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定点形变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系统中的数采仪与接口电路的通用性,使用户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实用化台网;针对形变观测的特点,系统以丰富的软件支持,完成台站与中心站包括传输在内的全部日常处理工作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迅速及时,完整准确的前兆资料。系统的全自动功能为实现台站的无人值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系统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跨断层形变测量是正在发展中的动态大地测量学的一个分支,它要求新的研究方法。本文把观测台视为一个受控于地壳和大气层的多因子信息系统。从结构、环境和功能的概念作整体动态系统分析。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定量指标“SD”,“RP”和“IL”。 用系统辨识和时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动态灰箱模型。它能模拟和预测实际系统的复杂变化;分离环境效应、构造运动、从强干扰背景中自动识别异常。用熵变换的方法建立了信息传输模型,它能全面评定台站的地震前兆价值。 实际应用于全国十个典型台站,全过程全信息的研究,效果良好。如科学地证实了地表形变效应,其量级(10~(-5))高于观测精度与可能的前兆信息,故而不可忽视。具体地评价了各类观测系统结构的优劣、各台的实际信息分辨能力(0.03—0.18毫米)和地震前兆信息水平(10%—40%)。肯定了1975年海城大震前金县台异常的可靠性,对过去肯定的某些震例提出了质疑。并为今后本手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方法的基本优点在于客观、定量、实用,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和推理机设计原理与方法,探讨了ALCGEIS系统的基本结构、知识分级、知识获取过程和实现程序,推理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及其程序实现的算法,以及推理知识的搜索策略;论述了 AIEGEIS推理规则的设计方法及其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片机实现自动选择气象电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报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减少人机无效劳动。气象选报系统是一个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系统,硬、软件自成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传输速率具有50、75Bd两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设定。系统装置有“自动/人工选报” 选择开关,以便用户随时设定。该系统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情境在移动位置服务领域起到融合多源时空数据、模拟地图使用情形及获取用户空间需求的作用。根据作者早期建立的位置地图情境模型,本文基于活动理论构建了位置地图情境三层推理规则,重点描述其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形式化表达将情境推理的结果与位置地图表达联系起来,形成三层推理规则的解析与运行流程;以用户去机场登机为例,假设2种不同情形,验证5种情境事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情境推理方法简洁、可操作性强,为进一步研究智能化地图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曲线动态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分析过程更加方便,使用JavaScript语言编制地震曲线图网页,所有网页均由C#程序自动生成,程序连接数据库,每30分钟自动搜索数据更新情况,实时对数据进行更新、绘图.网页包含了所有台站的前兆数据,并且将数据进行分类,在单击台站分布图上的台站热点时,该台站的近期前兆观测曲线图将以网页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每个台站的各个观测分量值也以列表形式排列在台站分布图的下方,其中包含了该分量最近1天、2天、1周、2周、1月的观测曲线,以及近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的下载.当用户鼠标置于曲线图的任意点上时,可显示出该点对应的坐标值.并且所有曲线图网页均可以保存到本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开源软件PHP、Apache、MapServer和MySQL,结合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台站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福建省地震台站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模式,可实时响应网内用户对台站基础信息的查询与检索,并通过WebGIS技术,实现了不同类型地震台分布图的显示及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GNSS台站周边树木遮蔽造成的多路径误差问题,利用TEQC软件,以浙江地区卓山基准站(ZSJZ)和乍浦基准站(ZHAP)2个台站为实例,通过对多路径效应MP1值和MP2值及周跳比(O/SLPS)等指标的时序进行分析,并对2个台站与邻近台站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比对,对GNSS台站观测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树木遮蔽干扰时,3个指标都能较清晰地呈现周期性变化,MP1值和MP2值与O/SLPS成负相关关系;O/SLPS与MP1值、MP2值相比有不可替代的敏感性;当O/SLPS在300以上时,台站周边树木对台站观测数据不构成明显的干扰。本文结论可为GNSS台站的勘选、观测环境的评估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库多用是GIS处理海量数据的有效方式。一库多用要求GIS能够从大比例尺数据生成小比例尺数据,这就要求GIS具备数据自动综合功能。GIS数据综合的关键是建立规则库,实现不同用户对规则库的自定义,以提高系统GIS数据自动综合的的通用性。GIS数据自动综合是计算机遵循的一定规则,对各个记录进行一一处理的过程。本研究基于产生式知识规则表达方式,提出"预存储规则"的实现方法。首先,最大量地收集与某一专题相关的所有知识规则,建立专题规则库;然后,根据相应的需求,在该专题规则库的基础上,通过用户接口定义不同应用规则库。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程序与规则的分离和规则库的自定义。最后,给出了原型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0.
面向土壤适宜性评价的本体知识库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适宜性评价过程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借助于多方面经验知识的问题。近年来,在智能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工程领域出现的本体是知识表示、共享和重用的崭新方法。本文将本体知识库系统构建应用到土壤适宜性评价领域中,首先,采用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方式,着眼于土壤资源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分析相关的领域知识,构建土壤适宜性评价领域本体知识库。在完整分析系统设计思路及系统结构基础上,结合本体知识库与规则推理技术实现系统的知识推理,完成系统构建。最后,文章给出一个本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适宜性分析的推理实例,并分析推理结果,以此验证系统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GPT2w模型误差累积所导致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2017年长三角地区7个探空站和2个GNSS站的实测数据检验GPT2w模型获取的气压、温度、水汽压、加权平均温度(Tm)和ZTD等参数的精度,并融合GNSS解算得到的ZTD(GNSS-ZTD)与GPT2w模型获取的气象参数,提高PWV反演精度。结果表明:1)近地面处的气压、温度和水汽压的bias分布在-3~4 mbar、-7~7 K和-9~2 mbar之间,精度较高;2)GPT2w模型获取的Tm在长三角地区适用性较好,年均bias和RMS分别为-1.21 K和6.89 K;3)基于GPT2w模型解算的ZTD的bias和RMS均值分别为1.4 cm和9.4 cm,精度明显低于基于实测气象数据获得的GNSS-ZTD;4)参数融合法计算的PWV与GNSS-PWV精度相当,该方法可用于无实测气象参数时实时获取PWV。  相似文献   

12.
城市扩展引起的区域增温效应一直都是城市热环境研究中的热门领域。本研究首先基于1980-2015年7期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58个气象站周边2 km半径范围内城市扩展程度指数;然后使用四分位法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将站点划分为低度城市扩展(C1)、中度城市扩展(C2)和高度城市扩展站点(C3);最后通过3类站点年和季节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对比分析,揭示了城市扩展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① 1980-2015年京津冀地区几乎所有站点周边都有城市扩展现象,58个气象站周边城市扩展程度指数平均为0.377,C3类站点周边城市扩展程度指数为0.650;② 3类站点年和季节平均气温增温速率均表现为C1 < C2 < C3,C3类站点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536 ℃/10a;在季节平均气温上,C1、C2和C3站点春季的增温速率均最高,其中C3类站点的为0.637 ℃/10a,而夏季或秋季最低;③ 城市扩展对C3类站点年和季节平均气温增温影响和贡献率均高于C2类站点,对C3类站点年平均气温的增温影响和贡献率分别为0.342 ℃/10a和63.81%;在季节平均气温上,城市扩展对C2和C3类站点的增温影响均在冬季最高,分别为0.229 ℃/10a和 0.410 ℃/10a,而在春季或夏季最低;城市扩展对C2和C3类站点的增温贡献率均在秋季最高,分别为73.24%和82.96%,而在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3.
???????μ???巽??????????????????????????ZTD?????÷????????????????????????????????????????????幫?????????????????????????????????????????Ч????ZTD????徫???????SCIGN?????GPS?????????????????????????Χ?????????????????????????????????????ZTD???????????????????????????????????????????????????????????????????????????????????????????????????????????????????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贵阳、威宁两个无线电探空站2014~2016年的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贵州整体、局地及季节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贵州整体Tm模型精度高于Bevis模型、全国模型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模型;建立贵州局地、季节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改善Tm的精度;相较于Bevis模型,局地Tm模型反演的PWV精度更高,与实际降水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着重讨论了气象台站的成本与成本核算,提出了建立综合考核台站经济效益指标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提高台站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Antisana is a stratovolcano with an associated glacier located in the Ecuadorian Andes. Dr Aguirre made meteorological readings every day, at every hour from sunrise to sunset, from December 1845 to December 1846, at Antisana using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t 4060 mamsl (meters above mean sea level). Unfortunately, only the monthly average data have been preserved. These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h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losest modern stations for monthly values of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se comparisons, the year 1846 was rainy and col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urrent climate. Moreover, these observations have been useful to help resolve a debate about a possible El Niño event in 1846 with the high precipitation in Antisana and Quito in 1846 discarding the occurrence of an El Niño event. The probable occurrence of a La Niña event is discussed. These data are the earliest known systematic instrument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aken at above 4000 mamsl.  相似文献   

17.
GPS基准站坐标分量时间序列的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功率谱密度和谱指数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大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3个GPS基准站的站坐标分量的噪声时间序列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9个位置分量的噪声时间序列都具闪烁噪声加白噪声的特点,这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许多GPS连续站的分析结果一致,可能说明这种噪声特征是GPS观测技术固有的。因此,在分析GPS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时,应当顾及这种噪声特性,适当地加权以得到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详细介绍了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各级自动气象站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气象分析预报现状。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自动气象站资料并使之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WINDOWS2000SERVER、WINDOWS 2003SERVER或更高服务版本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自动气象站实时多任务数据采集和发布应急响应信息的气象资料综合利用方案,以SQL2000和ACCESS数据模型为基础,相关硬件系统集成以及软件开发已经完成。系统目前已经在广西部分地区气象局投入实际应用,并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员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提供的155个测站2014~2018年对流层延迟产品,基于BP-Adaboost算法将多个弱神经网络预测器集成为强预测器,建立新的无气象参数对流层延迟计算模型。利用陆态网2019年参与建模的141个建模测站、未参与建模的62个测站的对流层延迟产品和中国区域86个无线电探空站解算出的对流层延迟精确值对BP-Adaboost模型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2 mm、-1.16 mm和12.32 m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5.30 mm、26.72 mm和46.29 mm,优于常见的无气象参数模型;BP-Adaboost模型在内陆地区或海拔2 km以上地区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满足中国大陆区域卫星导航用户实时对流层延迟改正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о???????????RTK?ο???????????????????????????????????????????????????????????????????????????????????????????????????顣?????????÷??????????÷??????????????????????RTK???????????cm????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