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惟一保存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衡水湖湿地水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衡水湖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目前水质仍保持较好。为了进一步保护衡水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衡水湖的生态功能,结合衡水湖的实际,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室外科普宣教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职能之一。以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室外宣教体系的设计为例,分析了该湿地公园室外科普宣教展牌设计、地域文化彰显、湿地知识普及内容,展示了科普宣教布展内容、形式与场地的有机结合,总结了国家湿地公园室外科普宣教展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公园类型,兼具生态保护、科普宣教、休闲游览等功能。科普宣教作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愈加受到重视。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开展情况为例,从宣教设施建设、宣教活动策划、宣教队伍建设、宣教群体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邛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天然博物馆兼自然教育学校。文章分析了目前邛海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专业宣教人员缺乏、宣教体系不完善、宣教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邛海湿地提升科普宣教功能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宣教中心开放常态化、宣教中心讲解专业化、鸟类观测站大众化以及科普宣教工作完善化,以期为邛海湿地的科普宣教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体系是向大众展现湿地自然魅力、湿地文化底蕴、湿地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手段。天津州河国家湿地公园,秉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互动探索”的原则,在“四线、多点、一心”的规划结构基础上,从湿地公园特色科普宣教路线、室内外科普宣教结合和宣教活动入手,建立州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体系,以期达到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文化展示与传承、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不足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已成为很多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安全问题,生态补水措施对缓解区域水资源危机、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补水水量、补水时间、补水方式等直接影响湿地的水文过程、水质、生态系统结构和野生动植物生境。通过分析衡水湖生态补水的现状,对其生态补水在水文过程、水质和水鸟适宜栖息地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未来衡水湖生态补水的管理建议。建议开展衡水湖生态补水策略模拟研究,重点关注生态补水过程对衡水湖水质、水鸟生境的影响,提高衡水湖水体流动性,控制最低水位,同时考虑周边渔业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8.
苏州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发展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2年苏州启动了湿地自然学校项目,旨在推进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以苏州市10家湿地自然学校筹建实践为例,提出了湿地自然学校的相关定义、硬件解说系统和软件解说系统的设计内容,为我国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DPSIR模型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0.
宣教中心是集主体化、系统化和集中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宣教场所,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阐述了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围绕“湖的自白”“水之密语”“鸟儿的鸣响”“鱼的呢喃”“植物悄悄话”“外来的‘朋友’不友善”“人类有话说”和“保护邛海,我们在行动”8个主题,以32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互动体验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系统完整地展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布展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及专人访谈等方法,对四川邛海和北京野鸭湖二个湿地公园展开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游客生态意识较薄弱,同时公园管理方未能较好开展生态知识宣传,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施和能力与游客生态旅游需求存在"断层"现象,生态科普宣教效果不佳。建议应强化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宣教系统设计,完善解说体系和宣传体系,设立生态体验设施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国内湿地生态研究文献的整理,以衡水湖为个案,总结出湿地生态建设"四护"策略,即湿地生态政策上的"拥护",行动上的"救护",发展上的"养护",情感上的"守护"。"四护"策略包含有具体延伸性的措施或手段,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湿地生态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衡水湖保护区原为一片天然湿地,经过长期反复的放水、蓄水工程,原来的水文系统已遭破坏,自然河流的水源补充几乎枯竭,只能靠引水来维护湿地的存在。但华北平原特别是衡水市非常需要这片湿地提供其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作为潜在饮用水的水源。本文就衡水湖保护区管理目标、保护任务、科研监测、资源利用等现状,提出了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微湿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城郊竹园小微湿地修复为例,通过系统分析本底条件,运用多种生态恢复技术和修复措施,结合景观与科普宣教建设对小微湿地进行科学综合的修复建设。竹园小微湿地修复后,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实现了水质净化、水土涵养、景观游憩和科普宣教等多种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宁夏银川市宝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对宝湖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的分析出发,以再现自然风貌,彰显地方特色为理念,将宝湖规划设计为集休闲健身、游玩观赏、湿地科普知识宣传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并对宝湖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鄱阳湖湿地利用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湿地利用与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做到适度利用、统一行政执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公众参与等是非常重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发展观鸟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现国内外观鸟旅游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的观鸟旅游必须在保护鸟类及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湿地和鸟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潜在观鸟旅游市场;丰富观鸟旅游产品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