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海岸线人工解译提取的复杂性,研究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技术。以WorldView-2影像为例,对研究区内的人工、砂质和基岩3种类型海岸水边线分别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分析不同水边线两侧地物的光谱特性,根据二者的光谱差异构建有效的特征波段,然后利用阈值法实现各类型海岸水边线的自动提取,进而通过进行潮位校正获得海岸线,大大提高了海岸线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遥感水边线法构建潮滩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获取大范围淤泥质潮滩地形的有效途径,准确提取水边线是潮滩DEM构建的关键。受潮情及滩面的影响,不同影像中的水边线在光谱与纹理上差异较大,单一方法难以准确地提取水边线。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算法水边线提取的潮滩DEM构建方法。根据瞬时潮情对多期水边线进行分类,应用边缘检测、阈值分割、面向对象分割与改进分水岭方法对不同类型水边线分别提取,通过对潮汐数据多项式插值计算水边线的瞬时潮位,构建潮滩DEM。本文以莱州湾西侧潮滩为研究区,利用多期GF-1 WFV影像与验潮站潮汐数据构建潮滩DEM。通过野外实测高程对DEM反演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反演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高,R~2=0.86,误差分布在0.31~0.78 m之间,中误差为0.17 m。结果表明,基于多算法水边线提取的潮滩DEM构建可以有效地获取潮滩近似地形。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一全  刘忠林 《遥感学报》2019,23(4):582-602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集中且容易受到破坏的区域之一,快速而准确地实现海岸线的提取对海岸带管理及海岸带演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因其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等突出优势逐渐成为一种实现海岸线提取及监测其动态变化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海岸线测绘方法的时间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提出的基于遥感影像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给出了海岸线的定义与分类,阐明了瞬时水边线及真实海岸线提取两个阶段及具体的提取流程,重点论述了通过提取瞬时水边线,进而获取真实海岸线的阈值分割方法、边缘检测算子方法、活动轮廓模型方法、数据挖掘方法、多分辨分析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极化方法及其他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海岸线校正原理及精度评价方式,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ALOS多光谱影像及CV模型对山东沿海三种不同类型海岸、人工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进行海岸线提取,为比较不同特征影像对海岸线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同一类型海岸又分为近红外影像、421彩色合成影像、NDWI影像、PCA影像并分别进行海岸线提取,最后利用缓冲区分析进行精度比较。分析得出:对于人工海岸、砂质海岸两种海岸,在一个像元缓冲区内,提取精度基本可以达到80%以上,两个像元内可达到95%以上;对于淤泥质海岸,四种特征影像的提取效果均比较差,只有NDWI影像在两个缓冲区内可达到87%;总体来说,NDWI影像提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ALOS多光谱影像及CV模型对山东沿海三种不同类型海岸、人工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进行海岸线提取,为比较不同特征影像对海岸线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同一类型海岸又分为近红外影像、421彩色合成影像、NDWI影像、PCA影像并分别进行海岸线提取,最后利用缓冲区分析进行精度比较。分析得出:对于人工海岸、砂质海岸两种海岸,在一个像元缓冲区内,提取精度基本可以达到80%以上,两个像元内可达到95%以上;对于淤泥质海岸,四种特征影像的提取效果均比较差,只有NDWI影像在两个缓冲区内可达到87%;总体来说, ND-WI影像提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ALOS多光谱影像及CV模型对山东沿海3种不同类型海岸-人工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进行海岸线提取,为比较不同特征影像对海岸线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同一类型海岸又分为近红外影像、421彩色合成影像、NDWI影像、PCA影像并分别进行海岸线提取,最后利用缓冲区分析进行精度比较。分析得出:对于人工海岸、砂质海岸2种海岸,在一个像元缓冲区内,提取精度基本可以达到80%以上,2个像元内可达到95%以上;对于淤泥质海岸,4种特征影像的提取效果均比较差,只有NDWI影像在2个缓冲区内可达到87%;总体来说,NDWI影像提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度形态学理论,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在MATLAB平台对南流江河口水边线进行提取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边缘检测法、阈值分割法以及单值种子点区域生长法都不能有效跟踪汊道、潮滩、沙洲发育的河口水边线,存在水边线破碎、不连续等问题,而多种子点区域生长法能精准跟踪复杂的河口水边界,获得理想的水边线信息。该方法可快速、自动提取河口水边线,为河口海岸蚀淤、水下滩涂资源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特征的人工海岸线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中,海岸地物呈现出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受人类影响程度较大的人工海岸。文中针对较为复杂的人工海岸遥感影像,进行基于多特征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实验选用SPOT影像作为实验影像,分析实验区海岸带SPOT影像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使用多种特征来提取海岸线,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对海岸带地物进行正确分类并实现海岸线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9.
基于MSS,TM及OLI等遥感图像数据,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多尺度分割、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大津算法(OTSU)水陆分离、互信息操作和特征知识融入等方法,实现了黄河口海岸线1973,1977,1984,1991,2000,2010和2014年共7个时相的海岸线自动提取;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了1973―2014年黄河口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与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2 a来黄河口海岸线总体呈现向海洋方向的增长趋势,海岸线总长度大约增加了298.8 km;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海岸地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海岸线的进退情况,可将黄河口海岸线分为强进淤型海岸、强蚀退型海岸和蚀退型海岸。在岸线进退的驱动力上,黄河口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变化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尤其是黄河入海口的流路改变;人类活动作为第三驱动力,加剧了海岸线变化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栅格化方法与图像分割法对海岛岸线提取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Li DAR数据利用这两种方法对某岛进行瞬时海岸线的提取。利用栅格化方法通过对Li DAR点云数据进行粗差剔除、滤波去噪、构建Terrain数据集、创建栅格表面、生成TIN模型及自动生成等高线,从而实现了瞬时海岸线的提取;利用图像分割法是通过对Li DAR点云数据进行粗差剔除、滤波处理、构建TIN模型、生成二值栅格图像、图像处理与图像边缘提取的过程实现瞬时海岸线的提取。对两种方法提取的海岸线进行叠加显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海岸线形态结构基本吻合,海岸线提取效率较传统方法均有提高,但栅格化方法提取的海岸线比图像分割方法提取的海岸线更平滑、更细化,边缘信息较为丰富,与实际海岸线更贴切,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北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0年、2000年、2008年和2012年4个具有代表性年份的卫星影像为依据,应用RS和GIS手段提取了北海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该市扩展空间特征、面积、方向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北海市城市实体加速扩展,但其建成率基本不变,这种变化反映了城市规划、宏观调控、海岸带利用政策以及交通对城市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有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对吉林地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计算10年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转移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居民地和旱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和林地面积趋于稳定,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居民地增加最显著的位置集中在吉林市及其周围地区,而旱田和林地变化主要集中在离居民地较近的山坡处。  相似文献   

13.
RS与GIS有着紧密的关系和很强的互支持性,RS为GIS提供了最好的一种数据获取手段,而GIS则可以用来辅助进行遥感图像分析,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两者的集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王贺封  张安兵 《测绘科学》2010,35(2):155-157,17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来监测矿区土地利用动态情况,对于矿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数据的获取、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建立等过程来分析土地利用RS与GIS动态监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关闭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明显,呈现出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关闭后水域面积趋于稳定,而农用地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总体来说矿区土地利用粗放,没有一个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缺乏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通过长期复垦整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5.
以1988,1991,1999和2005年四个不同时相的武汉市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上对武汉市四城区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做可视化研究分析,以重点分析江岸区绿地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风玫瑰图对城市绿地格局演变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物方空间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绝对运动,运动导致了相对位置的变化,时间序列影像记录了物方三维空间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下视时间序列影像的动态特性,在共线方程中引入时间元素,提出了空基下视时间序列影像瞬时成像模型,描述了动态“物像”间的瞬时投影关系;针对地表不同类型动态物体,构建了“由像到物”的应用模型,实现了从像方动态特征计算地表物体特征的目的。通过仿真和真实航空下视序列影像的试验与分析,验证了序列影像瞬时成像模型能够定量计算像地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张健挺  万庆 《遥感学报》1999,3(1):77-83
提出了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总体结构,探讨了基于元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平台以建立物理上分布而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了应用符合3NF范式的关系数据库进行模型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建模工具。  相似文献   

18.
岳辉  刘英 《测绘工程》2018,(2):13-19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黄河口1977—2017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大津算法(OTSU)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分别提取6个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海岸线演变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年来黄河口海岸线总体呈递增趋势,从1977年的253.44km增加到2017年的594.16km,且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显著,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海岸线地段呈现不同的特征,黄河口海岸线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的改变、海水侵蚀、人类活动等影响,入海口流路改变对海岸线的影响尤为明显;时间上,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自然类型转向人工类型,水体和滩涂等自然类型持续减少,盐田和养殖池等人工类型逐渐增多,盐田面积从74.97km~2增长到298.1km~2,养殖池从21.2km~2增加到761.7km~2;空间上,黄河口整体呈现向海边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崔爽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33-135
基于RS、GI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深圳市域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采用ERDASIMAGINE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对1995年、1999年和2008年的TM遥感影像图进行数据预处理、监督分类以及分类后处理,并通过ArcMap对经过分类后处理的图像进行编辑,得到深圳市历年的景观分类图,应用FRAGSTATS...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伟  杨武年 《四川测绘》2010,33(3):139-143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精确解译顺庆区2000年与2007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获得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矢量图及定量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动态指标分析了LUCC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LUCC的核心类型,三者面积之和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90%。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速度较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水域则有少许减少。这些分析结果为查明该区土地利用及变化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制定国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