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万县市滑坡群灾害灾情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质灾害的全部过程可以概括为灾前孕育阶段、灾害活动阶段和灾后恢复阶段等三个阶段。对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应包括对灾害灾情进行系统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等项工作,评估的重点是整个地质灾害形成过程中的灾害活动情况。本文以四川省万县市为例,在论述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对万县市的地质灾害~滑坡群进行了灾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总结了目前我国金属矿山普遍采用人工记录、档案管理的灾害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全面调查和分类基础上,构建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并建立灾害信息管理局域网,开发了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Geological Hazard Information Managment System for Metal Mine,GHIMSMM)。该系统实现了对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灾害诱因、经济损失、灾害分类等查询功能,并可根据该系统分析各类灾害的发展趋势。系统集成了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部分功能,成功地将GIS技术应用到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信息管理在减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灾害数据库的建设。我国灾害数据库研究较为薄弱。重庆市地质灾害频繁,但灾害信息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这一地区设计和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的地质灾害时空数据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数据库的概念性设计、逻辑设计和数据库实体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概念性设计中对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内容、灾害信息的分类编码、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进行了设计;逻辑设计中侧重对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构以及图形属性数据库一体化进行设计;最后,文章从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2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5.
赵付明  王博  谢超 《安徽地质》2016,26(2):143-145
基于2015年安徽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规模等进行了汇总与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向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状况与危害、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灾害种类泥石流、崩(滑)塌灾害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原则、规划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重大地质灾害的风险正迅速升高,对灾害基础理论与风险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孕育发生机理和巨型灾害链分析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多尺度多因素耦合的重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预报与风险评估理论体系等方面亟待加强。本刊第四期将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地质灾害研究专辑,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成因机理、成灾模式、监测预警与风险分析等主要研究方向,推动防灾减灾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8.
陕南安康市汉滨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区内主要为滑坡灾害,每年汛期因降雨引发多期突发性地质灾害。以汉滨区广景花园滑坡灾害为例,分析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灾害防治工作,说明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陵矿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评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黄陵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现状与特点,采用模糊判别等数学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并据此确定了黄陵矿区有4个地质灾害区段,即黄陵城区灾害段、黄陵店头镇灾害段、苍村井田灾害段和车村井田灾害段。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结合“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实际研究工作,利用现场勘察和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选取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系数、地形地貌类型等9个统计量,运用模糊聚类和图论的数学方法,对和龙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和龙市分为4个区。划分结果比较符合和龙市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和龙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滑坡、崩塌与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全区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系统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1年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了广西国土资源工作的”八个主动战”之一,积极主动应对地质灾害。近期,全区各市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为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本刊特别对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成效的忻城、融水、临桂等3个县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蓟县山区面积727km2,以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地貌形态为主,在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历史上地质灾害已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天津市2004年开始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天津市山区面积较小、地质灾害事件较少的特点,目前常用的地貌分析———临界降雨量模型判据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预报成功率较低。在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单点泥石流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非常必要。对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沟谷,通过现场调查可以获取沟谷的形态特征参数(沟谷的高差、纵坡的坡度、沟长、流域面积等)。以临界降雨量为变量因子,对每个监测沟谷建立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预报的针对性。模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逐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启动及演进过程中对途经的村庄、植被、基础设施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深入研究灾害的演进过程有助于灾害预警和防治工作,能减少灾区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强破坏性和突发性,使得现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易受灾害的影响,甚至被破坏,导致难以完整且准确地监测到灾害过程,这限制了对地质灾害过程的深入研究,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灾害过程的重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高精度地震仪能够记录伴随地质灾害而产生的地震动信号,并且已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基于地震动信号的灾害分析研究。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本文提出一套基于地震动信号的地质灾害重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通过运用带通滤波器(BP-filter)、经验模态分解(EMD)、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功率谱密度计算(PSD)等方法对灾害过程产生的地震动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结合灾害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演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而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耦合,最终实现灾害过程的重构。本文基于地震动信号对堰塞湖、滑坡、泥石流等不同灾种进行案例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地质灾害演进过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了黄山市近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黄山市地质工作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现状,在分析黄山市地质灾害发生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重点突出了山区城市、旅游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海洋地质灾害对沿海城市人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海岸港口航道、海底管线光缆、海洋平台基础等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大规模但不常见的灾害事件吸引了大多数公众关注和媒体报道,并促使政策调整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然而,海底气体喷溢、海底滑坡等小规模但更频繁的原生灾害事件,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影响,并且极易转变为灾害链导致灾害事件恶化,但社会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足够重视此类灾害风险。迄今为止,大多数海洋地质灾害的特征都可以被探测识别,但依靠现有的技术却很难有效监测。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需要更加严苛的技术能力,特别是突发性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难度较大。综述首先介绍了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的意义以及技术发展的挑战,然后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监测要素进行总结探讨,重点阐述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并对海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灾害预警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技术及其应用作了总结和展望。综述旨在分析总结海洋地质灾害类型的监测技术装备及其应用中涉及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该项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勘查的地球物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建强  朱庆俊 《地球学报》2003,24(5):483-486
地质灾害的勘查是地质灾害评估、灾害治理方案设计、防治工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其中物探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物探勘探技术在此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发展迅速,本文对这种新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以利于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士茵  庞国兴 《地下水》2014,(2):135-137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多年来地质灾害发育,其经济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迁西县发育地质灾害145处,区内泥石流占灾害点总数65.6%,以沟谷型为主;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5.9%,且70%以上岩质滑坡,崩塌占灾害点总数13.8%,全部为岩质崩塌。地面塌陷占灾害点总数4.8%,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应急反应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上级主管部门应急决策的技术依据。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和一旦发生灾害负面影响大等特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程序、技术和要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通过总结和分析北京地区以往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论述了应急调查工作从无到有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现状调查体系的论述,提出了完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灾害类型多样且点多面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目前对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研究较多,而对灾害防治对策及模式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归类分析,系统总结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力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并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份以来,广西桂林、柳州、百色、贺州、河池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雪冰冻灾害,因雨雪天气及冰雪融化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西国土资源厅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再次派出工作组赴灾害严重的市、县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