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中的广义Biot理论,导出了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波传播的特征方程.指出在多孔介质中有4种类型的频散和耗散波传播:准纵波QP1(快纵波)、准纵波QP2(慢纵波)、准横波QSV和横渡SH.文中给出了4种波速度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频率曲线和衰减曲线与Schmitt(1989)用均值处理得到的结果类似.还给出了波传播过程中3种类型准体波之间的耦合系数(或称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2.
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伪谱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李承楚 《地震学报》2000,22(2):132-138
当地下介质存在各向异性时,在观测坐标系下的弹性参数与自然坐标系下的弹性参数不一定相同.首先,根据势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与坐标轴无关的原理,推导出了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观测坐标系下弹性参数与自然坐标系下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任意双相各向异性中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得出了该方程的伪谱法数值解法;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观测到了存在于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的4类波,即快纵波、慢纵波、快横波和慢横波.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SV波传播的波前面上仍然存在波面尖角,这些尖角在界面上要发生反射和透射.另外,数值模拟结果中可见转换慢纵波和慢纵波的转换波.   相似文献   

3.
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李承楚 《地震学报》1999,21(4):367-373
随着地震工程和能源地震勘探的深入发展,人们所遇到的地下介质愈来愈复杂.常规的各向异性介质理论或双相各向同性介质理论难以精确描述含流体的各向异性介质,如裂缝性气藏、含水页岩等.本文以Biot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理论为基础,利用弹性平面波方程,推导出了任意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Christoffel方程.根据Christoffel方程,计算并分析了频率对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的相速度、衰减、双相振幅比和偏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类波(快纵波、慢纵波、快横波和慢横波)中,频率对慢纵波影响最大;当耗散很大时,快纵波、快横波和慢横波的流固相振幅比值近似为1.对偏振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固相位移偏振方向与流相位移偏振方向将不再保持同向或反向,而是呈不同大小的夹角.   相似文献   

4.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含裂隙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导出了四重旋转对称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本构关系与地震波传播的运动方程,并以平面波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二分量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对各向同性介质模型、高裂隙密度含干裂隙和饱和水裂隙煤层各向异性介质和双相介质的二维层状模型进行了弹性波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相EDA介质中存在第二类纵波(慢纵波).各向异性理论和双相介质理论比单相理论要好,单相理论存在衰减问题.各向异性和双相理论在含气情况下比...  相似文献   

6.
从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 ,利用边界上的 4个连续性条件 ,计算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上弹性波反射和透射系数 .计算表明 ,快纵波在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上 ,要产生反射快纵波、反射转换 qSV波、反射转换慢纵波和透射快纵波、透射转换qSV波、透射转换慢纵波 .反射转换慢纵波振幅和透射转换慢纵波振幅均较小 .频率、耗散和各向异性大小影响着快纵波反射系数的大小 .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和模拟S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实验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周期性薄层介质物理模型的体波理论速度计量结果,为横波分裂实验研究的模型尺寸的选取和震相差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地壳中产生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充满液体的定向排列的微裂隙,当剪切波穿过这种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时会分裂为快剪切波和慢剪切波.快剪切波的优势偏振方向与裂隙走向一致,与原地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与介质的各向异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从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场数值模拟的褶积微分算子法出发,推导出了各向异性双相介质中波场传播数值计算的褶积新算法.将常见的二阶微分Biot波动方程用等效的一阶速度—应力双曲方程表示,其中未知的波场向量包括固相和流体的速度分量和应力分量,由此对方程的时间项使用交错网格差分方法计算,而对空间项则采用褶积微分算法进行求解.对各向异性双相介质在单层介质模型和双层介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两层介质分界面上当地震波产生反射时能观测到两类纵波和横波,并且在衰减系数大的介质里慢纵波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10.
基于Hudson裂隙理论中等效裂隙模型假设,在均匀介质中嵌入定向排列的薄圆片充填物可构成裂隙介质模型.通过改变充填物薄片的厚度,模拟裂隙的张开度,观测其对纵横波传播的影响.在实验室内用环氧树脂作裂隙模型的基质材料,含硅橡胶的混合低速材料做裂隙充填物.当每个模型中裂隙的直径和个数相等时,仅改变裂隙的厚度,形成了一组相同裂隙密度的裂隙模型.采用超声波脉冲透射法获得了平行和垂直裂隙方向纵横波传播的时间和波形记录.实验表明,在相同裂隙密度条件下,裂隙张开度的变化对纵横波的速度和振幅都有影响,其中纵波振幅的变化比速度变化大得多.横波速度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慢横波上,振幅的变化快横波比慢横波大.这些特征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ofmanyintemalandextemalseismologiSts,mediuminseis-mogeniczonemaybethecrackedinordermediumsaturatedwithfluid(airorwater),namely,two-phaseanisotropicmedium.Inseismicprospecting,oilorgasreservoirrockmayaPproachtothecrackedtwo-phaseanisotropicmediumtoo.Therefore,thefiJrtherstudyonpropagaiontheoryofseismicwavesintWo-phaseanisotropicmediumpossessestheoreticalsignificanceandaPPlicationprospects-Inthispaper,onthebasisofthetheoryofseismicwavesinanuid-sbedporousso…  相似文献   

12.
弹性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沿革、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研究是当今地震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地震学中难题之一.由于地下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地震波速度随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不同类型体波间相互耦合;横渡发生分裂:面波速度频散依赖于传播方向等.薄互层与裂隙定向分布等产生视各向异性,放在石油地震勘探、地震预测和岩石层物理与动力学研究中有极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并受到广泛重视.为此,本文较为详尽地讨论了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沿革,简述了国内外现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尚存在的和有待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动、检测和应用等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相(群)速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芳  曹思远  姚健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420-3426
反映弹性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两个基础的物理量是相速度和群速度.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相(群)速度的计算方案:首先推导各自计算公式,其次考虑剪切波奇点的特殊性,再次令其遵循相应约束条件,最后,采用三个计算实例检验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以及各向异性理论预测可以加深对各向异性特有性质(如剪切波奇点、群速度多值性)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任意各向异性理论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弱裂隙各向异性对地震体波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陈  雷军 《中国地震》1997,13(3):232-240
由数据模拟证明,尽管对地震体波走时及纵波动力学特征来讲,弱裂隙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横波相比,即使对弱裂隙介质,穿透其中的横波的偏振特征也会出现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质元运动方程和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从数学上对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种体波波速与介质弹性常数及波传播方向的数学关系.由此对剪切波在单层和双层弱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分裂行为进行了系统讨论,给出了合成分裂参数、每一层分裂参数与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数学表达式.假定每一层分裂参数之后,得到了合成分裂参数随入射方位角变化的合成地震图.研究表明,剪切波在双层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两对分裂剪切波可用一合成分裂因子来描述.由合成分裂因子确定的分裂参数随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变化呈现出π/2的变化周期.其结果可用于双层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研究,对进一步解释板块运移、地幔对流规模、深源地震成因、浅部地震构造及深部力源问题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河  刘希强 《地震》1996,16(4):417-426
剪切波分裂应用于地震预报中的3个主要困难是:(1)如何自动定量识别剪切波快慢波到时;(2)用以认识其基本特征的震例太少;(3)因各次地震的复杂性,对所给剪切波分裂结果难以给出恰当的解释,本文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甘肃肃南5.7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的特征。所用资料为1988年8月到1990年8月中法合作张掖数字台网的记录。通过对张掖~肃南地区地壳结构模型的研究,确认了所用各次地震的真实出射角基  相似文献   

17.
Seismoelectric coupling in an electric isotropic and elastic anisotropic medium is developed using a primary–secondary formulation. The anisotropy is of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ic type and concerns only the poroelastic parameters. Based on our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algorithm, we solve the seismoelectric response to an explosive source. The seismic wavefields are computed as the primary field. The electric field is then obtained as a secondary field by solving the Poisson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To test our numerical algorithm, we compared our seismoelectric numerical results with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Pride's equation.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solution gives a good approximation to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We then simulate the seismoelectric wavefields in different models.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four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re generated in anisotropic poroelastic medium. These are the fast and slow longitudinal waves and two separable transverse waves. All of these seismic waves generate coseismic electric fields in a homogenous anisotropic poroelastic medium. The tortuosity has an effect o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low longitudinal wave. The snapshot of the slow longitudinal wave has an oval shape when the tortuosity is anisotropic, whereas it has a circular shape when the tortuosity is isotropic. In terms of the Thomsen parameters, the radiation anisotropy of the fast longitudinal wav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lue of ε, while the radiation anisotropy of the transverse wav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lue of δ.  相似文献   

18.
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涉及高温介质地震波传播问题,热弹介质参数对地震波传播有重要影响.含弛豫时间修正项的Lord-Shulman双曲型耦合热弹波动方程从理论上预测了热弹性介质中存在快纵波、慢纵波(一种准静态慢纵波,简称热波)和横波的传播,两个纵波为热耗散衰减波而横波不受介质热特性的影响.本文结合平面波频散分析和格林函数法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两个热耗散衰减波的频散和衰减特征,着重分析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及比热的变化对波速和衰减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导率作为主要参数决定了波速与衰减的临界变化,热膨胀系数对波速和衰减的幅度有明显影响,比热则兼顾了前两个热弹系数的影响特征.最后,利用热弹性动力学频率域的二阶格林函数进行波场快照数值模拟,展示热弹性介质中纵波、横波和热波的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9.
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分裂的初步实验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可以产生两种振动模式的横波,一种是剪切振动,另一种是扭转振动.本文利用扭转换能器观测了扭转横波在各向异性样品中的传播特性.实验表明,无偏振方向的扭转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会以两种不同速度传播,并出现波的分裂现象,其快慢波的速度值与剪切横波的快慢横波速度一致.用扭转波换能器接收时,快慢扭转波的波形振幅不受各向异性方位影响,表现为无方向性.通过两块不同来源的均匀各向异性样品,用实验观测方式初步揭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扭转波的一些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