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慧萍 《热带地理》1999,19(2):178-183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2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系统,系统功能主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海岸带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印 《福建地理》2001,16(4):10-13
泉州市海岸线长,海岸带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海岸带开发现状为基础,指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综合角度出发,提出海岸带资源进一步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对策,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分析指出,海岸带既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鉴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继续恶化的趋势,今后应在掌握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海岸带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海岸带资源环境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涉及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应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湿地土地资源各种适宜性评价因子的分布等级图加权叠加分析得到评价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湿地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模型。系统以Arcview作为工具软件,提供模型所需要的用户界面和二次开发环境,模型应用于湛江市区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GIS技术建立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用于湿地评价保护及开发利用,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海岸线长,海岸带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海岸带开发现状为基础,指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综合角度出发,提出海岸带资源进一步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对策,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是陆域环境和海域环境的交叉和相互作用地带,世界上约有6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范围相对较小,但具有高生产力和高价值、动态而敏感的区域。海岸带利用结构与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方式直接相关,其结构由两部分元素组成,一是土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另一是人类社会系统,人类自古以来对海洋的开发就以海岸带为重点和基地。论文根据国际上海岸带利用结构分类,重点分析辽宁海岸带利用结构特征。同时文中应用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锡尔熵指数(锡尔系数)等定量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海岸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洱海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LVMIS)的建立涉及众多技术、学科领域。该文以洱海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EHLVMIS)为例,阐述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系统功能目标与数据需求,水体、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相关专业模型以及软件体系结构配置和系统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诚 《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河口海岸科学在继续向水文、动力地貌、海岸工程等部门学科深入的同时,也向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近年来美国海岸带的研究,在环境、社会经济和工程的基础上,又特别强调资源、生态系统、计划、管理和法规等综合研究。鉴于当前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海岸带合理利用问题,联合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伟  陈诚 《地理研究》2013,32(10):1878-1889
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影响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海岸线和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海岸带具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所以在指标选择上有较大不同。以宁波海岸带为例,讨论海岸线及海岸带的空间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在评价海岸线开发适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将宁波市海岸带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1CoastlineandNewConceptionoftheEarthSystemScienceCoasilineisthesharedboundarybylandandocean.Contrarytocommonconcephonthatcoastlineisalindttoman'sunderstandingoftheEarth,thecoastlineisabaselineformantoknowandunderstalldlandsystemandoceanSystemoftiteEarth.1.1NcwconceptionoftheearthsystemscienceIntheEurasiaContinent,theheatenergyfromthesunisdistributedwithlatitUde,butitSprecipitahonisdistributedwithlongitUdeowingtoAsiaMonsoon.Theamoamofprecipitahonofaplaceisrelatedtoitsdistancefromthecoast…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华  张丽媛  伏捷  康旭 《湿地科学》2009,7(4):342-350
基于辽宁省海岸带2005年秋季的Landsat ETM影像解译数据,根据辽宁海岸线湿地发育特点,确定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计算湿地面积;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辽宁省滨海湿地提供的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3大类共8项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为15208.06km2,其中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71.49%和28.51%;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3.47×10^8元/a,相当于全省2005年GDP的5.54%。其中滨海湿地的资源供给服务价值最大,为195.86×10^8 t/a,占滨海湿地总价值的44.17%,环境调节服务和人文社会服务价值比例分别为31.79%和24.04%,表明滨海湿地在发挥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维系辽宁海岸带环境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量统计和GIS分析方法研究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征及资源群开发潜力,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融合和宗教文化4大类及12个亚类;(2)从整体空间结构看,资源呈集聚型分布,形成“一带四区”格局,即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极核区、以漳州和福州为中心的两个高密度区、以莆田为中心的次级密度区;(3)从各类型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海上交通类资源在沿海港口处高度聚集,商业贸易类资源在福州和泉州的城区及内陆山区河流两岸聚集,文化融合类资源高度聚集在泉州、漳州和福州,宗教文化类资源以泉州为中心在沿海广泛分布;(4)从资源群开发潜力看,泉州为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宗教文化类资源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以“点-轴-网”为格局的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16.
郭伟  李书恒  朱大奎 《地理学报》2007,62(4):377-386
地貌环境是人类一切生活最基本的场所和物质基础。地貌环境特征研究是人类对地球表层最基本、最直接特征--地貌形态的探索和解释,其研究成果可在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等方面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选取深圳东部海岸地区,运用现代地貌学理论和方法,借助3S 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东部地区地貌环境特征,提取主要地貌特征因子,划分地貌类型,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地貌环境的适应性、脆弱性及恢复性三方面对区域资源环境和滨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评价。通过本次研究和实例分析可知,以“3S”技术支撑的现代地貌学理论和方法可在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 mission of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most basic environment and features of our Earth’s surface mor-phology.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resource evalu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geological disasters.Thus,it can serve to help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henzhen east coastal zone as a cas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urban expansion.We use modern geomorph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s,along with GIS and RS techniques,to reveal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form classification.Furthermore,coastal ecosystem evaluation and region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relative to the corresponding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is study,we conclude that modern geomorph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s,supported by "3S" techniques including GIS,RS and GPS,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olving the environment,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problems as well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kind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区域地方政府干预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对于中国推进碳减排战略、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论文基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视阈,以中国8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有机耦合STIRPAT模型与CKC模型,构建形成STIRPAT拓展模型,并使用2007—2016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面板数据,对比考察8大经济区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区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同为CKC“倒N”型的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北部沿海经济区为负、南部沿海经济区为正、长江中游经济区无显著影响的差异效果;同为CKC“倒U”型的东北、西南和西北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东北和西南经济区都显著为负,西北经济区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同为CKC“U”型的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经济区,其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碳排放也呈现出前者为负、后者为正的相反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碳减排差别化政策、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整个广东省的经济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其整体水平高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沿海经济带,但是其内部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单要素方面。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不同层次的特点。进而揭示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巨大的区域差异给整个区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最后,在分析区域差异及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荣娟  濮励杰  朱明  郄璐  周扬帆 《地理研究》2021,40(8):2367-2379
利用8景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DSAS数字岸线分析法、改进的水体指数法(MNDWI)等,分析了江苏省如东县2000—2020年海岸线及滩涂围垦时空动态特征,结合围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提取了海岸线与围垦变化的相关性,并阐述了其变迁原因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2000—2020年如东县海岸线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1年来海岸线延长了18.79 km,同时以63.84 m/a(EPR)和74.47 m/a(LRR)的速度向海扩张。至2020年为止如东县共围垦滩涂及海域46359.53 hm2,陆地面积增加9089.25 hm2,2010—2015年陆地面积扩张速度最快。围垦面积与海岸线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港口建设是影响海岸线变化最显著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为未利用地、盐场和养殖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