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河南省境内的南阳及其周边地区。中次十一经共记有48座山,是《五藏山经》26条山脉里山数最多的一条;其地理方位大约即今日伏牛山及其余脉和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在绘制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时,考虑到构图的审美需要和与今日地理方位的对应,将中次十一经的48座山分别绘制在《中山经南阳图》和忡山经江汉图…  相似文献   

4.
《中山经江汉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六,是根据对《五藏山经》中次十一经(部分)。中次十二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该图再现了《五藏山经》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湖北省、湖南省及其相邻的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一带,并以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为中心,故而称之为江汉图。具体来说,中次十一经(部分)诸山,即今日的桐柏山脉和大别山山脉。中次十二经诸山,包括今日的洞庭山、幕阜山山脉、庐山等地。其中庐山古称柴桑山,当年三国吴国水师都督周瑜的帅府便设在这里。吴国的水…  相似文献   

5.
《中山经荆山图》是根据对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八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0.8×1.1m。该图复原再现了中次八经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湖北省境内的荆山山脉(包括武当山脉)和大洪山山脉一带。中次八经共记有23座山,其中明确记有荆山、漳水、睢(沮)水等地名,当即今日荆山山脉无疑。至于中次八经所述东部请山,徐旭生先生在《读山海经札记》(见《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指出:“再东各山虽未知确在何处,而抗日战争时敌我恶斗之大洪山脉想在其内。”值得注意的是,大洪山山脉的…  相似文献   

6.
《东山经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二,是根据《五藏山经·东山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该图复原再现了《东山经》所记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包括今日的山东全省,以及江苏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区,还包括黄海中的岛屿。《东山经》记述有东次一经、东次二经、东次三经、东次四经共4条山脉。其中东次一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泰山至蚌埠一线,东次二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淄博、连云港、张八岭一线,东次四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的山东半岛一带。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东次三经的方位。如果东山经诸山脉的…  相似文献   

7.
本图由孙晓琴女士根据王红旗先生对《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解读而绘,其内容包括中次五经冲次六经、中次四经、中次二经。《中山经洛水图》再现了大禹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洛水、伊水流域,以及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山脉地区。需要说明的是,现存版本《山海经》的中山经十二条山脉的排序编号存在着错讹:如果按先北后南(实质为先内后外)顺序,则中次五经所述山川位于《中山经洛水图》的最北端,依次向南分别为中次六经、中次四经、中次二经。有关《山海经》地理方位的详细考证,可参阅…  相似文献   

8.
《北山经汾水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原图尺寸1.1m×1.6m,是根据北次一经、北次二经、北次三经各自的前半段文字的记述而绘,其方位大体在今日山西省和河北省的中南部,并以汾水流域为中心。从图中可知,北次一经前半段诸山(现存版本的排位有误,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9.
《西山经昆仑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九,根据对《五藏山经》西次三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它复原再现了《西山经》部分地区当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陕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宁夏、甘肃、新疆东部一带。需要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10.
由王红旗创意、孙晓琴创作的山海经复原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山海经地理复原图,第二部分为山海经部落复原图。山海经地理复原图由13幅图组成,《中山经巴山图》是其中一幅,原画尺寸0.8×1.1m。《中山经巴山图》的主要画面,再现了《五藏山经·中次九经》所记载区域的自然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相应于今日的岷山山脉和大巴山山脉地区,该图同时绘有当时那一地区的动物栖息分布状况。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上半部分只绘出山形而未标出山名,而这些山所出之水系则均为今日之名称,这是因为据笔者考证,现存版本《山海经》的中次一经原本…  相似文献   

11.
史载四五千年前 ,大禹治服洪水 ,划分九州之后 ,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 ,记录物产风情 ,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 ,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可惜古图久已失传 ,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 ,并流传至今。《五藏山经》具有实测基础 ,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 ,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 ,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画面内容 《帝禹山河图》把《五藏山经》记述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的 447座山、河流 2 5 8处、地望 348处、矿物 6 73处、植物 5 2 5处、动物 473处、人神 95处等内容全部绘出。可谓 :功成…  相似文献   

12.
周辉 《中国测绘》2011,(2):46-5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登鹤雀楼》脍炙人口.但是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鹳雀楼的方位。它曾经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县(现称永济市)蒲州西的黄河东岸。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04,(1):48-5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宁波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5年第4期一则文摘中报导:“1995年2月18日,我国发行了介绍鼎湖山的特种邮票(1995-3T),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鼎湖山·北回归线的绿洲》以鼎湖山区域航摄像片图为主图,下面配有以北回归线为轴线的条带形地图……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行的以航摄像片为内容的地图邮票。”该图首先刊登在《DINGHUSHANBIOSPHERERE-SERVE》一书的封里①,此后,有些报纸在刊登有关鼎湖山的作品中也曾引用了该图②。笔者是该图的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了使读者进一步认识鼎湖山,进一步了解该图创作意图,特借《地图》一角,作一些介…  相似文献   

15.
, 《国土资源通讯》2012,(19):28-38
(一)《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企业“三率”调查表》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生产活动的采矿权人(以下均对应“矿山企业”,指具有法人地位或具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按《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及本填报说明的规定填报。  相似文献   

16.
泰山     
同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承办的"我心中的中华十大名山"推选活动揭晓后,泰山"一览众山"位居名山之首的消息传遍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次推选出来的"中华十大名山"依次为:泰山(山东)、黄山(安徽)、峨眉山(四川)、庐山(江西)、珠穆朗玛峰(西藏)、长白山(吉林)、华山(陕西)、武夷山(福建)、玉山(台湾)、五台山(山西)。《今日国土》杂志将陆续推出"中华十大名山"系列介绍,本期为泰山。  相似文献   

17.
斜角坐标系组合图型的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角坐标系组合图型的研究(二)谷宝庆,胡文亮,张军海,韩宪生(河北师范大学050016)(河北省科学院050051)本文是“斜角坐标系组合图型的研究(一)”(《地图》1994第4期)的续篇,主要包括斜角坐标系的三面组合与反转组合等,即斜角坐标系重组合...  相似文献   

18.
此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的重要版本,也是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原图山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通力合作,引进并采用西方先进的天文、三角测绘技术,还利用了官府所藏舆图文件及实地调绘采访,经十年努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成图,五十八年(1719年)制成铜版,共41块。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地图实测工作,在中国和世界测绘史上都是空前的盛举。民国十年(1921年)在沈阳故宫发现这些铜版,后据此印行,合订成册,由金梁题名为《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41幅地图可拼合为一整幅中国全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1:1万、1:5千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是三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为了进行1:1万地形图图幅元素的数据准备,专门编制出版了《1:1万比例尺高斯投影图廓坐标表》(第一册、第二册)。利用该表可以直接查取1:1万图廓点坐标,而1:5千图廓点坐标是利用1:1万图廓点坐标内插求得。但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点坐标只能单独通过计算求得。  相似文献   

20.
郑和航海图     
孙果清 《地图》2011,(2):130-131
《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所绘包括亚、非两洲在内的航海图。郑和,本姓马,字三保,深受永乐皇帝赏识。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依最后一次远航路线为依据,编制了这幅航海图。此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后多省称《郑和航海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