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州织金地区稀土磷块岩矿床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稀土磷块岩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质谱法研究了3个代表性样品的基本化学组成,分析了40多个元素的含量,确定了矿物质量分数和赋存状态,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其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97%以上的稀土元素呈类质同象状态部分置换磷灰石晶格中的Ca2 存在,只有小于3%的稀土元素呈被粘土质等吸附状态或离子交换(吸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应用于铁矿石的物相分析,并对不同相态前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叙述。样品经磁选后得到磁铁矿,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磁铁矿,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菱铁矿、赤褐铁矿、硫化铁和硅酸铁。对仪器条件、溶剂的选择及溶液介质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得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比对无显著差异,可用于铁矿石物相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家土壤有效态一级标准物质GBW07413、GBW07414中有效钼含量的测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以草酸-草酸铵浸提土壤中的有效钼,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kg,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实验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有效钼的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能够应用于土壤样品中有效钼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应用于地质样品的测试中有关样品前处理问题、干扰及校正、工作标准的选择、仪器优化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小麦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中国北方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查明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测试微量元素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该文利用ICP的特点,将小麦硝化分解后,测试小麦中的微量元素,使用美国生产Optima 2100 DV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小麦中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硼、铁、钙、镁及重金属污染指标铜、铅、锌进行测试,该方法具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RSD较好,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酸溶矿(HCl-HNO3-HClO—HF),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建立了适用于土壤、水系沉积物等样品中钡、铍等19种元素的同时测定方法。并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0%,样品12次测定的RSD为0.9%~5%。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黔北凤冈地区YF1井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及方解石脉体的12件岩心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牛蹄塘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黑色岩系及方解石脉形成的氧化还原环境。结果表明:黑色岩系和方解石脉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形态相似,方解石脉中Sr元素较黑色岩系的富集;牛蹄塘组沉积过程中不仅存在海水沉积,还有热液流体的参与;微量元素指标及稀土元素Eu和Ce异常同步,指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为缺氧—厌氧的还原环境;方解石脉的Eu和Ce异常指示形成环境为弱氧化性质。该结果揭示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特征,以及当时古海洋环境的化学条件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简称光谱法)测定铜矿中砷的含量.光谱法用硝酸溶解样品,无须分离铜、铁、硅等元素,直接于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测定砷含量.克服了传统铜矿中砷分析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以及需特殊装置的不足.该方法测试准确、可靠,可满足铜矿中砷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酸溶-敞开溶矿技术,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该方法选用高氯酸和硫酸,试验发现,硫酸的溶矿效果明显优于高氯酸,且硫酸的存在有利于消除Ba对稀土元素的质谱影响。用该方法对地质样品三类国家一级标样(GBW07401、GBW07103、GBW07309)进行验证,准确率达95%~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采用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来测定广西铝土矿样品中的铝、铁、硅、钙、镁、锰、钛等元素,同时对分析谱线的选择[1]、测定干扰进行了讨论。通过试验检测可知各元素测定相对误差范围:-2.493%~5.413%,相对标准偏差(RSD,n=8)5%,实际样品验证结果与推荐值相符。该方法适用于批量铝土矿样品中铝、铁、硅、钙、镁、锰、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鲁西地区是稀土矿的重要产地,鲁西稀土矿成因类型为与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从南往北依次分布有微山郗山稀土矿、薛城关帝庙稀土矿、兰陵龙宝山稀土矿、莱芜胡家庄稀土矿和淄博八陡稀土矿。该文选取微山郗山稀土矿和莱芜胡家庄稀土矿作为鲁西地区稀土矿典型矿床,论述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特征,从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入手,总结了成矿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进行成因探讨,为鲁西地区稀土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发现了透闪石玉矿床,研究程度较低,但是该产区玉石在市场上却占有不小份额,对该区透闪石玉的宝石学特征及其产地属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常规测试、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测试,研究该区透闪石玉的包体特征、谱学特征、结构特征和成分特征,来解读本地区透闪石玉的产地属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化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SiO2、MgO和CaO较为稳定,次要矿物成分MnO,FeO,TiO2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样品的微量元素B,Cr,Zn,Sr含量较高,V,Co,Ni的含量相对较低,Fe2+/(Mg2++Fe2+)平均值为0.03,显示主要矿物为透闪石,说明本区透闪石玉为镁质大理岩受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而形成,低铁,高钙为特征;从样品所含有的稀土元素来看,该矿区的透闪石玉稀土元素总量∑REE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属于右倾型,比较平坦,Eu负异常,有明显的Ce负异常;透闪石玉结晶度平均值为0.963,大于新疆透闪石玉的结晶度平均值0.843,与青海的0.96相近,这反映出大化透闪石玉的结晶程度较高,晶体颗粒相对较大,结晶环境良好;透闪石玉中铍/硅LIBS强度比(IBe/ISi)为:中国广西大化透闪石玉为0,中国新疆透闪石玉0.003~0.008,中国青海透闪石玉为0,中国辽宁透闪石玉为0.004~0.006,韩国透闪石玉为0.1~0.16,俄罗斯透闪石玉为0.03~0.05。研究结果与其他产地的比对可为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山稀土矿是鲁西地区已查明的一处中型稀土矿床,研究表明,目前的开采深度还处于岩体顶部的脉状矿体,成矿流体温度剖面初步揭示了高温区域随深度增加有明显收窄的趋势,经勘查工程验证,稀土矿脉深部厚度增大,数量增多,总体矿化强度增强。该文总结了微山稀土矿成矿要素和找矿标志,在成矿要素划分的基础上,增加放射性异常特征,建立了10个要素组成的预测要素表。依据地质成果,叠加放射性异常,编制了预测模型图,圈定出3个最小预测成矿靶区,编号分别为1~#,2~#,3~#。其中,1~#成矿预测区内有石英脉出露,推测为地下岩浆热液填充裂隙形成石英脉,存在伴生矿脉的可能;2~#成矿预测区包含2个放射性异常,南东侧为(12)号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矿脉,推断该预测区浅部可能存在NW向延伸的隐伏矿脉;3~#成矿预测区包含4个放射异常区,异常区周边发育(15)(16)号含稀土矿脉,是最为有利的稀土矿找矿地段。验证已发现多个新矿脉,厚度在2.35~8.90m,稀土氧化物品位(TRE_2O_3)2.35%~6.40%,显示成矿预测区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鲁中隆起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和断裂构造发育,圈定多处放射性异常,La、Y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等重砂异常,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稀土矿床(点)6处,矿化点10处,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内稀土矿成矿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典型稀土矿为郗山稀土矿;有些矿化点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和冲洪积型。成矿期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有些矿化点成矿期为新太古代、中奥陶纪和第四纪。区内内生稀土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和构造。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郗山、沙沟、关帝庙、鹿野、腰关、崔家沟、东马山单元和古生代常马庄单元。本文总结了区内稀土矿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3个;划分找矿靶区11个,分析了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和工作方法,以期实现稀土矿成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龙宝山稀土矿是在查证该区航放异常时发现的,通过进一步开展地面γ能谱测量,在龙宝山地区圈定了3处综合放射性异常,进一步缩小了稀土找矿靶区.通过异常查证,发现3个新矿体,取得了较好的稀土矿找矿效果.本文通过分析γ能谱测量在龙宝山稀土矿勘查中的应用,为该区稀土矿的勘查指明了方向,同时分析了该区的找矿前景,为在龙宝山和周边类似...  相似文献   

16.
鲁南微山县郗山稀土矿为我国北方三大富轻稀土矿之一,也是山东省最重要的轻稀土矿产地,其周边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稀土矿远景找矿预测区。通过综合找矿方法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地区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发现了重要的稀土矿找矿线索,其成矿类型、成矿时期及成矿模式等与郗山稀土矿具有内在的时空、成因联系。该文以利用综合找矿方法在枣庄薛城地区稀土矿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为实例,通过与郗山稀土矿的对比探讨,分析了该区稀土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成矿预测,对鲁南地区今后稀土矿的调查评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生型稀土矿产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也是国内外高度敏感的"关键"金属矿产,满足了全世界新兴产业发展对稀土的需求,成为全球稀土找矿和研究的热点.微山是我国重要的稀土资源和产业基地,勘查过程中在碱性岩体中发现了轻稀土矿体,并在花岗岩体、闪长岩体中发现了稀土矿体.这些矿体的发现,对鲁西轻稀土矿床的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显示出轻...  相似文献   

18.
Pumice,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volcanic rock in Okinawa Trough, is loose and porous. Since its formation, it has definitely suffered from the denudation of the sea to different degrees. In order to truly reveal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pumice, we choose the method of mineral separation. Firstly, the phenocryst is separated from glass. Then the phenocryst is divided into light and heavy mineral compositions. By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technology, the contents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whole pumice, the glass and the heavy and light mineral compositions a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By researching the elemental geochemical features, the magma dynamic processes are found. It shows that the initial magma for the pumice in Okinawa Trough came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from which the N-MORB (normal type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 is formed, homologous with the local basalts. But they are form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magma crystal fractionation. Featured with sufficient crystal fractionation for pum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earlier crystallizing minerals are olivine, plagioclase and pyroxene. The pumice magma, form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was mixed with additional subduction-related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contaminated with the mass from upper crust when it rose up into the crust. As the Okinawa Trough is a back-arc basin in its early back-arc spreading stage, its magmatism has a series of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not only the mid-ocean ridge expansion, but also the mature back-arc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