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斌  刘旭东  周月华 《测绘科学》2016,41(11):178-183
针对紧急条件下的溃坝洪水演进模拟实时要求高、灾情资料相对匮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数据的水动力学溃坝洪水演进模拟算法。算法以栅格地形为基础,采用水动力学原理和GIS地形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次迭代计算。利用曼宁公式计算栅格单元间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栅格单元洪水的流速特征,自适应计算迭代步长和计算次数,通过确定栅格间的洪水演进顺序,实现溃坝后洪水演进速度、淹没范围和水深的动态预估。选用安徽省王家坝蓄洪过程进行实验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输入数据少、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其模拟过程与历史灾情基本吻合,能够适应应急环境下的洪水演进模拟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Dijistra算法的基本思路和“节点/联系”模型,首先通过8邻域像元算出每个像元到源像元的最小权距离,然后计算后向连接值,最后根据累积权距离栅格和后向连接栅格计算出最佳路径。本结合实例讲述了应用Arc/Info的GRID模块进行最佳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改进算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面散乱点集空间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统计的自适应空间划分算法。以栅格场为辅助手段为散乱点集建立空间索引,即判断各点与栅格的归属关系;统计各个栅格内包含点的数量;以栅格为基本统计单元对空间进行划分。划分过程中借助了二叉树结构,同时引入迭代次数作为划分终止的参数。该方法可灵活地将点集划分为数据量相对均衡的若干组,且各组的空间范围较合理。实验与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也不需占用太多额外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4.
曹阿娜  黄微  李先华 《测绘科学》2010,35(6):29-31,38
简化或积分算法计算邻近辐射,对山区或处于近红外波段的植被等情况产生较大误差。尽管近似离散求和算法考虑了所有因子,然而由于算法的复杂性,未做出更加详尽细致的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考虑每个邻近像素地表单元的辐射对目标像素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与目标地表单元通视且朝向目标地表单元的邻近像素,同时考虑搜索半径的问题。试验证明,该算法获得比传统算法更加精确的邻近辐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路径规划方法在复杂大场景环境下的搜索空间大、效率低、避障安全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室内拓扑-栅格分层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复杂室内环境的BIM模型,提取模型中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语义、几何及其关联信息,通过栅格抽象映射得到基础导航地图,并结合层次图思想,开展地图空间分层,获取拓扑-栅格分层地图;然后,利用细化算法,生成拓扑层中各子区域之间的离线先验路网,联合Dijkstra算法选取其中的最优路径,并基于自主改进的A*算法,快速高效搜索栅格层的最优路径,通过组合拼接拓扑层与栅格层的局部最优路径,构建完整的全局最优路径;最后,将本文方法与标准A*算法及蚁群算法作对比,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不仅缩小了路径搜索空间,还确保了最优路径的安全性,综合验证了所提路径规划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均一化迭代是基于栅格数据的洪水演进模拟常采用的迭代策略,存在设定迭代步长与栅格单元实际所需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栅格单元水位、流量的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异步迭代策略。外层迭代控制洪水演进时刻,内层迭代则通过分析不同栅格单元洪水的流速特征,实现迭代步长及迭代次数的自适应设定。采用商用FloodArea软件、均一化迭代算法及双层异步迭代算法,分别对福建省万安流域暴雨洪水历史数据进行模拟。该算法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比FloodArea小0.361m,比均一化迭代算法小0.654m,说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洪水演进模拟的整体精度。  相似文献   

7.
面积误差最小约束下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理  孙庆辉  江成顺 《测绘学报》2006,35(3):273-277,290
在总结现有的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积误差最小约束下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保证了多边形矢量数据在栅格化后的面积误差尽可能最小,从而提高所得栅格数据在面积分析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栅格距离变换的扩展对象空间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聚类是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方法和研究内容。在地图代数中,通过建立栅格坐标与距离平方对应的栅格平方平面!计算栅格空间的最短距离,实现栅格距离变换。以栅格空间距离变换为基础,通过提取特征等距线,揭示简单的空间点集聚类过程,并将这种算法扩展到点$线$面实体混合分布空间!以及加权距离以及障碍空间的空间聚类,算法分析表明该算法简单、合理。  相似文献   

9.
丛超  米曽真 《测绘科学》2018,(5):5-12,17
针对数字地图中的线状特征,如道路、河流的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序列蒙特卡洛的特征提取算法。算法利用粒子滤波方法与贝叶斯模型的建模思路,描述数字地图道路的状态及其观测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跟踪过程中的模拟退火处理以及粒子聚类分析;最后,将跟踪模型应用在数字地图的特征提取中。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数字栅格地图道路提取算法以及基于其他粒子滤波的算法相比较,基于跟踪模型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及精度,同时能够很好地处理扫描栅格地图中缺失的道路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膨胀算法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将地理实体栅格化后依据用户指定的宽度,反复交替使用8连通膨胀与4连通膨胀,直至达到指定的宽度为止,最后提取出膨胀后图像的边界.该算法具有思路简单,算法稳定,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Voronoi图是计算几何学中一个重要数据结构,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栅格扫描算法符合计算机离散特征,优化了欧氏距离算法,是最优的栅格Voronoi图生成算法之一。但是,由于栅格单元距离与欧氏距离的差异,在扫描过程中部分单元的归属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误差,使栅格Voronoi图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针对传统扫描算法存在的误差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横-纵扫描的栅格Voronoi图改进生成算法。首先,深入分析了传统扫描算法产生误差缺陷的原因和区域分布特征;然后,以3×3邻域为模板,在一个正常周期的水平(横向)扫描后,增加一个周期竖直(纵向)扫描,即通过横-纵两个周期扫描实现Voronoi图的准确生成;最后,应用不同的栅格数据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既具备扫描算法效率上的优势,同时解决了原算法扫描的误差缺陷,在高效生成的同时把误差限制在一个格网以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量大、密度高且存在分层错位和噪点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具实时性激光点云快速栅格化算法,该算法根据雷达扫描精度预设栅格单元大小,可在不丢失对象形状特征的情况下,能快速完成点云数据平滑及降采样处理,并将数据量缩小为处理前的60%。将该栅格算法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应用于深度学习,作为pointnet++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及测试集,完成语义分割模型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1 s内完成上百万量级的点云栅格处理,并且经该算法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能有效缩短训练时长、提升网络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3.
GPS-R技术辅助的土壤水含量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地表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时空分辨率小等不足,研究一种基于GPS卫星信号的矿区地表土壤水含量反演算法。针对傅里叶变换难以处理非均匀时序数据,设计了一种Lomb Scargle算法分析GPS信噪比特性。直接分离其中的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提取多路径反射信号并分析其时频特征。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反演土壤含水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反射信号频谱特征与实际数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该方法为高时空分辨率监测地表土壤含水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线段操作的简单多边形求差算法。该算法的主要过程为:应用基于单调链的扫描线求交算法,求取交点,该过程减少了求交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从而提高了求交效率。基于线段操作的结果多边形连接算法,该过程利用基础的计算几何理论,寻找构成结果多边形的边,得到两个多边形的差。实验表明该算法思路简单,数据结构简单,易于编程实现,对于简单多边形求差问题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选用分裂窗算法,采用两因素模型对吉林省西部MODIS数据进行了连续3年的地表温度反演。通过对MODIS数据波段选取,分别计算星上亮度温度,采用基于植被指数与地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地表比辐射率,根据MODIS数据计算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得到大气透过率,最后,通过分裂窗算法模型反演出地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农业旱灾动态监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栅格矢量化后的遥感专题信息图斑呈现锯齿状的问题,以及传统方法平滑前后图斑面积和位置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弧段的遥感专题信息图斑分段平滑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搜索提取图斑的弧段,根据弧段中锯齿的梯度分段为平滑锯齿单元和锯齿中线平滑锯齿单元,由此较好地平衡弧段平滑和图斑面积及位置信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MODIS数据地表温度反演分裂窗算法的IDL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表温度是气象、水文、生态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针对MOD IS数据的分裂窗算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参数的获取进行了分析。该算法已经被推荐并已经应用于中国地表温度产品生产。为了进行义务化流程生产地表温度产品,我们在IDL6.0环境下,编程实现了该算法。该程序运算速度快,操作简便,不需人为干预就可快速反演地表温度,非常适合批量计算MOIDS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18.
尝试利用GIS最低成本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复杂地形下的引水工程机助选线问题。以西南某引水工程为研究案例,借鉴启发式算法的思路,根据沿线高程由高到低梯度分布的特点,构建了三维高程曲面模型。以工程成本为度量,利用DEM数据计算栅格单元成本,并求解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再以机助线路和人工线路所围成多边形的面积与人工线路长度之比作为衡量指标,评价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的精度。结果表明,在加入消能站和明确限制性区域的前提下,该算法适用于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近地表大气逆温对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精度的影响,提出在晴空的地表温度"通用劈窗算法"模型中增加一个温度改正项来实现。在建立该误差改正项时,利用正常条件下的通用劈窗算法系数和具有不同逆温强度的逆温廓线,并结合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计算,得到近地表大气逆温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反演误差,并在分析了该误差值与相应的逆温强度的关系后,发现该温度改正项可以表示为近地表大气逆温强度的二次项函数。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将地表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进行分组,分别针对每个分组来确定温度改正项方程的系数。模拟结果表明,在逆温强度为1.7 K/100m时,该温度改正项可以使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提高0.44 K。利用内蒙古海拉尔试验站的实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在近地表大气存在逆温的条件下,该方法能提高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精度0.47K。但是,由于本文提出的方法需要已知大气温度廓线来计算大气逆温强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空间数据量的迅猛增长给传统单机模式的空间分析软件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已无法处理省级尺度的高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在两次遍历连通域标记算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单机图形处理器的并行运算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景观指数并行算法。该算法针对斑块尺度的斑块周长、斑块面积景观指数指标,实现了大规模区域景观指数的高效运算。应用该算法及串行算法,对不同分辨率下的土地利用分类栅格图像进行斑块尺度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大幅度提高景观指数的计算性能,相较串行算法效率提升了5倍,为海量数据的景观分析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