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伽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变动幅度和形变应变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孕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4和1998年两次GPS大地测量,我们监测到伽师地区相对于北天山哈萨克地块的地壳缩短速率大约为19mm/a,与20世纪以来地震学(地震矩张量)资料估计的速率(约13mm/a)相比,GPS测定的速率高约50%.大地测量与地震学对南天山(伽师)地区地壳运动速率的估值差异,既可能说明该地区20世纪以来存在大量无震、震间应变,也可能表示至今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断层变动尚不足以消减整个天山地区的现今变形.无论何种可能,从应力应变积累的角度看,都意味着天山西段及帕米尔东北侧一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乌恰伽师地区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杰  王晓强  王琪  王敏  张永岗 《内陆地震》2004,18(3):281-288
通过对乌恰、伽师地区GPS监测网进行的6期复测,结合周边地区的IGS站数据,计算得到了该区50多个GPS点位在ITRF2000下的最新运动速率及相对欧亚板块(在NNR-NUVEL 1A地质模型下)的运动速率,由此得到了该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结果表明GPS站主要运动方向为北北西,基本上与天山褶皱带走向正交,形成对天山的正向挤压.同时对乌恰一伽师(20021225 Ms5.8)及伽师一巴楚(20030224 Ms6.8)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进行了应变计算及分析,得出大震前震中及邻近地区会大面积产生高剪应变集中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形态分析法和速率分析法,研究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 S6.4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异常特征,并利用潮汐分析和R值评分方法对其异常可靠性、预报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出现加速E倾变化,异常持续天数为196天,异常幅度达到4.54″,与之前异常变化相比,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综合现场异常核实和潮汐因子计算结果认为: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E倾加速异常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乌什地震台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分量钻孔应变的观测原理,从理论和实际观测中分析了水厂抽水、标定、同机柜检修仪器的相互影响、数采死机重启数采、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影响。分析表明,钻孔应变观测值波动时间与各干扰时间基本吻合,因此认为水厂抽水、同机柜检修仪器、天气突变打雷等对多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初步分析日本9.0级地震对新疆钻孔应变台站观测资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震对新疆钻孔应变的影响与钻孔深度和震中距关系不大,这可能与钻孔所处的岩石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伽师及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效锋 《地震学报》2006,28(4):347-356
对伽师及周围地区内震源机制解、钻孔崩落、断层滑动资料等地应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总体方向特征. 3类地应力数据给出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差异不大,表明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在水平向上总体呈南北向挤压. 利用13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对伽师及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反演分析. 反演计算结果表明, 伽师周围地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sigma;1为北北西-南南东向,方位角为162deg;. 在1997——2003年的伽师巴楚地震前, 伽师震源区最大主应力sigma;1和最小主应力sigma;3的方向,相对于周围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顺时针偏转, 最大主应力sigma;1变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方位角为25deg;. 在这一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 发生了包括1997年伽师强震群在内的一系列地震. 其后,伽师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可能又一次发生了调整,控制2003年伽师巴楚地震的构造应力场与周围地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4,18(1):29-38
在介绍了1997—1998年伽师震群序列异常主要特征及其启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003年以6.8级地震为主的巴楚一伽师一岳普湖地震序列的异同,认为巴楚一伽师6.8级地震序列和岳普湖5.8级地震分别是1997—1998年伽师震群在塔里木盆地内向东南和正南方向新的破裂扩展,两者虽互不相属,但均为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向外扩展的产物。因而,1997—1998伽师强震群至今已发展成为。1997—2003年伽师-巴楚-岳普湖强震群”。对3次较大地震的扩展式空间迁移现象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推测伽师周围地区今后仍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指出可能的发震地点和中短期趋势。最后,提出了在该地区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2020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发生MS6.4地震,此次地震为N倾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南天山柯坪塔格逆冲推覆体最南缘的柯坪断裂,伽师地震的震中位于喀什-伽师流动重力观测网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观测网监测区域内。文中选取2015—2021年的流动重力和GNSS观测资料开展分析。采用绝对重力点约束流动重力数据,并进行全网经典平差计算,进而获得重力场变化图像;基于GNSS数据通过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研究区的运动速率,借助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获取水平视应变场分布图。之后,分别研究了孕震区的重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并综合探讨了孕震区的重力场、 GNSS形变场特征与伽师MS6.4地震孕震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1)一年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时变图像较好地反映了伽师MS6.4地震附近区域重力场的系统演化过程,重力变化零等值线拐弯处及“四象限”特征可为地震预报提供有益参考。2)重力场累积变化反映出伽师MS6.4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受到区域大断裂的控制,研究区一系列中强震...  相似文献   

9.
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的转向过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97~2003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多次强震. 取哈佛大学公布的伽师强震系列CMT(矩心矩张量解)解资料,由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区域应力场. CMT解的系统聚类分析表现出3个阶段的时序特征. 分析震源区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期间新疆伽师地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2003年2月24日起,又恢复到基本应力场的方向,从而完成从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一次完整变动过程. 结合区域受力状况和构造背景,讨论了新疆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变化的成因,并且认为伽师强震系列具有体破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青海地区"十五"期间架设的6个YRY-4型分量钻孔应变仪台站和仪器基本情况,对产出的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同震变化的记录特征;探讨了地震时应力应变运动与构造断层间的微弱错动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筱荣 《华南地震》2007,27(4):1-10
对比研究了新疆伽师强震群与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强震群,发现两者不但在分段上极为相似,而且随时间的发展在能量释放的分配形式上也极为相似,且余震都呈共轭分布,主要地震迁移呈多侧扩展型,强震群序列中各次主要地震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的继承性特征,强震前中小地震出现平静。从频度及强度上看,两次强震群第一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低,第二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高,第三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群趋势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的h值判定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的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的结合在伽师强震群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h值的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群中震级的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巴楚-伽师6.8级地震可能是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继续,但其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与1997—1998年的强震群有一定的差别。从地震重新定位的结果看,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与塔西南坳陷东侧麦盖提斜坡带上发育的一组NWW向隐伏逆断层有关,地震宏观考察①所发现的与构造变形有关的地裂缝也与这一隐伏断层带的位置相吻合,等震线形态与隐伏断层带的走向一致,极震区的形态与断层的破裂方向基本一致。这些均表明这次地震是盆地内一条近EW向北倾逆断层自NW向SE由深至浅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011年8月11日新疆阿图什、伽师交界5.8级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5.8级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逆冲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较快;(3)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4级地震围空、地震平静、中等地震增强、地震学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等中期异常和小震群活动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5.
推导了利用位移场计算主应变、面膨胀、最大剪应变的公式,通过1998—2000年间的两次重复GPS观测结果,计算了新疆伽师强震活动区在1998~2000年间的水平主应变、面膨胀、最大剪应变等水平变形特征量的分布,分析了2003年发生在该地区的Ms6.8级地震与GPS观测计算的变形场特征量之间的分布关系。并从力学理论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局部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高台钻孔应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高台钻孔应变资料的异常特征,通过对资料长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的探讨,总结了本台钻孔应变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演方法确定新疆伽师地震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一种广义反演方法 ,在任意垂向非均匀介质中 ,根据近震P ,S波到时来确定地震事件空间位置的概率分布 ,应用此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临时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进行了定位处理 ,发现所定位的地震在平面图上呈明显的NNW向和NNE向线性分布 ,其中NNW向趋势略为明显。同时讨论了伽师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对伽师地区天然地震的定位结果显示了地震与断裂的密切关联 ,该震群的形成与震源区附近的隐伏断裂有关 ,这可能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地壳剧烈变形及现今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结果 ,这些复杂的构造格局和特殊环境为伽师强震群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安装福州地震台TJ-2型体积式应变仪过程中,发现存在钻孔选点与观测室分开考虑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井孔注水试验结果揭示,该井孔探头顶部可能存在一个与探头近距离的含水层干扰。初步对气压、水位、降雨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地震目录研究伽师-巴楚6.8级地震前后,该震区附近地震活动情况,并结合其强震震源机制解,2003年1月4日5.4级、5月4日5.8级和2月24日6.8级地震宏观地震烈度。对该区域应力场和破裂方向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次6.8级地震主压应力轴为NNW—SSE向,破裂方向为SSE向,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为NNE—SSW向、破裂方向为NNE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