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总结归纳“两区”划定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的主要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探讨划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研究方法:通过归纳比较法选取工作底图和划定条件,通过综合分析法解决“飞地”问题。研究结果:1)选取基础性数据作为工作底图时,应考虑该地区原有数据的质量和精度,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2)制定划定条件应因地制宜,平原地区应融合10 m以内地块成区,丘陵和山地为20 m,遵循地势越平整的地区融合距离越小的原则; 3)“飞地”问题,应及时对相应地块进行备注说明,或进行全要素调查,建立片块数字空间信息库。研究结论:研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流程和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其他地区“两区”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ArcGIS中大量数据的处理可以通过Python脚本语言来实现工作流程简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两区划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分析,围绕划定数据库建设的流程,在ArcGIS中充分利用Python脚本语言设计研发了两区划定辅助建库软件,使划定成果数据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在云南省内多个县区两区划定中得到了应用实践,提高了划定数据库建设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测绘》2021,(1)
本文根据"两区"划定成果验收要求,设计了四川省各县区提交的"两区"划定成果管护数据整合流程,根据省和国家的数据库标准不同,实现了管护数据省级标准转换为国家标准流程。借助计算机,利用C#、SQL和Access对MDB数据整合算法进行工具实现,以四川省"两区"汇交成果数据进行整合操作测试,整合工具能够对管护数据整合提供便利,提高了"两区"成果汇交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承包经营权中的耕地承包到户的特性,将成果中的地块信息、农户信息、行政村和组负责人等信息,通过基本农田与承包土地的空间联系,将空间与属性映射到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中去,完善基本农田承包到户、登记造册的资料。为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提高基本农田划定在外业核查、内业编辑、文档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移动GIS的农户调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农业调查中地块自然属性和生产决策信息分离、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讨论了构建移动端农户调查软件的关键技术,并设计开发了基于移动GIS的农户调查系统。该系统采用Arc GIS离线编辑技术解决了网络通信对野外调查工作的限制问题。在实际调查工作中,通过农户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确认,然后采集农户生产决策信息,实现"人-地"信息关联一张图,有效地提高了农户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城区"的空间界定是从地理空间上监测城市化水平、划分城市规模的基础。理清"城区"的内涵,从"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空间解读出发,基于城市土地利用图斑数据,以市、区政府驻地为"种子点"构建城区地物图斑连接条件,制定城区的空间界定方法,降低城区划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并以武汉市为案例进行试划,为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区"统一划定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边界处理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生态保护红线从栅格形式的生态评估结果落实到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块上,也称为红线的“落图”过程,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流程,也是红线精准落地和有效管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两种数据分别对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红线进行落图。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均适用于红线边界处理,并且联合应用时处理结果更佳;沁河源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栅格面积为877.87 km2,联合应用两种数据处理后的红线矢量面积为877.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1%;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平利县移民搬迁规划地块图斑数据的报备中,涉及图斑属性数据b勺获取工作,可利用ArcGIS软件人工对地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提取,然后再将提取的数据信息逐一转化为省国土厅移民搬迁信息在线监管系统中需要的txt格式完成此项工作,工序繁琐且造成整个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利月VisualStudio2013编写代码,研究了一种快速获取地块图斑属性数据的方法,将地块属性信息转换为界址点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图斑数据并生成txt文件,录入监管系统,实现地块图斑的逐一自动查找与快速提取,大大缩短图斑转换和信息提取时间,且实践证明该方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平利县移民搬迁规划地块图斑数据的报备中,涉及图斑属性数据的获取工作,可利用ArcGIS软件人工对地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提取,然后再将提取的数据信息逐一转化为省国土厅移民搬迁信息在线监管系统中需要的txt格式.完成此项工作,工序繁琐且造成整个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利用VisualStudio2013编写代码,研究了一种快速获取地块图斑属性数据的方法,将地块属性信息转换为界址点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图斑数据并生成txt文件,录入监管系统,实现地块图斑的逐一自动查找与快速提取,大大缩短图斑转换和信息提取时间,且实践证明该方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本文以霞浦县为例,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利用GIS技术手段,开展陆海全覆盖“三区三线”的划定。把陆海统筹作为重要原则,通过霞浦县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的实践研究,总结问题与不足,为沿海地区开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相关划定、验收、评价工作中,为简化数据处理及数据入库操作,利用FME提供的丰富的函数进行空间数据分析、检查、入库,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够可视化的浏览数据处理过程,实现对数据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测绘》2016,(3)
本文分析了利用FME提取地块面积、界址圈数、界址点数、界址点坐标等数据转换流程,探索基于Python脚本进行FME属性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基于Python和FME多岛宗复杂地块生成备案文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推广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破解抛荒弃种问题,而轮作休耕的调查摸底工作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探索批量化的耕地分布图制作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内业出图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Python&Arcgis通过对字段属性值的指定查询语句获取各村地块范围并调整比例尺至当前合适范围的地块分布图批量化导出,实现了吴江区全区各村耕地地块分布图的批量化生成,与人工出图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打包成Arcgis脚本工具以提高工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由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新要求,应用已有的各类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完成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初步确定城市周边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地块分布,确保将城市周边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为科学合理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全面信息支撑,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国策和国土部门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其中,规范、丰富、完善的基本农田划定专用符号设计及建库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可视化表达及其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大多采用国际流行的GIS软件——ArcGIs作为开发平台,然而ArcGIS软件系统缺少基于我国国情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表达的地图符号库。鉴于此,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基于ArcGIS9.3软件平台的基本农田划定符号库的设计方案,主要对点线面三种符号制作过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研究成果对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一定的实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GIS与RS一体化的变更地块判别方法。该方法以矢量图斑为研究对象、以GIS的地理信息与RS的遥感影像信息为特征来源,提取图斑的特征向量。在设计识别方法时,将土地利用变更地块的识别变通成对标准地类的识别,同时引入"落入"、"误判高发区"的概念以降低变更地块的漏判率。经试验,该方法基本可替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人工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GIS与RS一体化的变更地块判别方法.该方法以矢量图斑为研究对象、以GIS的地理信息与RS的遥感影像信息为特征来源,提取图斑的特征向量.在设计识别方法时,将土地利用变更地块的识别变通成对标准地类的识别,同时引入"落入"、"误判高发区"的概念以降低变更地块的漏判率.经试验,该方法基本可替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人工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农业农村局基础数据不健全且现势性比较差、信息化监管技术落后等特点,对2019年度沈阳市康平县“两区”划定成果的市级核查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沈阳市康平县基本情况,利用现有可靠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利用自然资源相关成果辅助核查的概念”,并对应用方法进行进一步探索,通过实践印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极大的提高了沈阳市“两区”划定基础数据的实用性,降低了各个部门数据严重重叠的风险,为沈阳市未来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基于iData软件的新方案提高了内业人工解译的工作效率;并以安陆测区为例,通过与传统方案的比较,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方案的生产优势,为以后提高内业人工遥感解译效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真实犯罪案例数据出发,以湖南省新宁县为实验区,提出了一种警务岗亭优化选址方法.首先利用核密度估计划定高频案发区;然后利用区域覆盖模型,结合点距离计算方法,对主城区进行犯罪预测,并对构造的犯罪预测区进行置信度检核,置信度为84%.考虑到学校、医院等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公共场所,针对划定的高频案发区、犯罪预测区,利用缓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