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锡石是最主要的锡矿矿石矿物,常见于部分花岗岩中,其晶格中常富含的U可作为定年矿物。近年来随着U-Pb/Pb-Pb同位素年代学的发展,锡石应用于U-Pb同位素定年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锡石用于U-Pb同位素定年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阐述了锡石的利用历史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测试方法的进展做了较系统的叙述,提出锡石年代学在矿床学及岩石学研究中具备更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EOF展开,对我国西部树轮指数和降水场进行了讨论,分别计算了降水和树轮的第一、第二主成份的周期。结果表明我国西部树轮和降水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稳健回归方法对树轮和降水的传输函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花岗伟晶岩是一种很早就为人们所注意的复杂地质体。尽管对其形成的理论存着各种不同认识,但它在自然界中产出的空间位置及其独特的矿物组合与结构构造等特点却为我们进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观点看,无  相似文献   

5.
微区原位分析以高空间分辨率和微量分析为核心,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技术,满足了地质过程描述中对时间、物质来源、成因环境的识别需求。该文介绍了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特点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以锆石U-Pb定年为例,回顾U-Pb同位素测年的技术发展,介绍了SHRIMP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区原位分析以高空间分辨率和微量分析为核心,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技术,满足了地质过程描述中对时间、物质来源、成因环境的识别需求。该文介绍了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特点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以锆石U-Pb定年为例,回顾U-Pb同位素测年的技术发展,介绍了SHRIMP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千家复式岩体位于海南岛南部,发育有一系列的钼、银、铅锌矿床,目前对其开展的年代学工作缺少对整个复式岩体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对千家复式岩体各单元进行了系统的精确定年,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各单元的侵位结晶年龄集中在100 Ma左右,表明各单元岩浆活动是同时侵位结晶的,可能是由同一岩浆房经过结晶分异演化形成的,原认为是早白垩世晚期的光头岭单元,现拟定为三叠纪岩浆活动产物。复式岩体成岩时代与华南白垩纪大规模成岩成矿时代相吻合,与受太平洋俯冲作用影响的华南岩石圈伸展作用相近(100~90 Ma)。   相似文献   

8.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也是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础,而活断层是其中最重要的构造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活断层研究成果经常是地震预测与预报、城乡防震减灾和重要工程规划设计如何有效规避活断层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从新构造角度认识和研究活断层的时间尺度与特定区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更关注从十万年到百万年尺度的地质构造过程,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的断裂活动性。而活动构造最关注距今100~150ka以来的地质-地貌过程,更强调认识和评价"现在与未来"的断裂活动性,因此,它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点。近年来的活断层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表明,第四纪年代学、空对地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定量化研究新构造演化、构造地貌、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等的水平和精度,也促进了活断层数据的数字化与共享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对于中国这样活断层发育密度高和活动构造体系极为复杂的区域,针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借助高精度遥感技术和新构造定年方法等,开展快速有效的区域性活断层普查,提升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程度,并重视活动构造体系的综合研究,从而为预防地震地质灾害夯实地质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断层活动性与危险性的关系,重视稳定大陆区和低活动速率断层的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获得准确的成矿年龄是研究热液型金矿床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热液型金矿床的常用测年方法,如ReOs法、UPb法、SmNd法、RbSr法、40Ar39Ar法等,对每种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金矿床的形成是综合地质事件的产物,在金矿定年中要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测定标志性地质体和矿体的形成年代,使成岩成矿年代互为限定,得到高质量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该次工作为黄铁矿Re-Os法测年在胶东金矿中的首次应用。在大尹格庄金矿中获得了由3件黄铁矿样品组成的(144.8±1.8)Ma等时线年龄,暗示着大尹格庄金矿区可能存在一期晚侏罗世的Au成矿事件。通过对大尹格庄、夏甸、土堆金矿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特征在胶东金矿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文总结了影响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的因素,认为在利用该方法进行金矿床定年时,应当将不同期次黄铁矿分别送样,适当拉大采样间距,并尽可能降低实验测试误差,以期获得更精确可靠的年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Z_(37-2)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自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三次较大的波动,先是气候开始转暖,气温不高,温凉半湿润;二是气候继续升高,达到“最适宜”气候期,温暖湿润;最后是气候再度下降,降水减少,温凉偏干.本区气侯变化规律,与北京地区基本符合.依据气侯地层学的观点,并结合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本区的全新世地层可以划分为三期:即全新世早期(距今11000~7500a),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2500a),全新世晚期(距今2500a至今).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年轻的快速隆升的山脉,而支持这种主张的定量数据却不多。本文在多次实地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1991年所进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喜马拉雅山的板块运动和垂直地壳位移作以阶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RECENT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OASI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China,oasisofaridlandandsemiaridlandiswidelydistributed,andartificialoasis(oasisforshort)appearedseveralthousandyearsago.oasishadbeenpaidlittleattentiontoHoweverforalongtime.Notuntillatethe20thcenturyhastheresearchonoasisbecomepopular,whichhascrea…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补给资源估算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传统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往往是采取水均衡法或达西定律等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很少采用环境示踪剂方法。环境示踪剂在地下水补给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种非常简单可靠的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两种常见的环境示踪剂(3H、Cl)方法氚峰法和氯质量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下水补给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其中氯质量平衡法不仅可以估算地下水的补给量,而且可以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对地下水补给影响和示踪地下水补给历史及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地图学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以信息和通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地图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地图学需要重新定位。放眼全球 ,国际地图学界在观念争鸣、理论研究、技术探索、地图应用等方面均出现令人振奋的发展和热点问题。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的地图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DEVELOPMENTSTRATEGIESOFWATERANDLANDRESOURCESINTHEHEXIREGION,CHINA肖洪浪,高前兆,李福兴DEVELOPMENTSTRATEGIESOFWATERANDLANDRESOURCESINTH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由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和MODIS NDVI产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5年京津风沙源区耕地开垦、林草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区域气候变化趋于干旱,水域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 made an approximate dating of the highest shorelines of the three larger interior lakes and proved that during late Q3 or early Q4, there existed a higher lake level in the plateau, reflecting that the climate then was much more moist than it is today. It could be presumed from a study of these two ages that such higher lake levels correspond with both the last glacial epoch (i. e., the latter half) and the lowest sea level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n. Moreover, interpretations of aerial photos and an on-the-spot survey revealed that since then these lakes had 8–10 rhythms of retreat, indicating that the climat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plateau at that time had 8–10 comparatively arid periods. As the plateau is still in the faster process of upheaval, it is expected that on a longterm basis, the climate in this region will tend to be continuously dry. However, should there be a neo-glacial epoch in the world, and if the higher lake level really corresponds to the glacial epoch, then in the not distant future, the lake level will possibly rise again to some extent. Thanks are due to the No. 2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of SOA for its analyses of C14 dating specimens. This paper was published in Chinese in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17(3): 207–216, 1986.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地下水动态遥感监测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我国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着绿洲和湿地的演化,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西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网尚不完善,动态资料相对缺乏。遥感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地下水位监测手段的不足。由于降水极少,西北干旱区地表反射率与地下水水位埋深关系极其密切。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位遥感监测模型。提取MODIS影像中的NDVI和LST产品上的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合理选择核函数进行支持向量机的回归分析,从而建立地表植被指数、地表温度与地下水位的相关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核函数所拟合结果。在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运用MODIS数据开发地下水动态模型反演水位变化是可行的,模型拟合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细土平原地下水浅埋地区模型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一次多项式核函数适合模拟埋深小于3m浅埋地下水,径向基函数RBF核函数和三次多项式核函数法则更适合模拟较大埋深情况。开发的地下水位遥感监测模型可为西北干旱区水循环研究和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